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方舟一號、龍芯、漢芯、麒麟芯、澎湃芯……

方舟一號、龍芯、漢芯、麒麟芯、澎湃芯……

(溫馨提示:全文4262字,閱讀需15分鐘左右,音頻22分鐘)

1

昨天上午,首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在福州召開。

這次會是由國家網信辦、國家發展改革委、工信部組織的,不知道是計劃之中的事兒,還是為應對美國在技術上的打壓臨時召開的。

馬雲、劉強東、馬化騰等互聯網公司的大佬都參加了這次峰會,李彥宏沒去,他的副總去了。

報導中倒是沒有華為、小米、中芯國際、紫光國芯這樣的晶元企業代表,看來不是應對晶元危機的。

論壇現場就數字經濟發展、新型智慧城市、大數據、物聯網等發表重要觀點,央視財經說金句頻出、重磅表態。

金句、重磅這樣的詞兒頻繁地出現在媒體上,讓人振聾發聵。並且這種誇大報道的風氣甚囂塵上,所謂的金句、重磅,看著很沉,其實都很慮、很空,確實能代表當下的時風。

我們看看都有哪些金句:

總的金句是:

與會嘉賓紛紛表示,建設網路強國,基礎領域的核心技術才是「命門」,必須高度重視自主創新。

這句式我們都聽習慣了,要幹什麼什麼就必須什麼什麼。

「強國」、「命門」這兩個詞兒能聞到硝煙的味道。互聯網精神是開放、平等、協作、分享,再擴展一下就是多元、分權、兼容和信息自由。這和「強國」與「命門」恰恰相背。

用「國家中心」的概念看互聯網,這個網只能是個區域網;用抓「命門」的態度看互聯網,這個互聯網將網之不網。

劉強東:互聯網行業不掌握核心知識產權,命運會攥在別人手裡。

確實有種讓人捏住的命門而冒冷汗的感覺。

馬化騰:只有科技這塊「骨頭」足夠硬,我們才有機會站起來。

不知道小馬哥要說啥,好像我們一直都在趴著,可是他微信早已就飛上雲端了?有可能小馬哥要做人工移植,把科技的「骨頭」移植到自己身上。

馬云:大企業要有擔當!核心技術牛才是真正的牛。

無比空、無比大,表決心也吹牛,不吹能死嗎?

百度副總裁王海峰:搶佔人工智慧高點,中國正在進行時!

昨天是中國海軍建國69周年紀念日,這真有點搶灘登陸的感覺。

中國電子學會副理事長徐曉蘭:彎道超車和換道超車,兩種方式都要注重。

徐理事長說出了中國人的心裡話,要找竅門兒——彎道超車或換道超車。

問題是:科技上有彎道嗎?換道往哪換呢?

今天的互聯網是建立在TCP協議、IP協議、HTTP協議三個基本協議基礎上的,誰也離不了。想彎道或換道超車就是違規,違規不能超車,是你根本不在道上了。

中國科學院院士梅宏:重視人才培養,也要加強自護研發。

重視人才培養是廢話,自護研發更是可笑,我們在互聯網技術上還有什麼可護的嗎?

這些金句都是又空又大的廢話,而現在,一時間要「舉全國之力」,趕超美國晶元行業的呼聲更有「大躍進」式的無知和狂熱。

2

可喜的是,製造晶元的材料是硅,從砂子里就可以提煉,不用像「大躍進」一樣為了鍊鋼把自己家的飯鍋砸了。

這是件很有意思的事兒。

「大躍進」時「舉全國之力」大鍊鋼鐵,超英趕美,結果還是沒趕上。

改革開放後,也不「舉全國之力」了,小高爐卻全國開花,國家年年控制鋼產量,我們的鋼產量卻世界第一了。不但第一,而且一國敵全球(2016年全球鋼13500萬噸,中國6942萬噸)。

世界鋼產量三甲排名:第一名:中國(不包括河北省);第二名:中國河北省(不包括唐山市); 第三名:中國河北省唐山市(不包括瞞報產量)。

說明什麼呢?有時候舉全國之力也不一定好使。

現在的現狀是,我們是晶元第一進品大國。

2017年我們進口晶元花了2601億美元,佔全年總進口額的14.1%。而同期中國的原油進口總額僅約為1500億美元,在半導體晶元進口上的花費已經接近原油的兩倍。

中國現在是一個「以晶元為食」的國家,每個人每天摸手機的時間比摸「肉」的時間還多。

作為世界手機第一生產、消費大國,我們卻要不能生產晶元,確實讓人心裡不安。

3

我們的晶元夢做了多年,最大的檻兒是繞不過美國的技術保護。

先問一句,能繞過去嗎?

