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穿衣有三層,你在哪一層

穿衣有三層,你在哪一層

我們常說衣食住行,衣排在了第一位,

哪怕是吸收天地日月之精華的孫悟空,

第一次來到人類社會的時候,

也偷了一身衣服,這個

行為一下子令它與普通的動物拉開了距離,

實現了它無限趨近與人的屬性;

由此可見衣服對我們人類來說有多重要;

但是,穿衣服又太平常,以至於我們又常常忽略了這件事,就把它當成每天起床後的例行行為,不會去思考衣服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什麼?

其實,和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一樣,穿衣服也滿足了我們不同層次的需求,衣服穿在身上直接反映的是產品,間接體現的是一個人的文化底蘊與層面需求;

信息時代,人們的思想個性正以千姿百態的形式綻放著,隨著社會的進步,人們對美的認識與要求越來越高,人們用欣賞服裝設計作品滿足視覺對審美的精神需求,同樣,人們也可以通過穿衣配搭的二次創作滿足自身審美精神需求,同時獲得身心愉悅的人際交往感受;

通常我們可以將穿衣服的需求層次由 最基本 到 最高級分為三層:

最基礎的一層:基本生理需求;

第 二 層 : 生活需求;

最高級層 面 :精神需求;

最基本層面:基本生活需求

從原始人就開始的基本需求,礙於生產力低下,他們只能用植物和獸皮來保暖,這就是最早的衣服;

現代社會,由於經濟能力關係以及意識形態的差距,處在這一層的人的表現形式常常會多種多樣:選擇耐磨耐穿但價格便宜的化纖衣物,巴不得一件衣服可以天天穿但又不會舊,不太講究款式和顏色,而是更多的關注實用性,認為衣服就是功能性產品,能保暖涼快遮醜就行;

有黑色絕不選白色,有厚的絕不要薄的,認為越厚越耐磨,越黑越耐臟;

她們往往會穿衣打扮十年不變,有的甚至認為時尚是年輕人的專利,與自己無關,永遠穿著上一個世紀的衣服款式,分不清「經典」與「守舊」的區別。

她們缺乏對審美的要求,實惠能穿經久不衰最好,衣服對於她們來講只不過是我喜歡的能用的一件物品而已。

第二層:生活需求

在吃飽穿暖後,人們開始追求美觀與得體,會依照不同的地位、職業、年齡、性別來選擇適合自己的衣服;

由於職業場所的不同,我們對於衣服有著不同的分類與講究: 社交服、日常服、職業服、運動服、舞台服、室內服等等;

對於如何展現衣服的藝術特色,我們又會將其分為不同的風格:淑女、田園、華麗、簡潔、中性、學院、民族、朋克、嚴謹、通勤。。。。。。。等等的服裝風格;

處在這個穿衣層面的人會知道:從最初的原始社會進化到今天,穿衣不再是為了隱藏自己的軀體,而是可以表達或暴露自己更多信息的外在語言,同時也成為一種社會化的需求;並會根據自己對於日常事物的感知判斷來選擇自己的衣服;

我們每一個人都希望自己能夠從內而外的被世界所肯定,但是在一個熱點不會超過24小時的快餐時代里,人們更容易將對於他人的基本初步判斷交給自己的眼睛,一隻腳、一對鞋、一件外衣、一條褲子... ...

你的畫風就已經被確定;

(千萬不要以為穿上黑色的高跟鞋,感覺都會一樣,顏色永遠都不可能成為氣質風格的依據,唯有材質與設計輪廓,才能傳遞應有的氣度與睿智。)

*缺乏存在感並希望被關注的青少年,更多的會選擇前衛、嬉皮的街頭時尚風格,力求以獨特的表達引起人們的注意;

*內心缺乏自信但又希望得到認同的的人們,更多的會傾向於選擇翻版或同款,因為不需要付出太多即可擁有,相比靠實力說話的努力付出要來的容易,畢竟這個世界上80%的人都會有取易不取難的傾向;

*短時間飛速富足的人們,更希望選擇人人皆知的大品牌裝點自己,表達出」我也有,我也不缺」的滿足感;

很多時候我們都會被衣服定義為一類人們,從而帶來一絲的煩惱,比如穿衣的款式常年不變,往往會被理解為」你是一個保守思想的傳統女性」別人自然不會與你交流太多的新鮮事物;

現代社會裡,一次面試,一次約會,在越來越快的節奏中上演著」開始與結束」或者是」臨時中斷」,觥籌交錯與舉手投足間,視覺正在以光速飛快的傳達著你身上的每一個信息,很多時候人與人之間的深入了解讓人略顯疲態;

然而,此刻你身上的衣服卻正悄然的代表著你的內心世界,向外傳遞著你的訴求;

作為社會中的一員,為了被正確理解,人們在穿衣選擇中會有很多糾結:

如何穿,才能表達我的社會地位,

如何穿,才能表達我的品位,

如何穿,才能表達我的身材好,

如何穿,才能表達我是怎樣的人

... ...

