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從單車到滑板車,共享出行正在衝擊美國近百年的交通格局!

從單車到滑板車,共享出行正在衝擊美國近百年的交通格局!

相信前段時間炸出的大消息:美團37億美元收購摩拜,重新喚起了大家對共享單車的記憶。

2017年共享單車大戰最激烈時,

街頭路邊是共享單車築起的「長城」,

手機屏幕中是裝不下的共享單車APP,

2017年共享單車領域融資高達258億元。

令人嘆息的是,2018年摩拜以37億美元賣身美團,阿里繼續加碼ofo與哈羅,滴滴接管了小藍,共享單車領域的頭部公司如今基本全部依附於巨頭。

以美團收購摩拜為界限,之後的共享單車領域基本形成了騰訊、阿里兩大陣營的角逐,屬於中國共享單車的故事算是到此完結。再加上2017年大批倒閉的形形色色的同類公司,這個投入超過600億元,曾經虛假繁榮的領域,浪費完資源,瓜分完紅利,只剩下一地雞毛。

然而,在相隔千里之外的美國,共享單車卻演繹出了新故事。

1

共享滑板車從天而降

如今走在舊金山街頭,人們可能會驚異地發現,整座城市除了遍地的共享單車,最近幾周似乎又被一系列共享滑板車佔領了。

共享滑板車初創公司Bird、LimeBike、Spin似乎都在一夜之間從天而降。另一邊,為了進一步方便舊金山這樣的丘陵城市交通出行,Uber又於4月9日收購了以小紅車聞名的初創公司Jump,並已測試該服務。

不僅舊金山如此,整個美國近年來都颳起了一股共享出行旋風。

這些共享單車/滑板車公司產品功能都大致相同——用戶下載一個App,隨後便可以在街道上解鎖單車/滑板車以支付費用,之後騎車者在騎行期間按每分鐘計費,騎行結束後可停放在任意合適的地方。

例如,成立自去年、已擁有超過一百萬的騎行用戶的LimeBike,旨在促進大學校園的交通出行與減少美國各城市的「碳足跡」。

目前LimeBike已推出Lime-S踏板車和Lime-E電動單車。Lime-E是一款電動助力單車,配有鋰電池和250瓦電機,可以讓車手以最高時速為14.8英里/小時的速度行駛。該自行車的續航里程為62英里,騎車人可以通過LimeBike的App自行監控單車的電池壽命。

Lime-S電子踏板車則省去了踏板,目的在於方便穿正裝的上班族或是穿裙子的女性騎行,它與Lime-E單車的最高速度相同,時速為14.8英里,電池壽命為37英里。

Lime-S和Lime-E僅需要1美元就能解鎖,騎車人每分鐘支付15美分。據LimeBike內部人員稱,LimeBike在校園內的使用非常頻繁,人們也都認可公司在方便校園出行方面的努力。

LimeBike在環保方面也頗具貢獻,據其公司報告稱:由於人們選擇使用他們的產品,減排了大約28,900磅的二氧化碳。

根據分析公司AppAnnie的數據,Bird共享滑板車自從推出半年以來,已經看到了約25萬次的App下載,LimeBike也在過去的12周內增長了175%。AppAnnie的市場經理Lexi Sydow表示,如果你處於共享出行經濟中,那麼你很可能會嘗試一些像滑板車這樣的新技術。 「這些公司在諸如舊金山、洛杉磯、奧斯汀以及不少大學校園都有不少投入。」

2

共享出行

衝擊美國的汽車文化

相比中國,美國其實不具備原生共享單車/滑板車的土壤。因此,美國共享單車的發展很大程度上得益於中國的啟發。

創立於2016年的Spin共享單車的創始人 Euwyn Poon,曾在與中國媒體記者對話時稱,他去年曾在北京和上海待過一段時間,看到共享單車在中國市場的成功,受此啟發,決定借鑒中國的經驗開始在美國運營共享單車。

雖無原生土壤,但共享單車在美國落地生根並演化出新興物種--共享滑板車,最主要的原因大概是:美國的共享單車發展更是一種向其歷史悠久的汽車文化及其生活方式的宣戰。

20世紀初的美國,汽車曾被視作富人與名人的挑逗玩具。汽車高不可攀的成本讓無法觸及的美國普通中產階級垂涎三尺。

亨利·福特是第一個看透這種趨勢的人。那個時代,雖然大多數美國人都買不起車,但幾乎所有人都想買一輛。他的T型車(Model T)將汽車帶到美國中產階級生活中,並成為美國汽車文化的肇始。

