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鄭大后街的咖喱味兒

鄭大后街的咖喱味兒

在熙熙攘攘的「鄭大后街」蓮花街,「印度小廚」這家店鋪從不刻意叫賣,只是安安靜靜地在那裡,散發著淡淡的咖喱香。

字數/閱讀需要2814字/4分鐘

文字木凡

編輯阿獃樹

2014年年底,冷空氣說來就來,潮濕陰暗的蓮花市場彷彿把氣壓降得更低。司少傑搬了一個布滿裂縫的木頭板凳坐在店門口,看了看店裡毫無生機的樣子,低下頭默數今天賣了幾份炒飯。

一陣涼風卷著揚塵撲向他,身體不由得一哆嗦。明天能賣幾份炒飯?未來,怎麼來?他不知道答案。

如今,打開「大眾點評」APP,搜索鄭州大學新校區附近美食排行榜,名為「印度小廚」的店鋪躍然榜首,而店主兼主廚正是司少傑。

改變,從一碗咖喱開始。

印度小廚門面

司少傑經營這家以印度菜為主的小餐館實屬偶然。

2015年初,鄭大的印度留學生Lokesh來到店裡,一跨進店就喊道:「還是雞肉餃子,老闆。」司少傑從廚房探出頭:「抱歉,這家店換老闆了,現在經營炒飯。」

看到外國客人,司少傑有點意外,所幸本科是英語專業,又從事過一段時間的英語培訓和翻譯工作,他和這位異國兄弟可以基本溝通。

他從Lokesh口中得知,這家店以前是餃子館,一位四十多歲的女店主為了照顧在鄭大上學的女兒而開。女兒為了給留學生朋友提供更合口味的食物,讓媽媽專門製作一種雞肉餡兒的餃子,雖不甚正宗,也能讓她的朋友為之牽掛。

女兒畢業後,店就轉讓到司少傑手中。個別留學生不知情,習慣性地來吃雞肉餃子,Lokesh就是之一。

「兄弟,我教你做個印度菜吧。」幾個月後,Lokesh在廚房看了司少傑做普通的炒飯後,他突然這麼提議。

於是,司少傑接觸了第一道印度菜——帶著咖喱香味的雞肉炒飯。

他在Lokesh的交代下專門買了包咖喱粉,「談不上正宗,但是咖喱在印度菜里很重要。」

雖然食材、香料局限,用的是普通雞肉、中國大米,但Lokesh示範得極認真。怎麼腌制雞肉,胡蘿蔔、土豆、洋蔥切成什麼形狀,什麼時候放咖喱,他一一叮囑。「看配料和雞肉大火炒出香味後,放入咖喱,小火慢慢攪拌,成均勻濃稠的糊狀最佳。」Lokesh怕司少傑聽不懂,中文摻雜著英語,比手劃腳地儘力解釋。

打鐵需趁熱,司少傑趕緊依葫蘆畫瓢地做了一遍,端給幾個留學生試吃。「Great, brother.」他們豎起大拇指,稱它有家鄉的味道。

司少傑和留學生在一起

茄汁咖喱、醬香辣子雞、上湯咖喱雞……司少傑越學越來勁,不停邀請朋友們來品嘗並提出意見。他專門買了印度長香米,跑了許多地方尋求香料,樂此不疲。當時的他沒有太多顧慮,只是覺得學做異國風味菜不僅有趣,還能給遠離家鄉的留學生朋友帶去些許慰藉。

「老闆,我覺得你的手藝都可以開一家印度餐館了。」突然的一句話落到司少傑心上,像刻上了一樣揮之不去。

「開家印度風味餐館?好像也不錯,附近鄭大、工大留學生多,何況還有人教我做印度菜。」司少傑在床上翻來覆去想了幾夜後,下定決心改換門面。蓮花街就這麼出現了一家印度餐館。

買壁紙,挑掛畫,製作菜單……司少傑有條不紊地忙活著。到了取店名時,卻傻眼了,苦思冥想好久後,他還是打開微信群,求助留學生兄弟們。

「叫Desi food吧,我們那好多都是這個名字。」「對對,這個是家鄉菜的意思。」於是他們一拍即合,取定了店名。

後來有留學生告訴司少傑Desi在方言里是「國際」的意思,但司少傑還是更喜歡將它理解成「家鄉菜」,或者說是「跨越國際的家鄉味道」。

印度風的Desi food

一傳十,十傳百,生意開始逐漸起色,越來越多的留學生慕名而來。經常會有心靈手巧的印度女孩教司少傑做菜,從炒飯、炒麵,到配菜、麵餅,甚至是拉茶。但司少傑不滿足於現狀。