所有的這些都成為我們日常穿衣的需求;

處在這層的穿衣者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選擇衣服時常常會以」顯身材重顏色」作為首要依據,然而,卻又容易陷入彷徨、模仿、聚焦」的尷尬處境;

彷徨是因為太在意任何一個人對自己的評價,希望通過穿衣戴帽展現自我優勢,錢花了很多,衣服也買了不少,可是離氣質與品位依然相距甚遠,仍舊在買買買、換換換的道路上。

模仿源於對魅力的嚮往,但卻不明確自己的社會需求與自我優勢,常常誤入了」拿自己的缺點與他人的優點」相比美的怪圈,比如看到別人瘦便嫌棄自己胖,看到別人嬌小穿衣好看,便嫌棄自己高大,看見別人身材高挑又會嫌棄自己矮小。。。。。於是乎就跟著網紅帖子走、模仿某個自己喜歡的明星藝人,全然忘記了自己是誰?自己希望成為怎樣的人?東施效顰雖也花了很多精力,但卻總是怪怪的,無法達到預期效果,更談不上魅力了。

聚焦是因為太希望通過穿衣表現出自己的優勢,過於關注自己身體的某一部為,反而弄巧反 拙,造成整體穿著的不協調,令他人的視線只會停留在穿著焦點處,反倒忽略了整體氣質。

打個比方,如果希望突出自己腰細,便會選擇收身收腰的穿著,很可能在凸顯腰部的同時,也凸顯出你其他部位的缺陷,比如背部單薄或厚圓,胸部的扁平或臀部的寬大,此時你以為別人會關注你的腰部,但其實人家的視線卻早已停留在你不那麼美的部位了;又比如,如果身型高大豐滿,卻選擇了緊裹著身體的衣服,你以為這樣別人會覺得你顯瘦,但實際上他人的視線早已在搜索你哪裡的肉多哪裡的肉鬆弛了... ...原因很簡單,人的視線總是會對丑的東西非常敏銳,正所謂」不是每個人都有發現美的眼睛,但一定都有看到丑的視角」

全球首屈一指的日本時裝大師山本耀司的一句金句也從另一個維度說明了這點:

「如果衣服是完美合身的,那它就像雕塑,而不是時尚」

不難理解,當你看一個雕塑時,你最直觀看到的會是什麼?

處在這一穿衣層面的人,展現自我是她們的最直觀的需求,知道穿衣打扮需依據不同的地位、職業、年齡、性別來選擇,但往往會因為並不了解自己的身體,自然不會發現自己身體的美;

又因為對衣服的核心價值也不了解,只是跟著感覺走,為此又會在展現自我氣質風采的路上茫然四顧,於是乎常常會在換品牌中買買買,既浪費了時間精力,又消耗了財力物力,卻還是穿不出衣如其人的魅力。

最高層面: 精神需求

這一層是穿衣的最高境界,穿衣者能在服飾與人體的無聲交流中感受到自我價值的實現,聽起來好像有點懸,不好理解,我們不妨換個思維角度來看:

穿衣如何實現自我價值? 衣服與人體之間又有什麼關係呢?

在經濟學角度里,當我們提到商品價值的時候,會常出現一個用來衡量的詞」交換價值」,也就是說商品的價值不能自我表現出來,必須在兩種商品的交換中通過另一種商品表現出來;

那麼,將這一經濟學中的價值學說,轉換成美學範疇的穿衣審美價值,即可用是」並、氣、間」來交換衡量;

「並」的審美源於日本建築,日本古代房屋建築師在對房屋進行初步設計時,首先要考慮的是建築與周遭甚至周邊鄰居之間的關係,也就是說能否與周圍環境和諧並存,能否與其他鄰居形成某種彼此不干擾的次序感;

這種美學一直被沿用至今,現代「並」的美學價值通常體現在產品的設計理念中:即是設計必須要考慮每一個人的個體需求;90年代美國人提出通用設計的設計理念,就是讓所有的人都能使用的產品,為此遭到日本的強烈反感,著名的藝術及建築大師黑川雅之就認為:如果一個杯子要讓所有人都能使用,就失去了每一個人體存在的價值,採用通用化設計,實在很荒唐;

時至今日,「並」的美學精神也一直延續在日本的服飾設計當中,留意過日本時尚的人都知道,在日本設計的服飾中,常常會有部分設計工藝精美的款式卻只有一個碼數。

不會製作大也不會製作小,原因就在於設計者認為如果這件衣服再放大或再縮小,勢必影響它的美觀程度,穿衣者的身體也無法與衣服和諧並存,穿出渾然一體的美感,如果穿不了現有的尺碼,就說明你的身型並不適合這款設計所要體現出的美,為此設計師認為無需刻意增加不和諧的尺碼,將個體穿著的個性完美變為通用化的人手一件,從而喪失了穿衣者本身的價值。