福特 Model-T

很快,進入20世紀50年代,戰後的繁榮讓年輕一代擁有了足夠的收入可以買車。汽車不僅僅被看作是一種交通運輸方式,更是一種生活方式的映射。

不僅在街頭與車道,汽車文化逐漸開始瀰漫於以歌曲與影視為代表的美國娛樂文化中。當年的美國電影中,明星通常是角色與汽車的組合。

2001年發布的《速度與激情》,其高揚的票房,除了再一次證明「流行的音樂、時髦的衣服、華麗的汽車」這樣的組合可以帶來電影的致命吸引力之外,更在年輕人中掀起了一股追捧豪車的風習。

速度與激情(2001)

與此一同滋長的還有美國汽車收藏的風氣。分享汽車藏品甚至被視作彌合代際矛盾的最好方法之一——父親和祖父輩通過分享汽車的比例模型收藏與兒孫共享他們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招屢試不爽。

可以說,在目前的美國,不開車不僅是窮人的象徵,還代表著與主流社會文化格格不入。

在這種汽車文化的大背景下,美國的城市發展開始偏離對「人」的關注,轉向對汽車城市的盲目崇拜。

美國現今已建成的城市基礎設施幾乎都是圍繞私人車輛運行展開的,城市的尺度再也不會縮放到僅靠兩隻腳走路的人,而是隨著一條條將原有的社區一分為二、將歷史建築夷為平地的高速公路無限拓展、延伸。

在沒有經歷任何應用與測試歷史的前提下,美國於1956年頒布了《聯邦高速公路法案》(Federal Highway Bill),各州與各城市轟轟烈烈地投入了大量資金大規模修建公路網路,以方便美國人在各城市間自由駕車出行。

自此,家住郊區,每天通過高速公路開車去市中心上班,逐漸成為美國中產階級的生活模式。

直至今日,超過50%的美國人口在這種通勤模式的鼓勵下住到了郊區,中心城區不僅喪失了中產階級人口帶來的穩定與繁榮,還因遭遇了上世紀新自由主義去工業化浪潮而更加貧困衰落。

而郊區大量散亂分布的獨棟別墅為主的住宅區既浪費了土地資源,破壞了生態環境,又因其汽車導向的交通,單一的土地用途,而缺乏經濟活力與視覺活力。

購物不再成為一件一出家門靠著步行就可以完成的事情,而是一樁需要開車數英里去大型購物中心搬運一兩星期生活必需品的痛苦任務,購物中心外巨大空曠的停車場毫無綠色,且不透水,並且大量時間都被閑置著。

不僅如此,汽車文化之下的高速公路通勤還加劇了城市空氣污染、噪音污染、水污染,車禍更威脅到了市民的公共健康,除此之外,人們還不得不忍受上下班途中日益嚴重的交通堵塞。

高度依賴汽車的生活模式讓美國人缺乏運動,日益肥胖;由於車行道擠佔了人行道的空間,行走成為一種奢侈,只好不得不再開車去健身房享受一下走路的樂趣。

如今的美國,年輕一代對駕車的喜愛似乎正在冷卻。在過去幾十年中,持有駕照的美國人比例急劇下降,尤其是年輕人。

1983年,超過91%的20至24歲的美國年輕人持有駕照;然而到了2014年,這個數字已經下降到僅約77%,且幾乎沒有恢復的跡象。

曾經便捷的高速公路等以汽車為中心的基礎設施,也正在由於缺乏維護成本而逐漸老化,並且維修代價高昂讓人卻步。「新城市主義」的倡導者批評汽車文化造成了郊區蔓延,強調環保與適宜步行的城市理念,「無車」的生態城市成為不少城市發展的目標,大力推動公共交通建設發展的建議也呼之欲出。

越來越多的美國人渴望搬回城市或者輕軌交通經過的地方。然而,發展公共交通同樣代價高昂,並且無論公共交通再如何便利,也總是有它到不了的地方。比如,如何高效地從出發地到達公共交通站點,以及從這些站點出來之後到達目的地,成為政府、城市設計者考慮的問題之一。

尤其是針對許多低收入群體分布的社區,公共交通是其賴以生存的通行手段,如果站點至其家、工作場所的交通手段不夠豐富靈活,無法擴大其出行範圍,無疑對低收入群體的就業、工作、生活雪上加霜,甚至容易釀成社會問題。

