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十二帝年號,天命最霸氣,宣統最牽強

清朝十二帝年號,天命最霸氣,宣統最牽強

| 讀史 |ID:dushi818

博聞通識,知古鑒今。有品有趣有態度。

文:駑愚風 讀史開眼界特約作家

天命

努爾哈赤是大清王朝的開創者,於1616年建立後金政權。努爾哈赤深受漢文化影響,取年號為「天命」。

古人認為君權神授,所以努爾哈赤當然可以取個霸氣側漏的年號「天命」。

因為自己即位是天命所歸,所以小夥伴們就羨慕嫉妒恨吧。

崇德

皇太極是努爾哈赤的第八個兒子,1626年即汗位,1636年改國號「清」,改元「崇德」。

皇太極認識到大清政權是從馬背上打下來的,如果想實現長治久安並要擴大地盤,還必須要吸收漢民族的優秀文化。故名「崇德」,即崇尚德化。自己雖不是漢人,但以高瞻遠矚的姿態學習崇敬漢人。

順治

順治皇帝是皇太極的第九子,這時,清人已經實現了入主中原的夢想。順治帝於崇德八年(1643年)即位,取年號「順治」。

作為老百姓都希望一帆風順,而統治者當然也有「治國順利,實現華夏一統」的祈願。

康熙

康熙帝於順治十八年(1661年)即位。對清人來說,當前打江山的時代已經基本結束,現在是實現國泰民安繼往開來的新時期。

「康熙」二字為安寧興盛,即希望萬民康樂安寧天下興盛,一片朝氣祥和欣欣向榮之意。

雍正

雍正帝的即位是在九子奪嫡中艱難勝出,以致於雍正帝的皇位正當性和合法性在當時就受到懷疑。

所以,「雍正」即「雍親王得位正」的解釋,大有發表聲明「我雍親王當皇帝是歷史正確的選擇,那是毋庸置疑的」之意!

乾隆

乾隆於雍正十三年(1735年)即位,經過康熙雍正的辛苦操持,乾隆時期開始步入太平盛世,他完全可以有躺在先人的功勞簿上吃老本的資格,可以盡情敗家。

乾表示天,乾隆的意思是天道昌隆,大吉大利。雖然這時乾隆的使命是如何進一步增強國力讓國家進入全盛時期,但是大清的下坡路,卻是從這位「頂級的「十全老人」開始,把傳說中的「康乾盛世」搞成「飢餓盛世」。

嘉慶

嘉慶帝生於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被封為嘉親王,乾隆六十年(1795年)被冊立為皇太子。次年即位,改年號「嘉慶」。即嘉親王即位,國泰民安普天同慶可喜可賀。

道光

道光皇帝生於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嘉慶十八年(1813年)被封為智親王。嘉慶二十五年(1820年)即位,改年號為道光,意思是大道光輝。如果有機會,真希望在星光大道上高歌一曲。

咸豐

咸豐皇帝生於道光十一年(1831年),道光三十年(1850年)即位,改年號咸豐。咸,普遍。豐,富足。咸豐的意思是普天之下,豐衣足食。然而,事與願違,咸豐卻是一位苦命天子。

同治

同治皇帝即位時才五歲,咸豐帝臨終安排顧命八大臣輔佐。幾年後,慈禧聯合親王奕訢發動政變,逮制了肅順八大臣。

政變之後,慈安與慈禧垂簾聽政。改用年號同治,兩宮太后共同努力治理朝政之意。但慈禧最扎心的是——同治的結果是把同治皇帝治成了大清最短命的皇帝。

光緒

光緒生於同治十年(1871年),同十三年(1874年)登基,改年號「光緒」,由兩宮太后慈安,慈禧垂簾聽政。

光,光大。緒,未竟晉之功業。光緒即繼續發揚光大祖先未竟之功業。光緒這個年號反映了清廷想重振國力的願望。

宣統

從同治的短命到光緒的無後,清廷氣數已是日暮西山了。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由於光緒無後,經皇室研究議定立三歲的溥儀為帝,半個多月後,溥儀在太和殿即位。改年號「宣統」,即宣告天下一統之意。

可是,歷史就是這樣的殘酷。1912年2月12日,溥儀被迫退位,清王朝滅亡。雖然宣統二字有儘力為清王朝統治的正當性作辯護的意思,可是天命所歸,不管怎麼宣統,也都無力回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 的精彩文章:

中華9大仙藥、9大毒草排行榜:聖葯皆難尋,毒物全尋常!
西漢外戚:兜兜轉轉一家人

TAG: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