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 Was Not Here」 攝影展
多倫多最「In」Style的
青年藝術家社區
Gramma (Blue Ribbon Sparkler Trailer Heaven)
Lana Del Ray a.k.a. Lizzy Grant
Lana Del Rey
00:00/03:50
"I Was Not Here"攝影展在本周四即將開幕,將於多倫多古釀酒廠區的Arta畫廊首次面向觀眾。該展覽也是作為2018年Scotiabank Contact Photography Festival的Open Exhibition其一的獨立攝影展。
「I was not here」想跟觀展人探討的正是名為「人生」的這一段旅途。
一個人曾經走過的路途是為『過往』,現在短暫停駐片刻的地方是為『當下』,而我們在那麼多不經意的片刻、間隙里,需要有多敏銳才能始終意識到『此刻』,將它封存。
如果可以低頭看看腳下
也會獲得踏向『未來之路』的勇氣吧
這次的攝影展里,攝影者Wallis Wang通過她的雙眼將相機鏡頭對準腳下,正是在為我們展示她極其個人化,卻又具有普遍性的這一視角。
" I Was Not Here "
Wallis Wang
Time:April 26–28
Location:Arta Gallery 14 Distillery Lane
Opening Reception:Apr 26 2018, 6pm–8pm
More Info:
https://www.scotiabankcontactphoto.com/2018/open-exhibition/arta-gallery-i-was-not-here
在周四開幕式即將到來之際,Emerging Young Artists很高興能採訪展覽的攝影師也是策展人Wallis Wang,為我們講述她的創作歷程和故事。
EYA:你好Wallis, 很開心Emerging Young Artists有機會能請你談談自己在這次影展里所想表達的東西。但說到人生旅途,不免要先請你來介紹一下自己,不如從童年和學生時代走來的路程說起吧?
Wallis:我從三歲開始學識字;四歲時翻《大連日報》被大人打趣:「報紙可別拿倒了」;五歲時走在街上看到什麼讀什麼,被家人以為是在自言自語,直到發現是在讀,且讀得都正確,全體嚇到。到學生時代多次參加作文比賽,頻頻拿獎、發表;二十一歲得到第一份工作,成為記者;二十八歲出版了第一本書……可以說始終在和文字打交道。不想上升到「熱愛」的高度,但確實談起人生、聊起理想的時候,我會首先想到文字在我生活中占的比重。一言以概:是一個一直都不想被稱為「文藝女青年」,卻一直被稱為「文藝女青年」的人。
EYA:是什麼樣的契機把你帶來了多倫多呢?
Wallis: 初二到高二這四年讀的是國際學校,當時已經有來加拿大的想法。但是,高二快結束時,新加坡淡馬錫理工學院首次在中國自主招生,如果通過考試,可以免讀高三,直升大學。所以,最終選擇了新加坡,錯過了加拿大。
畢業後回國工作,先是做記者,後來又進入金融行業,始終在規劃職業生涯,也始終在面對新的機遇,有時難免會想,是否要一直留在國內?還是重新選擇當初錯過的地方?
所以,如果講到契機的話,可能是個兩分鐘就能講完的過程,也可能是個中間有諸多迂迴的經歷。但是,總的來說,我是個Go with the flow的人,到了哪裡,就適應哪裡。選擇什麼,就享受什麼。
如果你說明天就把我空降到沙漠去,我可能會研究一下怎麼用仙人掌腌泡菜。
EYA:對於攝影藝術有什麼樣的研究或者看法?自己又是怎麼實踐的呢?
Wallis:其實直到現在,我仍站在攝影的門外,只能說對這件事有興趣和感受,但對個中技巧還遠遠不夠談的資格。但如果要談看法,我想,攝影本質上是對拍攝者腦袋和眼睛的檢驗,而非對手中器材的比較。
一個人的作品反映其審美、意趣、眼界、智識。另外,如果將攝影同寫作相比,文字在很多時候會被指責巧言令色,賣弄技巧,但攝影在這一方面則更加誠實,只要你不去修飾一張照片,它呈現的就是拍攝時的場景,以及拍攝者當時的感受,不像文字或者言語,真正要表述的意思往往丟失在寫或說的過程里,這些變化雖然多數都是極其微妙的,甚至很難被察覺,但其精確度同攝影所能表達的畢竟不同。
這恐怕就是「一張圖勝過千言萬語」的意義,這恐怕就是攝影所擁有的「決定性瞬間」的魅力。
關於實踐,我相信不同門類的藝術形式之間可以相互滲透和啟發。作為一個對文字敏感的人,我習慣於在看到影像時聯想到文字,或者在書寫文字時產生畫面感。我欣賞有故事感的照片,一幅畫面便如同電影中的一幕片段,令人身臨其境,又賦予想像空間。我希望我的作品能夠擁有這樣的特點,同時,如同文字一樣,成為我觀察、記錄生活的方式。
基於此,產生了「I Was Not Here」這個主題,這是我從三年前來到加拿大時便開始創作的系列作品,素材積累至今便有了這個即將開始的展覽。
EYA:這次攝影展系列裡第一張拍攝的照片是在哪裡?那是怎樣的一個場景?
