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自由精神、獨立思想:中國的傳統及其將來

自由精神、獨立思想:中國的傳統及其將來

這篇文章來自胡適先生在美國的一次演講,題目是《中國的傳統及其將來》,演講主要有三個方面內容:一是回顧整理歷史,論述中國文化傳統在不同時期的曲折演進歷程;二是梳理19世紀以來中國與西方文明的對照、衝突,闡述了近代以來,西方新的文明在中國漸漸傳播與滲透的路徑、方式;三是展望了中國的將來,深信在極端打壓之後,那個「人本主義與理智主義的中國」的「中國之根」並沒有毀滅,而且無論如何沒有人能夠毀滅,對中國未來依然樂觀。

這篇演講很有價值,希望能夠有更多的人看到原文,但當前處境艱難,事與願違。第一次、第二次審核都通過不了,雖然盡量把一些表述進行弱化,甚至在原演講稿中也作了一些處理,但依然徒勞。反覆思考,也不知道哪裡出了問題。今天又反覆看了幾遍,感覺意義重大,在幾個地方做了必要的修改,同時忍痛割愛,決定不把原文同時發送,只是發送這一篇原來的導讀。

即使如此,仍然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深入閱讀,促進人思考,喚醒自由精神、獨立思想,期待更多的人保持懷疑的精神或方法,堅持用證據說話的精神。這對這個問題重重、思想認識分歧嚴重的社會非常珍貴。

一直以為,自由精神、獨立思想,這是中國未來走向文明的思想基礎。因此,還是作再一次努力吧。

胡適先生的人生暮年,思想更為成熟,也越發開放包容,並對「全盤西化」進行必要的反思,在歷史中尋找「中國之根」,進而對中國文化及中國的未來更有信心。這種轉向絕不是輕易實現的,而是隨著胡適人生閱歷不斷豐富,思想更為成熟穩定,認識更加全面深入,也更加了解西方與中國傳統之後的決定。作為20世紀中國自由主義的大力倡導者,胡適的這個轉嚮應該具有風向標的意義,十分重要。

胡適先生在多個場合都說過,他這個人有歷史癖,對歷史很有興趣,也有深入研究,喜歡從歷史研究問題、分析問題。這是一個很好的思考問題的方法,特別是針對社會問題,按照胡適的方法,一般會非常有效,其結論也很有說服力。

1960年7月10日,胡適應邀在美國西雅圖召開的中美學術合作會議上發表演講,題目是《中國的傳統及其將來》。這個論題非常重要,但也確實是個巨大的課題,遠不是一次演講就能講透的。而台*灣民*主自*由的另一巨擎殷海光先生,蟄居台灣,潛心研究,足足用一本500餘頁的大部頭著作《中國文化的展望》,就這個問題進行了全面論述,寫的非常精彩,非常厚重。對推動台灣邁向民主、自由有重要貢獻的兩個旗幟性人物,在不同的地方,就同一個問題從不同側面進行慎重論述,足以證明這個問題對中國意義重大,影響深遠,也無法迴避。

胡適先生在開篇就申明:在一篇簡短的開幕儀式演講里,回答中國傳統及其將來這兩個大問題,註定是失敗的。應該講,胡適先生對這個問題及自己有清醒的認識,他說這句話,根本就不是客氣話,而是事實。

因此,胡適把這次演講定位為破題之舉,自己只是一個出題者,是個導語,他希望以自己的演講激發中國最能思想人的潛力,引起更多人的興趣,促使他們深刻思考這個大題目,從而得到更為準確的回答。這個定位是準確的。

胡適的演講分為兩個大的部分,其實有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中國傳統;二是中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衝突以;三是中國將來的走向。後兩部分是寫在一起的。

在中國傳統這個部分里,胡適認為,切不可把中國傳統當作一個一成不變的東西看,而要把這個傳統當作一長串重大的歷史變動進化的最高結果看。從過程審視結果的來源,才能夠得到更好的結論。這是胡適先生長久以來對中國文化、中國傳統的看法。雖然在不同時代有不同的表述而已,但這種思想卻從未改變,即使胡適主張「全盤西化」、「充分世界化」之時,他也沒有完全否定中國的傳統,中國文化。他認為,中國的文化傳統不是一成不變,更不是完全僵化,而是從以下6個歷史階段進化而來的。這是一個曲折演進的過程,直到現在仍然在進化,在演變。

