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疆文學:李長平/虎笙
李長平,1969年2月生,雲南祿豐人,現在雙柏縣工作。多年在基層用腳步丈量山水,用心行走村寨,白天走、看、干,夜晚讀、寫、想,繁忙而充實。閑暇之餘,一直堅持讀書寫作。系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出版詩集《與一座山喝酒》,散文集《人生山水》。
文字來源:雲南省作協《邊疆文學》2018年第4期
虎笙
李長平
一
楚雄彝族十月太陽曆以虎為首十二屬相輪迴記日,也叫虎歷。雙柏的彝族畢摩說,虎是我們通天的工具,是我們的皈依。
傳說虎是雙柏彝族的祖先,亦神亦人。天地鴻蒙,天球凝滯,是母虎推動了太陽,公虎推動了月亮,子虎推動了星球,宇宙開啟,時間起步。母虎推動太陽,每年旋轉一周;公虎推動月亮,每月旋轉一周;子虎推動恆星,每日旋轉一周。陰陽匯合,共創世紀。太陽是雌性,是主力,月亮是雄性,是輔助力。母虎專司白天,公虎專司夜晚,各司其職,萬物生長,循環往複,取之不盡,用之不竭。
二
去年秋天,利用在中央黨校學習的機會,周末跑了一趟河南濮陽,在西水坡仰韶文化遺址,看到了「天下第一龍虎」蚌塑圖案。墓主人據考證為太昊伏羲。西水坡M45號墓,墓主為老年男性,身長1.84米,仰身直肢葬,頭南足北,埋於墓室的正中。墓主左右兩側,用蚌殼精心擺塑成龍和虎的圖案。蚌殼龍圖案擺於墓主右側,頭北背西尾南,長1.78米,高0.67米,昂首曲頸,弓身長尾,前爬後蹬,似騰飛狀。虎圖案置墓主左側,頭北背東尾南,長1.39米,高0.63米,低頷圓目,齒露口張,垂尾有力,四肢交遞,狀如行走,兇猛異常。
楚雄彝族貴雌尚左的遺風現在還有跡可尋。六七千年前的伏羲時代,是母系氏族晚期並已向父系氏族轉變。已故著名彝族文化研究專家劉堯漢在《中國文明源頭新探——道家與彝族虎宇宙觀》一文中認為,彝族十月太陽曆源出三皇五帝之首的伏羲,它是原始母系氏族社會羌戎氏族部落的虎圖騰名號,歷時上萬年,由它的彝裔之一彝族延續至今。虎在古彝語中被認為是「太一」,太一即虎神。從西水坡M45號墓神秘的龍虎圖案來看,墓主就是太帝、太一,就是「百王先首」的伏羲。只不過,在彝族傳說中,「虎伏羲」更趨強化和突出,保留了狩獵民族崇虎的原始圖騰和原貌。
到了黃帝時代,依然以虎作為圖騰和象徵。黃帝帶領狩獵民族通過長期征戰,戰勝了以龍為圖騰和象徵的蚩尤帶領的農業民族,並把虎和龍都作為天下一統的文明象徵。黃帝這種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民族文化基因,一直賡續至今。
黃蚩大戰驚天動地,波譎雲詭。《廣博物志》載:「蚩尤幻變多方,徵風召雨,吹煙噴霧,師眾大迷。帝歸息太山之阿,昏然憂寢,王母遣使者被玄狐之裘,以符授帝。符廣三寸,長一尺,青瑩如玉。佩符既畢,王母乃命一婦人,人首鳥身,謂帝曰『我九天玄女也』。授帝以三官五意陰陽之略,太乙遁甲六壬步斗之術,陰符之機,靈寶五符五勝之文。遂克蚩尤於中冀。又數年,王母遣使白虎之神乘白鹿集於帝廷,授於地圖。」黃帝與蚩尤九戰而不勝,西王母密授機宜,才得取勝。據《山海經·大荒西經》載,這個西王母就是母虎女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蓬髮戴性,虎齒豹尾,神變穴居。