使用Uber和Lyft等汽車共享服務固然是一種手段,但它同樣加劇了交通擁堵、環境污染,並且沒有使乘客得到運動。

它不但可以解決公共交通無法到達的地方的出行問題,還節能環保,價格低廉,不易擁堵,讓騎行者適當運動,被不少「新城市主義」的擁護者或在解決城市問題中屢屢受挫的政府部門視為治療城市頑疾的一劑妙方。欣喜若狂的「新城市主義」擁護者認為「終於,汽車發現自己不得不繞著自行車前進,而不是相反。在我有生以來的記憶中,汽車首次失去了首要地位。」

3

美國共享出行的

成本與阻礙

儘管共享單車/滑板車有著種種好處,但不可忽視的是它們也造成了許多混亂。

不同於中國城市中普遍存在的非機動車道,在美國的大城市經常找不到自行車道的存在。

美國大多數道路兩旁都允許私家車停車,它們通常會擠佔一兩個車道,不少人對此深惡痛絕。但路邊停車低廉的停車費與無需開進停車場的便利性又使大量司機欲罷不能,無法禁絕,使得開闢自行車道十分困難。

所以,在美國騎車比在中國騎車更不便利,某種程度上也更容易面臨車禍的危險。

不過,正如西雅圖交通部主任Scott Kubly所言,「越多人使用的交通工具,滿足其需求的基礎設施就越容易設置」,只要騎車人的數量越來越多,對自行車道的需求越來越強烈,相應的立法與建設才能被更有效地推動。

美國共享滑板車公司Bird宣稱,其在洛杉磯部分地區運營不到六個月的時間內,就有1000多輛滑板車被使用了大約50萬次。Bird的CEO Travis VanderZanden於是稱,他們公司可以為城市自行車道的改造投資提供數據支持。

然而,在一些人眼中,雖然無樁的共享單車/滑板車隨處停放帶來了便利,但當它們在街邊泛濫成災,同樣入侵了人們的公共空間,擾亂著街道秩序,為城市交通帶來了更高的監管與執法成本。解決停車問題刻不容緩。

最近出現的滑板車甚至引發了行人的憤怒,因為他們被不戴頭盔、橫衝直撞的滑板車絆倒。聖方濟會在Twitter上反對滑板車用戶與這些泛濫於街道的滑板車。一個位於舊金山的行人支持組織「Walk SF」甚至在4月的新聞稿中稱,「共享滑板車破壞了加州的行車模式」。

他們描述了一位63歲的老人被滑板車絆倒且不得不被送去急診的慘劇,他們甚至在Facebook上專門記錄共享滑板車妨害人行道的事件。

政府也為這些新興事物設置壁壘。加州聖莫尼卡市起訴Bird滑板車公司非法經營,Bird於今年2月以30萬美元的代價補償。美國大城市爭相更新法規來應對這些新來的交通工具造成的混亂。

與中國一樣,美國破壞公物、偷盜犯罪大有人在,在單車與滑板車隨意刻畫、故意破壞,甚至直接撬鎖偷竊的行為無法禁絕。許多共享單車被遺棄與散落在街上,有些甚至被扔進了水中。

美國或可學習中國的共享單車的徵信系統來懲罰部分破壞,但很難完全杜絕。

當一座城市幾乎無法控制那些投放了數百萬輛自行車的公司,當這些公司自身對這些自行車的最終位置也無法控制時,局面會非常糟糕。

在產品設計上,不少用戶還抱怨無法找到尺寸合適的單車,發展可調適尺寸的單車或許會成為一種選擇。另外,近期Facebook泄露用戶數據的醜聞讓不少居民對共享單車/滑板車望而卻步,他們不希望自己的行程被某些公司得知,甚至利用。

這些都成為了美國共享單車/滑板車擴張之際不斷增加的社會成本與政治阻力。

2016年,在中國獲得巨大成功的共享單車模式反向輸出矽谷,曾被視為中國模式走向世界的一個典型案例。

共享單車在中國市場上的大戰已經落下帷幕,雖然共享單車目前在美國的規模不如中國,卻依然影響到了美國主要大城市的市民出行。美國傳統而強大的汽車文化正在衰落,以共享單車為代表的新型出行方式逐漸獲得美國社會的認可。

那麼,美國的共享單車最終是步入中國共享單車的後塵還是煥發出新的生命力?大概率上要取決於,這屆的共享單車公司是否能很好地平衡和解決共享單車發展所造成的社會成本和面臨的政治阻力了。

-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硅兔賽跑 的精彩文章:

2018最大科技股IPO?估值226億美元,Spotify提交上市申請!
2018新獨角獸!Checkr為Uber、Lyft保駕護航

TAG:硅兔賽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