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王羲之教我們學書法

王羲之教我們學書法

導讀

王羲之書論精髓,系從傳為王羲之撰《自論書》、《題衛夫人筆陣圖後》、《書論》中輯出,內容相同者排列一起,便於比較研究,而分為如下八個條目:自評、書前、總論、筆勢、草書、章草、緩急、操作;此是下篇。

5、言有言外之意,筆有筆下之意,筆短而意長。「引八分、章草入隸字中」即將隸書、章草筆法筆意引入楷書之中,而後存筋藏鋒、藏頭護尾。用筆要富於變化,太過平正反失天真。「先構筋力,然後裝束」指首要在善用筆、多筆力,然後注意結體的疏密。然後論到書寫一字、一行、一紙的要點。

6、其論真書、行書法,如衛夫人《筆陣圖》七種點畫的要領,而更詳細,尤強調藏鋒,更揭示波畫三折筆;衛夫人《筆陣圖》謂「每為一字各象其形」,此中列舉八種形象,又聯繫「點畫之間皆有意,自有言所不盡」,似言取諸自然萬象之形,有形即有意,有意而賦形,則形有盡而意無窮。

7、論草書和章草,值得注意的是不得太急,要墨能入紙;另外,草書中還要有篆書、古隸、隸書的筆勢和筆意,其總論中也說到「夫書先須引八分、章草入隸字中」,這個隸字應指楷書,這兩條,不管是楷書還是草書,都特別看重對篆隸的吸收、揉化,不能不引人深思。

8、論緩急,是要注意書寫的節奏、字的形勢和筆力,不可太急也不可都緩。而筆著墨三分,用尖筆落鋒混成和筆紙的相發,都可直接參考。其中筆「不得深浸」,專指硬毫熟紙,也不是說毛筆只開三分,而是三分著墨。

書論精髓

五、草書

若欲學草書,又有別法。須緩前急後,字體形勢,狀如龍蛇,相鉤連不斷,仍須棱側起伏,用筆亦不得使齊平大小一等。

每作一字須有點處,且作餘字總竟,然後安點,其點須空中遙擲筆作之。

其草書,亦復須篆勢、八分、古隸相雜。

亦不得急,令墨不入紙。若急作,意思淺薄,而筆即直過。

六、章草

惟有章草及章程、行狎等,不用此勢,但用擊石波而已。其擊石波者,缺波也。又八分更有一波謂之隼尾波,即鍾公《太山銘》及《魏文帝受禪碑》中已有此體。

七、緩急

夫字有緩急,一字之中何者有緩急?至如「烏」字,下手一點,點須急,橫直即須遲,欲「烏」之腳急,斯乃取形勢也。

每書欲十遲五急,十曲五直,十藏五齣,十起五伏,方可謂書。

若直筆急牽裹,此暫視似書,久味無力。

八、操作

仍須用筆著墨,不過三分,不得深浸,毛弱無力。

用尖筆須落鋒混成,無使毫露浮怯;舉新筆爽爽若神,即不求於點畫瑕玷也。

若書虛紙,用強筆;若書強紙,用弱筆:強弱不等,則蹉跌不入。

文化傳鮮香,書法看讀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逸書院 的精彩文章:

清代王鐸學柳體,其書法與董其昌齊名
楊櫻:人如櫻花般燦爛,畫似童心般美好

TAG:雲逸書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