伏羲時代已有四方觀念,後又有相關神鎮守四方的傳說,這就是左青龍(東),右白虎(西),前朱雀(南),後玄武(北),黃帝居中央,主黃色,象徵「以上德王」。
除了西王母的神話故事以外,還有許多虎神的故事。虎神名奇異多樣:陸吾,肩吾,開明,顧菟,孟塗,蓐收等等。天之刑神蓐收據說是皇帝之子少皞的兒子,能預知未來,警示昏君。說春秋時期虢國國君驕奢淫逸,有一天虢公做了一個夢,夢見在祖廟裡有一個拿著鉞的人,人面虎爪一身白毛,這就是虎神蓐收。蓐收警告虢公,過奢無道必亡於晉。後來虢國果然被晉所滅。
三
流行於楚雄姚安、大姚的彝族史詩《梅葛》中載,虎不但是人祖,人死後還會化成虎,天地萬物皆由虎身所化:「虎頭莫要分,虎頭做天頭。虎尾莫要分,虎尾做地尾。虎鼻莫要分,虎鼻做天鼻。虎耳莫要分,虎耳做天耳。虎眼莫要分,左眼做太陽,右眼做月亮。虎鬚莫要分,虎鬚做陽光。虎牙莫要分,虎牙做星星。虎油做雲彩。虎氣做霧氣。虎心做天心地膽。虎肚做大海。虎血做海水。大腸變大江。小腸變成河。排骨做道路。虎皮做地皮。硬毛變成樹。軟毛變成草。細毛做秧苗。骨髓變金子。小骨變銀子。虎肺變成銅。虎肝變成鐵。連貼變成錫。腰子做磨石。(虎身上)的大虱子卵變成老水牛,小虱子變成黑豬黑羊,頭皮變成雀鳥……。」
流行於雙柏的彝族創世史詩《查姆》中載,造天造地的先祖俄羅倮也嫫為拯救人類死在十洋大海里:「嘴裡的牙齒,變成了星辰,星辰掛天上,雄星九千九,雌星八萬八,小星當子孫。俄羅倮也嫫,她的氣流,變成了雲霧,變成了風雨。那一對耳朵,變天宮神殿。那一條舌頭,變成紅龍。俄羅的臉頰,變成大石岩。那一對乳房,變成大小山。那一對腳腿,一隻分東方,一隻分西方。那一雙手臂,一隻分南方,一隻分北方。腳趾和手指,變成大小山樑。腦門變平壩,心化成中央。骨化成石頭,小腸變小溪,大腸變江河,肚子成大海……」。「天是鼠日生,地是牛日生,人是虎日生。」
俄羅倮也嫫是母虎化身的女神,與女媧、西王母的傳說一脈相承。造天造地之後,捨身死於滔天洪水之中,屍化萬物。
兩部史詩,《查姆》以文字傳世,《梅葛》以口頭傳承,都在申述一個事實:沒有虎(虎神)就沒有日月星辰,沒有山川大地,也就沒有彝人自己。彝人神話用想像和藉助想像以征服自然力,支配自然力,把自然加以形象化和怪異化,把虎送上了聖壇和祭台。
四
天地萬物造好後,該造人了。《梅葛》中說,格茲天神來造人,從天撒下三把雪,落地變成三代人:頭把撒下獨腳人,只有一尺二寸長;獨自一人不會走,兩人手摟脖子快如飛。吃的飯是泥土,下飯菜是沙子,月亮照著活得下去,太陽曬著活不下去,這代人無法生存,被曬死了。撒下第二把,人有一尺三丈長。這代人穿樹葉,吃林果,住山洞。四季不分,天上有九個太陽和月亮,做著活計瞌睡來,一睡幾百年,身上長青苔,這代人也被曬死了。撒下第三把,人的兩隻眼睛朝上生。這代人心懷體懶,糟蹋糧食和生態。格茲天神派武姆勒娃下凡堵水淹漫山川,只有好心的一對兄妹躲進葫蘆得以求生,依天意兄妹成婚生下彝族先祖。