Wallis:在展覽期間,你將看到74張照片,全部為手機拍攝,全部拍攝自加拿大,多倫多佔了多數,其他地區如渥太華、溫哥華、魁北克、蒙特利爾、班芙、卡爾加里等地也有涉及。每一張都是我的雙腳出現在不同的地面上,而第一張則拍攝於多倫多,當天是 2015 年 6 月 28 日,跟隨Pride Parade一路走到了Church Street,便有了這張彩虹照。
EYA:從你拍攝的角度,照片里捕捉的多倫多(加拿大)有什麼樣的特質呢?
Wallis:如果「漫長無期的寒冷和稍縱即逝的夏日」可以用來形容特質,那我恐怕就會這麼回答。但正因為氣候的原因,令人格外珍惜那些能在戶外自如行走的時間,從而去發現種種迷人之處。以現在去過的加拿大的這些城市來說,雖然在自然風光、人文風俗方面各有千秋,但共同特質都是對多元文化的包容與對不同族裔的尊重。可以說,每當我回想起在這些照片的拍攝地所發生的點點滴滴,都會收穫愉快的回憶,這對初到陌生地的人來說是非常寶貴的。
EYA:可以給我們說一下關於「journey」,和這種「腳下」的視角的看法嗎?
Wallis:在我來加拿大之前,有一位朋友跟我說「那是一個流放的地方」,但是,有首歌裡面寫道:「沒有你的地方都是他鄉,沒有你的旅行都是流浪」,我想每個人在找尋到自己真正的心之所向之前,都要經歷這種「流浪」,這是一個尋找和發現的過程,無可避免。
我們對一個國度、城市、群體、個體的熱愛,有的只能靠一見傾心,有的卻要經過時間,並通過摸索與磨合,逐漸培養感情。
與自己之外的所有人、事、物建立各種各樣的聯繫,本質上都是對自己的探索。如果說旅程的終點是找到真我,那麼旅行的意義便是享受經歷。從此地到彼地,從一種身份切換到另一種身份,從一種文化過渡到另一種文化,不僅需要冒險的勇氣,更需要探究的慾望,而生活中諸多的可能性就在這「旅程」之中時隱時現。
選擇將視角投向腳下,除了是以一個加拿大新鮮人的眼光去觀察,也是在記錄「我曾到過之地」及「我所存在之地」,這些照片之中包含著我的個人路徑,但在其中的某一處、某個點,可能曾與你重合過。所以,在這場展覽之中,你也許會覺得某個場景似曾相識,被照片喚起了回憶;或者對你已十分熟悉的某地,藉由我的照片發現了那一小塊從未留意的「足下之地」。對一切習以為常之事再多一分關注,可能便是我的初衷。
EYA:通過這次舉辦個人攝影展,有什麼希望和青年藝術家或者藝術愛好者分享的呢?
Wallis:辦展這事兒比我想像中的有趣,我享受策展過程甚至多過拍攝過程,因為對我而言,照片只是基本條件,展覽本身才是最終作品,能看到這件作品按照自己預想的方式一天天變為現實,是很有成就感的。如果作為藝術家,你也對策展感興趣,建議從頭到尾自己主導,畫廊方面提供的策展人只需起輔助作用即可。雖然要親自處理諸多瑣碎細節,與各方溝通合作,但當目標逐一達成之後,你會覺得這麼做很值得。另外,一場展覽能否落地的重要條件便是經濟上的保障,如何找到合適的贊助商,並讓他們接受你的創作理念,從而願意幫助你一起完成展覽,都是藝術家本人除了作品之外應該關注的內容。
參加本周四開幕式現場的朋友們不要忘記跟我們分享你心中的觀感哦!
除了每月的文藝日曆以外,Emerging Young Artists今後也會為大家帶來活躍在多倫多的青年新銳藝術家的更多故事。
圖片 / Wallis Wang
音樂 / Lana Del Rey
點擊原文查看關於此攝影展的更多信息
※潮本日系染膏和普通染膏色號對比
※晴朗-上往下不斷線自帶袖馬鞍肩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