1、上古的「中國教時代」,這主要是商朝,以及後來的周朝。

2、中國固有哲學思想的「經典時代」,也就是老子、孔子、墨子和他們的弟子們的時代。

這個時代,產生了孔子的人本主義,老子及道家的自然主義,對幾千年中國文化影響巨大,也是「中國文化之根」。中國文化傳統的基本特色,多少都是這個「經典時代」幾大派哲學塑造琢磨出來的,這些思想,在中國文明陷入困境的時候,總能夠把我們這個民族從昏睡里救醒,極為珍貴,每個中國人的身上都有他們的文化基因。

3、第三段歷史的大進化是公元前221年軍國主義的秦國統一了戰國,接著有公元前206年第二個帝國,其實就是秦、漢兩朝。漢帝國建立以後的兩千多年裡,中國人一直在一個大統一帝國之下的生活、經驗。胡適認為,兩千多年的帝國生活是一個特殊的政治經驗,在世界也是少有的

4、第四階段歷史的大進化,是中國人大量改信了外來的佛教。

胡適認為,這實在等於一場革命。在這一進化中,中國已經印度化了,中國人在一段奇怪的宗教狂熱里著魔了,這是一場真正的革命。而胡適對此是持否定態度的。

5、再下一段歷史的大進化,可以叫做中國對佛教的一系列反抗。

反抗形式之一,就是中古道教的開始和推廣。道教是一個民族主義的排佛運動,幾次政府對佛教的迫害,都有道教勢力的操縱。最著名的是公元445年(北魏太平真君七年)和845年(唐武宗會昌五年)兩次排佛運動,當時有不少詩句對此有過非常形象的敘述。

同時,中國的佛教內部也產生了對佛教的種種反抗,這種種反抗的一個共同特點,就是要把佛教里中國人所不能接受、不能消化的東西丟掉,也就是佛教的中國化。

6、中國傳統的再下一段大進化,可以叫做「中國的文藝復興時代」,或「中國的幾種文藝復興時代」。主要體現為以下幾個方面的復興:

第一:中國的文學復興。這個復興在八、九世紀就已經蓬蓬勃勃地開始,始終沒有停息,一直發展到當代,並且還在深化。

在這個階段,胡適分析了白話在歷史中的演講過程,肯定其意義,他在另一篇文章中對這個問題有過充分的研究和論述,講的非常透徹。白話並不象我們想像一樣,在中國古代文化中沒有什麼地位,實際上,白話一直頑強的存在著,並且在中國社會發揮重要作用,構成了中國文化的核心部分之一:雖然白話受到官方主流文化的排擠與有意忽視。

第二:中國哲學的復興。這個復興到十一、二世紀就已經進入了成熟期,產生了理學的幾個派別,幾個運動。

這個運動的主要目的,是恢復孔子、孟子的道德哲學和政治哲學,並且重新解釋,用來代替那個為己的、反社會的、出世的佛教哲學,這一點對中國文化傳統也很關鍵。經過一段時間,理學的各派的理論也居然能夠吸引最能思想的人了,使他們不再成群的追隨佛門的禪師了,中國哲學思想實現的回歸,相比佛教而言也更加理性與世俗。

第三學術復興。這個復興是科學方法的復興,也就是在「考據方法」刺激之下發生的學術復興。

「無證則不信」,是《中庸》里的一句話,孔子也曾鄭重說:「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在中國歷史的演進中,有兩種反向力量很有負面影響,一是淹沒了中古中國的宗教狂熱,二是輕信的傾向。這丙種力量與思潮,很容易捲走那些求真求證的告誡,這種狂熱與輕信不時在歷史轉型之關鍵節點幽靈回歸,而在今天的中國表現的尤為突出,破壞深巨。

最可慶幸的是,在中國的歷史中,那些第一流的經學大師居然也能夠保持靠證據進行思想的方法和習慣,為中國獨立自由的思想者保有了一點可以在任何時候點燃的火種,讓探索者們在暗夜中苦悶或迷茫中徘徊時,也可以在歷史傳統中找到參照系和精神動力。