《查姆》詩史中,人類起源經歷了獨眼人時代(第一代祖先叫「拉爹」),直眼人時代(第二代叫「拉拖」)、橫眼人時代(第三代叫「拉文」)。「拉爹」這代人不會說話,不會耕種,與野獸為伍,不分四季,不分男女,不分長幼尊卑,甚至不分白天黑夜,還會互相殘食。「拉拖」這代人不講道理,自私自利、欺老侮小,爹死了拴著脖子丟在山裡,媽死了拴著腳拋進溝里,小孩死了就掛在樹上。「拉文」這代人的始祖是好心人阿撲獨姆兄妹,開始兄妹拒受天示不願成婚,發誓要驗證三件事:東山的篩子和西山的簸箕要滾合在一起;南山的上磨和北山的下磨要咬合在一起;河頭的線要穿過河尾的針眼合在一起。後來三件事果然應驗,合縫滿榫,兄妹才成了婚。
阿撲獨姆兄妹成婚後,生下36個孩子,但他們都緘默不語。涅濃撒賽歇叫阿撲獨姆夫妻倆砍來竹子放在火塘里燒,竹炸火星四濺,他們發出了「阿……」「阿喳喳……」「阿呀呀」的聲音。發音相同的孩子各走一方。發「阿……」音的是彝族,發「阿喳喳……」音的是傣族,發「阿呀呀……」音的是漢族。彝族山頭燒火地,傣族挑水住河邊,漢族挑擔在壩子,三十六族分天下,三十六族一家親。
我們的有些神話研究者,死抱著西方的神話學理論,認為黃帝、顓頊等五帝甚至大禹治水為子虛烏有,他們無視西方因為與上古神話平行的歷史文化缺失,故而無法將神話與歷史參比研究的事實,武斷而無知的異口同聲地說:中國上古歷史是神話的歷史化。從眾多的歷史文獻以及出版的資料中,我們可以得出一個符合我國歷史事實的結論:我國的上古神話是歷史的神話化。我國的歷史和神話是融為一體的,中華歷史文化連綿不絕,並沒有發生西方那樣的斷裂。我認為,上古神話的歷史性和生命力毋庸置疑,它並沒有停滯,新的神話還在產生。
五
彝族的創世史詩和神話大多保存在畢摩的經書中。畢摩是彝族文化的傳承人,他們神通廣大,學識淵博,作畢、司祭、師經、行醫、占卜、打卦樣樣會,宗教哲學、天文地理、農事禮俗、婚喪嫁娶、神算預測行行通。據《贊畢祖經》記載,畢摩的始祖叫石孜石德,十世之後傳給石爾俄特,進入了父系氏族社會。推算一下,從石孜石德起到現在,已有4500多年。畢摩在彝族社會中地位崇高神聖,有「茲(土司)來畢(畢摩)不起,畢起茲不吉」的彝諺,充分說明畢摩在彝族社會中至高無上的地位和神聖不可侵犯的身家物什。
彝家人認為,畢摩能與鬼神交流,幫助人們趨吉避凶、去禍納福,實現五穀豐登、六畜興旺、人丁繁衍、少病少災、家族壯大,可以為彝人生存與發展提供一種信仰和精神上的支持和滿足。
由於畢摩具有司理祖先與後代關係的重要作用,對畢摩的選擢很是嚴格。身體健康完美、恪守各種禁忌、出自畢摩世家、傳男傳緣、生辰八字與祖靈不衝剋等等都是起碼的要求,家傳也好師傳也罷,都有一套完整的體系。
六
巍巍哀牢山,滔滔綠汁江。
哀牢山是一條位於雲南中部的山脈,是雲嶺南延支脈,第四紀喜馬拉雅造山運動期間,由於地面抬升、河流下切,高差增大,形成深度切割的山地地貌。它是雲貴高原和橫斷山脈的分界線,也是元江和阿墨江的分水嶺,南北長500多公里,東西寬200多公里,有3000米以上海拔的山峰9座,是世界同緯度生物多樣化、同類型植物群落保留最完整的地區,橫跨熱帶和亞熱帶,是南北動物遷徙的「走廊」和生物物種「基因庫」。哀牢山地勢險峻,山高谷深,奇鳥異獸,寶花珍木分布在500多米至3000多米的海拔區域,形成了一個寒溫帶、亞熱帶和熱帶的立體氣候帶。