繞不過去。

美國架構了微電子的技術框架和互聯網的運行標準,繞過去了、離開了世界通用標準,今天的互聯網在中國就應該改名了叫中網或龍網。

中國現在也是汽車世界第一生產和消費大國。汽車是德國人卡爾·本茨發明的,汽車的標準化生產線是美國人亨利·福特發明的。汽車運動原理是發動機帶動曲軸旋轉,曲軸帶動車輪旋轉。這個原理架構我們能繞過去嗎?

繞過去不代表中國人不聰明,只是個先後問題。

人工種植小麥是從阿拉伯人開始的,之後才傳入了中國,你能說我們要重新從野生小麥開始培育嗎?關鍵是野生小麥上哪找去啊?而阿拉伯人只會做餅,不會包餃子,這就是中國人的聰明;

福特發明了汽車的標準化生產線,但現在福特汽車上連接曲軸的萬向節都是中國人造的,這個人是個浙江農民,他叫魯冠球,這就是中國人的聰明。

上世紀90年代,中國的互聯網企業的發展一直不受政府待見,一群像張朝陽、丁磊這樣的發燒友,在美籍華人、雅虎創始人楊致遠的感召下一頭扎到了互聯網裡,但是他們無法生存,只有到美國去上市圈錢。

如果說是第一代人互聯網創造了中國互聯網,不如說是他們找到了讓中國互聯生存的環境——美國投資、中國生長。

4

到了本世紀初,就有人開始想,中國沒有自己的晶元是不行的。

首先想這個問題的是官方,因為是出於軍事安全的考慮。

1986年3月,在東南大學信息科學與工程學院博士生導師朱光亞的極力倡導下,我們搞了個「高技術研究發展計劃(863計劃)」,朱光亞是863計劃的總負責人,參與了該計劃的制定和實施。

在民間第一個想這個事的是被柳傳志從聯想掃地出門的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倪光南,倪光南說要自己研發,柳傳志說扯淡,買就行。倪光南是朱光亞的學生。

1999年,倪光南遇到了一個人叫李德磊。

李德磊1977年從哈爾濱工業大學畢業後到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讀研,後赴加拿大阿爾伯特大學讀博。博士畢業後,先後在摩托羅拉和日立(美國)半導體公司工作。1997年回國,創立方舟科技的前身百拓立克公司。

因為倪光南能拿到863計劃的資金,開始和李德磊一起開發中國晶元。

2001年,方舟1號橫空出世。被媒體稱為「改寫了中國『無芯』的歷史」。

參與過「方舟1號」研究的梁寧說:做CPU最難的不是開發,你不是寫不出英特爾那樣的設計,而是你打不起官司。

英特爾長期大規模的專業律師團隊,幾乎把X86體系相關的專利全註冊了。所以對方舟的團隊來說,不是X86體系的技術難度高,而是在這條道路,每一步,你都會遇到英特爾的專利,我們打不起官司。

當時,倪光南做的技術路線選擇也是繞開英特爾X86體系,最後勉強繞過了,而更難突破的還有微軟,系統怎麼辦?

在當時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俞慈聲(正聲妹)的支持下,選擇了世界最著名的電腦程序員、黑客、美國籍芬蘭人林納斯·托瓦茲開發的開源系統Linux。就像現在谷歌的安卓一樣,大家隨便用。

俞慈聲發起了「揚帆計劃」,針對Linux桌面的13大類50多個問題,在全國進行招標。瀏覽器、OFFICE、播放器……一項一項解決。

當年,北京市政府辦公軟體選型招標,把微軟踢出局,Linux紅旗系統入選。

為此事,微軟中國總裁高群耀辭職。然後基辛格給當時是北京市長的劉淇寫信,為微軟說情,施壓處置俞慈聲。

有了系統又出了新的問題——文檔的兼容問題。

基於Linux的Office,包括Red Office、WPS與微軟的文檔格式不兼容,打不開別人給你的文件。

2003年,俞慈聲又搞了「啟航計劃」。中日韓三國高手一起破解微軟的文檔格式,以達到能讀能存的目的。但效果不好,除了文檔格式,其他的軟體體驗也都不好,用戶普遍怨聲載道,要求換回Windows。就這樣,啟航計劃以失敗告終。