朱子(1130年——1200年)就是這一派新經學的一個創始人,考證或考據的方法到了十七世紀更走上有意識的發展之路,從1600年至1900年的整三百年的時代,往往被稱為考據的時代,在中國學術上有很不一般的地位。

在演講的第二部分里,胡適先生把它定義為「中國文明與西方文明對照、衝突的時代」。當然,這個時代是接續中國歷史的,是中國傳統文化歷史敘述的最後一站-----近現代及當下。

中國與西方文明的接觸是十六世紀,而真正的衝突與對照是從十九世紀開始的。這個「對照」,也是中國文化史上面臨的最重大的挑戰與轉折,用胡適的話說,是最重要的力量的測驗,生存能力的測驗,意義非凡。

在與西方文明對照、衝突的過程中,胡適提出了四個問題:

1、中國傳統與西方接觸後,有多少成分確是被破壞或被丟棄了?

2、西方文化又有多少成分確是被中國接受了?

3、中國傳統還有多少成分保存下來?

4、中國傳統有多少成分可算禁得住對照還能存在?

胡適舉重若輕的給出了部分答案:

(1)「短短几十年里,中國已經廢除了幾千年的酷刑,一千年以上的小腳,五百年的八股……」。我們還要記得,中國是歐洲以外第一個廢除君主世襲的民族。而這些文化的犧牲都不值得惋惜哀悼。這種革除或崩潰,都應當看作中國從孤立的舊文明枷鎖之下得到解放的表現。從本質上講,胡適還是希望中國走上西方的文明模式。

(2)中國從西方文明自動採取吸收的又有多少成分呢?這個清單很大、很多。從物質到科技,直至智識與藝術,從歐幾里德起一直到當代的許多科學家、音樂家、電影明星。這個單子真是開不完的。

(3)中國傳統保留下來的成分又還有多少呢?

胡適的觀點是:中國的西方化只是種種觀念漸漸傳播滲透的結果,往往是先有少數幾個人的提倡,漸漸有些人贊成,最後才有夠多的人相信這些觀念是很合用或很有效驗的,於是引起一些影響深遠的變化。

胡適一直認為,那許多緩慢卻自動的變化,正好是一種民主而又可取的文化進化形態,——一個長期暴露,自然吸收的形態。這是與革命的劇變完全不同的進化與演進,從某種意義上,更接近於哈耶克的「自發秩序」的概念。

同時,這種種自動的革除和淘汰,以及那些數不清的採納與吸收,都不會破壞中國的文明與價值。恰恰相反,革除並淘汰掉那些不好的成分,對中國文化來說是一種大解放,而採納吸收進來新的文化成分,只會使那個老文化格外光輝燦爛,再創輝煌。

胡適先生講的非常通俗,也非常經典:「慢慢地、悄悄地,可以是非常明顯地,中國的文藝復興已經漸漸成了一件事實了。這個再生的結晶品看起來似乎使人覺得是帶著西方的色彩。但是試把表面剝掉,你就可以看出做成這個結晶品的材料在本質上正是那個飽經風雨侵蝕而更可以看得明白透徹的中國根底,——正是那個因為接觸新世界的科學民主文明而復活起來的人本主義與理智主義的中國。」

(4)中國文化中的人本主義與理智主義,能夠經受西方文明的對照,也能夠應對西方的挑戰。

胡適始終堅持的就是追求自由精神,獨立思想的精神,懷疑的精神或方法,考據的功夫等價值觀念。這些都是中國文化中保存下來的真正有價值的內核,也是能夠禁得住與西方對照的東西,從某種意義上講,這些價值與西方所追求的價值觀念是相通的。

自由精神、獨立思想,懷疑的精神或方法,因為它會揭開黑暗與醜惡,愚昧與欺騙。因此,會讓某些人害怕,所以會不斷的被異化或打壓。

胡適先生相信,「人本主義與理智主義的中國」在中國還存在著,大膽懷疑、獨立思考、獨立表示異議的精神,即使在最不可忍的極*權控制壓迫之下,也會永久存在,繼續傳布。

總而言之,他是深信那個「人本主義與理智主義的中國」的傳統沒有毀滅,而且無論如何也沒有人能毀滅。

總之,胡適先生對中國文化是有極大信心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駱駝到獅子 的精彩文章:

民國文人軼事:胡適的圈子

TAG:駱駝到獅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