一件衣服的價值可以體現在個體身型與個性設計的和諧並存中,既不會暴露你身體的缺陷與不足,也不會令你的身體活動不自如,舉手投足間都可以隨意舒適的散發出絲絲優雅與獨特美韻,這一點絕不是通用服裝能做到的(通用服裝指一個款式有n個碼數,任何身型都可穿著)。

「氣」是指人身上蘊含的某種能影響周遭環境的力量,也就是氣場;氣場不是實實在在的一件物品,是一種感覺,不好理解,但我們可以通過日本的傳統建築來感受一下氣場與審美的關係:

在日本的傳統建築中,我們並沒有看到西方建築的富麗堂皇,也沒有見到中國古建築的金碧輝煌,但是當你置身與日本傳統和室時,卻會被被一種自然、淡泊、雅靜的氣勢所包圍,瞬間有一種安心舒適的感覺,而這種」氣」便源於構成房屋空間的柱子來實現的,柱子與房梁屋頂構成了房屋的空間,由於都是木頭作原料,其本原就有一種自然的生命力,與石頭那種冷冰冰的材料肯定不一樣;

同樣,一件衣服的氣場來源於面料與線骨,面料可以理解為房屋的屋頂,而線骨則可以理解為房屋的柱子與房梁;

一件有氣場的衣服必然擁有質感的面料與多條線骨的細節縫製,不同的面料傳遞出不同的質感,面料上的剪裁線骨形成了衣服不同的形狀輪廓,我們平時所講的細節,實際上說的就是這些線骨的細緻處理,一件衣服的面料與線骨構成了一件衣服的空間感,配合著我們的身體輪廓以及軀體擺動,一個人體內蘊含的氣息便可以通過衣服形成獨特的氣場傳遞出來,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你很有氣場」,這是「氣」的審美在服裝上的價值體現了。

「間」講究的是人與人之間的某種微妙,但又耐人尋味的關係,體現在美學上就是每個人都有和別人和大自然融為一體的願望,人與人之間的距離,需要把握好一個度,不能太近也不能喪失親近感,為此穿什麼衣服就顯得尤為重要了,

我們都有這樣的感受:

當你穿著收身筆挺的西裝,會給人有強烈的距離感,但當你的西裝略微寬鬆時,這種拒人千里的感覺就會縮短,會令他人舒服也會令自己不再綳得那麼緊;

OR

當我們穿黑色的時候,同樣會給人距離感,但如果我們選擇深藍色時,這種距離感就會縮短,反而增加了些許親和,但又不失端莊;

OR

山本耀司對於穿著有著這樣一句評價:

「還有什麼比穿戴得規規矩矩更讓人厭煩」,

由此可見,人與衣服都是有生命的,而生命的美便在於韻動,有韻律的和諧令人舒服,動則生,靜則樂,每一人都喜歡孕育在大自然里的愉悅感,有誰會喜歡刻板壓抑扭捏的人為做作呢?同樣穿衣也有語言,不同的顏色剪裁輪廓都傳遞著不同的感覺,一件有價值的衣服,一定是可以令穿著者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換來人際交往的自我和諧價值,自己舒服的同時也令他人愉悅。

現在我們就不難理解這一層面的穿衣者了,她們必然會清晰了解自己的身體,愛自己的身體,深知」我是誰?」從而選擇能夠表達自我內心的設計,運用衣服與身體的空間韻動,穿出屬於自己的氣勢與氣場,但又不會拒人於千里之外,溫和處事,平和待人,獨具風韻,實現自我。

借用三毛的一句話:「舒適自然的打扮,其實才是對個人生命最大的認識和尊重」;我想,這裡的舒適講的就是自我身體與衣服間的和諧並存,自然而然的通過衣服的型態傳遞著自身的氣息,營造出與他人融為一體,與大自然和諧並生的氣場。

女人的衣服很多,但有價值的不多;

S. Suki穿衣理念,啟發我們通過不同的視角,發現自己的內心訴求,正確審視自我的身體,明白我們的身體在控制衣服,而不是衣服控制我們的身體,學會運用正確的美學視野,尊重自己獨立自主的個性,

理解服裝設計的一次創作可以帶給我們愉悅的視覺審美感受,而服裝配搭的二次創作,令我們穿出新思路,新感覺,新時代的同時感染著周圍的群體,並能舒適自然和諧的與周遭環境融為一體,掌控全局,傳遞出思想價值,學習價值與社會價值後,創造出屬於自己的自我價值。

- END -

S.Suki傳遞的不止是衣服,更是一種藝術的穿衣價值

GIF

關注我們

關注時尚

S.Suki國際時尚整合機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Suki 的精彩文章:

TAG:SSuk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