後來,方舟CPU停止開發,公司破產。政府扶持下的設備賣了廢鐵。

幾年後,比爾蓋茨自己公開了Office的文檔格式。

現在看,是當時放棄硬體研發的柳傳志對,還是倪光南對,真很難說。做生意的認為老柳對,「愛國」的人認為倪光南對。

5

在此期間,2001年5月,在中科院計算所(老柳的原單位)知識創新工程的支持下,龍芯課題組正式成立。

2002年8月10日,胡偉武等人設計出第一款通用中央處理器——龍芯1號。

接著又出了最高速度為1GHz龍芯2號,2010年推出龍芯3號。

龍芯放棄了英特爾X86的架構,使用了MIPS架構。

MIPS架構是美國美普思科技公司設計的,當時也遇到了侵權的問題。

龍芯的製造商是意法半導體公司。

意法半導體公司是一家國際性的半導體生產商,總部位於瑞士日內瓦。最開始是一家義大利公司和法國公司合作,後來又有包括美國德州儀器等幾家公司加入。

2006年3月,龍芯通過購買意法半導體授權MIPS64架構獲得MIPS指令的使用權,暫時通過購買技術脫離知識產權的法律糾紛。

2007年8月,美國美普思科技宣布,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的龍芯中央處理器獲得其處理器IP(知識產權)的全部專利和匯流排、指令集授權。

基於龍芯2號的龍芯2F盒子(台式一體機)於2008年6月30日正式上市,之後又上市一款福瓏2F迷你電腦和龍夢逸瓏筆記本電腦,基本沒人知道。

2007年12月,龍芯中科技術有限公司集成了336顆64位龍芯2F處理器,研製成了的中國國產首台萬億次高性能大型計算機KD-50-I,其理論峰值計算能力達到1.008萬億次。

大型計算機KD-50-I

但因為龍芯的體積大、性能低、價格高。只能用於工業大型項目,無法進入民用市場。

這中間還出了個「漢芯一號」的丟人事件,看我昨天的文章:

6

1991年的華為集成電路設計中心成立,開發主要用於電話交換機的單晶體晶元。

2004年4月,華為集成電路設計中心改名為海思半導體有限公司,開始了中央處理器的研發。海思半導體是現在中國最大的無晶圓廠晶元設計公司。

2009年海思推出首款130nm單核800MHz基於ARM架構的K3V1中央處理器。

ARM架構是英國艾康電腦公司設計出來的。艾康電腦公司1978年於英格蘭劍橋成立,1999年被摩根士丹利收購,去年6月18日孫正義的軟銀宣布以321億美元收購ARM。

2014年,海思開發出了四核、1.6GHz、28nm、 32位單通道麒麟910CPU,到2017年開發出了四核、2.4+1.8GHz的10nm麒麟970CPU。除了蘋果A11外,現在只有三星9810用的驍龍845CPU高過麒麟970。

那麼,華為會不會受制於人呢?

因為華為用的ARM架構是ARM的公版架構,誰都可以用。目前全球有超過90%的手機以及超過25%的消費性電子產品使用ARM作為處理器架構。

那麼什麼是CUP的架構?以ARM為例。

ARM就是個開發商,把房子的戶型和外觀已經搭好了,沒有裝修。至於沙發怎麼選,電視啥牌子,餐桌擺哪裡,你自己去設計吧,只要能夠滿足你日常生活需求。

公版架構類似於開發商直接拿出一個樣板房給你看,裡面都裝修完了,電器、傢具都擺好了,你照著做就行了。

但是,你買房子可不僅是看重房間本身,還有小區的物業配套設施。比如綠化面積、停車位數量、周邊環境、交通情況,學區好壞都很重要。而這些東西,ARM是不提供的。對應的就是CPU以外的部分,這些東西對於一個功能完備的晶元來說也是必不可少的。華為主要是做了這方面的開發,並且在全球表現得都很優秀。

至於雷軍的澎湃芯,採用的也是ARM的A53架構,在製作工藝上,其採用台積電28納米工藝。

想說什麼呢?現代社會需要的是互聯網價值觀:開放、平等、協作、分享。不是哪些金句和重磅!

外面下大雨,今天我過生日,放假一天,寫得太長了,對不起大家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楊品談 的精彩文章:

中國電影有多牛?
蓋高樓時用的塔吊是怎麼升高和降低的?

TAG:老楊品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