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短視頻時代為什麼還需要閱讀?聽聽這些大咖怎麼說

短視頻時代為什麼還需要閱讀?聽聽這些大咖怎麼說

圖說: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系列讀書活動「大學之道」開講

東方網記者包永婷4月22日報道:短視頻時代,為什麼我們還需要閱讀?如何看待深閱讀與淺閱讀、經典閱讀與實用閱讀?世界讀書日前夕,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系列讀書活動「大學之道」今天在建投書局上海浦江店開講。上海圖書館副館長周德明從新近發布的上海市公共圖書館系統閱讀報告中,解讀大眾閱讀情況;新聞主播何婕圍繞新書《書單更新》聊聊讀書的樂趣與愉悅;包玉剛實驗學校高中語文學科組長熊德勇暢談閱讀的現狀、意義和方法。

報告顯示:上海的閱讀現狀令人樂觀

近年來,閱讀的功利性和碎片化開始成為人們關注甚至擔憂的一種現象,另一方面實體書店復甦,各種讀書會方興未艾,圖書館的服務人群也持續擴大,辦證量逐年增加。周德明副館長在講座中解讀了《上海市公共圖書館2017閱讀報告》的數據,非常振奮人心。

圖說:上海圖書館副館長周德明解讀《上海市公共圖書館2017閱讀報告》

報告顯示,2017年有效讀者卡持有量已達到4,528,474張,2017年的全市書刊流通量穩定在6700萬餘冊次。2017年共有83.9萬讀者在上海圖書館上海市中心圖書館借過書刊。年人均外借量25.14冊,一半以上的讀者年外借量超過12冊。有一組數據讓周德明十分欣慰:14歲以下少年兒童的持證量是160萬多人,占持證量36%右,而且外借量占整個外借量的比例從2015年的30%、2016年的33%,到今年的34%左右。周德明說:「三分之一的書是小朋友借的,一個人如果養成了閱讀習慣,這個習慣會伴隨人的終生,可以預見上海閱讀的明天將會更好。」

不僅紙質閱讀,數字閱讀數量也有了大幅提升。周德明介紹,2017年上海圖書館網站點擊率大概1.5億左右,比上一年度增長了10%。以《大英百科全書》為例,2012年3月份該書的印刷本停止發行,只有數字網路版。在2017年這一年裡,上海圖書館讀者一共檢索了30多萬次《大英百科全書》。「如果是紙質本32冊,怎麼翻都達不到30多萬次,充分顯示了資料庫數字資源的優勢。」

只要是閱讀都是非常好的

三位嘉賓都一直認為:無論是淺閱讀、深閱讀,經典閱讀、非經典閱讀,只要是閱讀總體說來都是好的,並呼籲先從淺閱讀開始,別忘了要做深閱讀。

圖說:新聞主播何婕分享自己利用碎片化時間讀書

對於何婕而言,讀書不需要什麼理由,就是喜歡。她分享了自己的讀書方法:「對我來講最好的方法是自己買書,利用任何生活當中的碎片時間看。」閱讀是何婕日常生活中的一個習慣,一種樂趣。讀了,有思考,有感受,很自然地就記錄下來。她的讀書筆記,也結集為《書單更新》。

圖說:包玉剛實驗學校高中語文學科組長熊德勇介紹該校為學生的閱讀現狀

熊德勇從老師的角度,介紹了學校里孩子的閱讀狀況。他透露,「我們學校有英文閱讀和中文閱讀,做閱讀不只是中文學科和英語兩門學科課程裡面做閱讀,同時其他學科也會讀整本的書,比如歷史學科也讀整本書,科學學科也推薦整本書閱讀。」在他所工作的包玉剛實驗學校,學生的閱讀有三個使命:發展全人教育,傳承中華文化,拓展國際視野。他也希望這樣的理念能為其他學校的家長認同,讓父母成為支持子女深度閱讀的力量。

周德明指出,經典閱讀、深度閱讀應該提到人類文明的高度來看。經典是經過時間考驗的人類文明的優秀成果,經典的閱讀是永恆的。不久前上海圖書館和大英圖書館共同主辦了「文苑英華——來自大英圖書館的珍寶」英國作家手稿展,展出了狄更斯等五位英國著名作家的珍貴手稿原件以及不同時期的中譯本。展覽吸引了大量的觀眾,這些作家的經典作品呈現或思考人性,對終極問題進行追問,追求千百年來人們共同珍視的價值,有著超越歷史、地域、民族的普遍意義,歷久彌新。

只要是閱讀都是非常好的,這種觀點本身就是超功利性的,從「道」的層面而不是從「術」的層面來理解閱讀的意義,正是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把系列讀書活動取名「大學之道」的原因。推出「大學之道」閱讀活動,華東師大出版社意在貫通中西,兼容並包,讓教育的意義超越功利層面,致力於人文精神的培養。

(來源:東方網)

(作者:包永婷)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翱翔新聞 的精彩文章:

上海聯影首度披露人工智慧系列產品 將為醫生賦能
可口可樂打破百年酒戒:首次涉足酒精飲料,試水日本氣泡酒

TAG:翱翔新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