既然是一家印度餐廳,手抓飯必不可少,但手抓飯的做法和材料千變萬化,在印度南北各呈現不同的風味。「材料就十幾種,香料就更複雜了。」

「好幾個留學生教過我,味道都不對。視頻也看了不少,總覺得少點什麼。」司少傑對這道棘手又經典的印度菜很是苦惱。

幾個月後,轉機來了。兩個來鄭州辦事的印度廚師在留學生的介紹下踏進店裡。司少傑十分驚喜,「我很誠懇地請他們教我,沒想到人家真的會答應。」

芫荽葉、薄荷葉、酸奶、檸檬汁、桂皮……除了基本的雞肉和Basmati香米,需要將近20種配料。所需的材料剁碎成糊狀,腌制雞肉四個小時以上,香米泡水淋干,放入香料中沸煮五分鐘,迅速加入處理好的雞肉及其他材料,翻滾、烤制、爆炒……香米變得黃燦燦,滋滋冒著香氣,香料獨特口味也與雞肉和香米完全融合,一道堪稱完美的手抓飯才正式告一段落。從此,手抓飯也成了店裡的招牌菜。

手抓飯

這裡的很多原料甚至是直接從國外帶來的。來自斯里蘭卡的留學生唐曉每次從家來中國都會帶很多黑茶粉,「這種黑茶是製作拉茶的重要原料,中國沒有地方能買到。我喜歡來印度小廚吃飯,也希望讓更多的人嘗到這種拉茶。」唐曉說。

「我從來沒要求他幫我帶過,有時候覺得這些留學生在異國他鄉挺孤單的,所以對朋友都很真誠。」唐曉除了帶黑茶粉,也會大包小包地帶很多水果。司少傑回憶起送他的香蕉和各種叫不上名字的水果,「他們來一趟,要坐飛機、火車、地鐵,一走就是三天。」雖然很多果子都捂壞了,司少傑依舊覺得很甜。

司少傑和唐曉

這裡儼然成了留學生吃飯聚會不可缺少的地方。從早上九點到晚上十點,不同國家的留學生三三兩兩結伴而來,除了來自印度,還來自迪拜、孟加拉、尼泊爾、美國等許多國家。這個「蝸居」在蓮花市場中僅有兩間小小門面的餐館,時常熱鬧非凡。

即使有更高端的聚會場所,他們卻十有八九選擇擠在這家小店舉行生日聚會。留學生們帶著生日帽圍成一圈,店裡回蕩著藍牙音響播放的印度歌曲。司少傑則在廚房忙活著,精心準備一道道菜,時不時與他們一起歡呼。「在這裡真的有種回到家鄉的感覺。」在迪拜長大的印度留學生Salman說。

留學生在這裡聚會

印度小廚幾乎成了附近留學生無人不知、無人不曾來的地方。去年暑假,司少傑更是接到了一個不可思議的電話。

那天下午,像往常一樣不緊不慢地準備食材的他被手機鈴聲打斷了。「這是什麼?國際長途?」司少傑納悶,以為是打錯了。幾分鐘後,電話又來了,仍舊顯示剛才的號碼。

「喂,請問你是哪位?」帶著滿腹狐疑,他接了電話。

電話那頭是一位印度女性,焦急地告訴司少傑她的女兒即將來鄭大讀書,擔心女兒吃不慣中國食物,打聽到這家餐館的印度菜正宗,專門打電話來問問。司少傑覺得驚喜萬分,「有種名聲傳到國外的感覺。」

從去年末開始,司少傑的印度小廚更加火爆。大豫網實習記者來採訪報道,《鄭州晚報》、《中國日報》、大河網緊隨而來,香香美食專門為其錄製了節目。

一來二去間,越來越多的人不遠千里而來,這家小店似乎變得不平凡起來。但8元一份的炒飯、3元一大個的咖喱角,小店的價格依舊「平凡」。來吃飯的基本都是學生,他不願意提價。

出名不久後,也有人打電話過來,想投資合夥。不久,又一個國際長途來了,是個印度廚師,想跟他開一家更大的店。

「我都拒絕了。」面前的大男孩有點羞澀地撓撓頭,覺得自己的店目前還有很多不足。店裡只有一個幫廚人手不夠、有時送外賣太遲、菜品還不夠豐富正宗……都是他一直記掛著的事。

「也想去趟印度,真正感受一下那邊的風土人情和味道,可能就在這個暑假吧。」司少傑希翼著。

留影牆和每日特色推薦

又是夜晚十點,司少傑送走了最後一波顧客。收拾餐具、洗碗、打掃衛生、準備好第二天的食材、站在店門口發了一條朋友圈,"Desi food is closed today, see you tomorrow."

嘩啦一聲,司少傑拉上捲簾門,身影沒入夜色中。

在蓮花街,攤位、店鋪比比皆是,狹窄的街道兩旁叫賣聲不斷。有的店家來了又去,司少傑始終為留學生守住家鄉的味道。

你是否也與哪家店鋪有著非同尋常的感情呢?歡迎在評論區和小時分享你在「鄭大后街」的故事。

原創有價值,轉載/投稿請聯繫後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逗號時刊 的精彩文章:

TAG:逗號時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