綠汁江、石羊江彙集後奔入元江。綠汁江古彝語為「流金淌銀的大河」之意。石羊江雄奇浩蕩,是滇中的行吟詩人,峰迴路轉處,仙境神祗,雲霧繚繞,氤氳然風景獨秀。這裡,被稱為植物活化石的梭羅隨處可見,一級保護植物伯樂樹(鍾萼木)、野銀杏、篦齒蘇鐵作為鑲嵌在植物王國凰冠上的「綠寶石」,璀璨奪目。珍稀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有孟加拉虎、綠孔雀、黑長臂猿、雲豹、蟒蛇、相思鳥、太陽鳥、眼鏡王蛇、黑熊等等,是滇中秘境,彝人天堂。
雙柏縣居滇中腹地,在404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著16萬各族人民,他們散居在哀牢山中,彝族人口超過一半。自公元前109年漢武帝置益州郡設雙柏縣至今,已有2100多年的歷史。彝族創世史詩《查姆》、敘事長詩《賽玻嫫》享譽海內外,被稱為彝族的「根譜」。彝族民間說唱《阿佐分家》被稱為彝劇「開山之作」。彝文醫藥書《齊蘇書》比李時珍的《本草綱目》還早12年。彝族傳統舞蹈老虎笙、大鑼笙、小豹子笙被稱為彝族古儺儀的「珍存」和中國彝族虎文化的「活化石」。
大量事實說明,虎文化是西南部處於狩獵和畜牧生產階段的原始人類觀念的產物,龍文化則是東部江河湖海平原地區進入農耕生產階段的原始人類觀念的產物。虎神是自然形態的生靈崇拜,龍是超自然的綜合神祗。從原始人類生產制度的順序和人類思維形式的發展來看,虎文化早於龍文化,都是人類幻想藉助有超自然的力量來征服自然。
七
在雙柏,「笙」就是一種彝族舞蹈,伴隨著神秘氛圍,亦神亦人。或叼著燒紅的犁頭滿場跑,或竹籃端水、煙筒走路,或紋身高蹈,雲山霧繞,步步驚心。
作為最具代表的老虎笙,許多村寨都會跳。保留得相對較好一點的,要數法脿鎮的小麥地沖。
小麥地沖的彝民自稱「羅羅」(虎族之意),居棲於哀牢山中的白竹山下。村中有趕馬路一條,是過去從昆明至易門達大理的一個通道。他們坐落的山形如凹腰葫蘆,當地人稱為「老虎山」。村前山腳有一石母虎,村民稱為「開路虎」。村後山腰上有隻巨大的公石虎,村民們稱為「接脈虎」。村南叫魂梁子上的石虎為子虎,村民稱為「守魂虎」。顧名思義,「開路虎」掌貧富貴賤,「接脈虎」司繁衍生產,「守魂虎」則治病招魂。
我第一次去的時候,仔細觀察了幾隻石虎,已不是歷史文獻中的自然石虎,明顯是人為雕琢的。虎神廟已蕩然無存,村文化活動室也破爛不堪。村民們聽說我來後,紛紛跳起虎笙舞,場面甚是熱烈隆重。我詳細詢問了村史和虎笙的各個細節,感到十分震撼。後來村民們說要修復虎神廟,建一個虎笙傳習所,叫我給他們一點錢,我當然表示支持。第二次去,虎神廟建好了,傳習所也投入了使用。我原打算擴建一下這條古道,整理一下100多戶600多人的這個村子,無奈耗資太大,只好暫時作罷。
跳虎笙是一個嚴謹神秘的過程。我查閱了大量史料,觀看了數十場虎笙表演,其大體如下:
選「虎」。正月初八凌晨,畢摩率全村男子牽著羊、抱著雞到虎神廟殺牲祭神,從全村健壯的男子中選出一批能夠扮演「虎」的人,準備組成虎節中的「虎笙隊」。在神座中插一枝削去一麵皮的三叉形松枝,以代表天、地、人。神座前撒上新鮮的青松毛,擺上一個盛米、鹽的升斗,敬三炷香,用闊葉樹的樹葉臨時編織成酒禮茶具各一個,斟酒獻茶於神廟前。畢摩下跪叩首後,手執一段約兩寸長並已劈成兩瓣的小松樹枝作為公母二卦。全村分片選出的青壯男子,在最有威望的族長帶領下,分跪四排於畢摩之後。畢摩誦念「請神經」,請求神來選定誰能當虎。念到一個待選人的姓名,念一次,卜一卦,如果是順卦,則繼續跪著,表示虎神已經同意他「當虎」。如果連續三次都是逆卦,則表示虎神不同意他「當虎」,應立即出列。反覆遴選後,選出最適合的八人「當虎」。入選的八人表情肅然向神謝恩奠祭。畢摩隨後用紅、白、黃三色泥土和黑鍋灰為他們八人畫臉、紋身,披上「虎皮」再跪於神座前。畢摩牽來黑公山羊,洗凈頭、蹄、口,念誦道:「這是四角雄羊,請神快來領受。」同時卜卦,得順卦就立即宰殺,得逆卦就要重來一次,直到三卦之中有順卦才能殺羊。以毛蘸血,貼於神座的三叉形松枝上。祭酒獻茶後,畢摩宣布敬神的結果,預言虎笙節的吉凶和注意事項。羊煮熟後,畢摩帶著八虎,用頭、蹄、尾再敬神。「眾虎」吃完羊後,鼓師在神座前敲響芒鑼和羊皮扁鼓,跳著虎笙,返回村中,進入虎笙場繞跳三圈,然後各自回家卸妝休息,等待傍晚的虎節盛典。
跳虎笙。日落月升,虎笙場上,鼓師敲響羊皮扁鼓,全村老幼,聞鼓而來。東西南北四個路口上,四隻老虎各守一炮,令到炮響。這時,一個身著黑布長衫、頭戴破草笠,被稱為「羅俄得」(虎首)的彝族長老,手持一根一丈多長的竹竿,竹竿上掛個苦葫蘆,葫蘆的四周鑽有很多小洞,裡面裝滿火灰。時辰一到,越過人群步入虎笙場,闊步繞場,晃動竹竿,不斷向四周群眾抖撒火灰,用彝語高呼:「賣葯、賣葯!頭疼腦熱、癩子麻瘋、瘧疾肚泄、陽疲宮冷、肝病肺癆都能治。我葫蘆里有九十九種葯,能醫九十九種病,能鎮九十九種邪,能降九十九種魔。快來買葯,買豬牛羊馬雞狗鴨祛瘟免疫葯,快來買谷黍粱薯滅蟲葯,買救苦救難免災葯。」念完即大吼一聲:「羅嘛!」(老虎)話音未落,炮聲響起,東南西北四隻「猛虎」,抖動脖上銅鈴進場跳虎笙。樂師敲打著羊皮扁鼓跳到中央。虎笙舞狂放生猛,全村男女老幼踏著鼓韻鈴聲,跳起了粗朴流暢的「合腳舞」。舞蹈套路不斷變化,動作快慢有序,力度抑揚頓挫,狂歡至深夜,方才散去。此日之後,每兩天加一隻虎,到正月十五晚,便有「八虎」跳笙,儀式進入高潮。八虎共舞場面極為壯觀,熱烈隆重。
虎笙舞共有17人組成,8人扮成「虎」,其中1人為「虎頭」。「虎頭」身穿黑長布衫,頭戴破草笠,手持掛葫蘆的竹竿,其他9人扮演不同的角色,2人扮山神,2人扮公母貓人,4人為鼓師,1人敲芒鑼。
小麥地沖的彝族(羅羅人)雖然四姓雜居,但集體觀念都很強,虎笙節期間除了嚴守3條鐵律之外,被選為「虎」和「貓」的,除了「虎首」之外,期間自始至終不許說話和唱歌,集體吃飯,卸妝後回家各自獨處一室,奉守「老虎」職責。
虎笙原本繁複多樣、輾轉多姿,因上世紀六十年代以後禁演二十多年,善舞的彝老導師又相繼去世,狩獵、游牧、遷徙等舞蹈套路已經失傳。現僅有繁育和生產兩套舞蹈。有「老虎開路」「老虎搭橋」「老虎做窩」「老虎接親」「老虎性交」「老虎孵蛋」「老虎育兒」「老虎犁田、耙田」 「老虎背糞、施肥」「老虎平田撒秧、拔秧薅秧」 「老虎割谷、打穀」「老虎運糧、做飯」等等。整個舞蹈以單面羊皮扁鼓為打擊樂聲,除領頭彝老外,舞者不言不歌,氣氛神秘肅然。
送禍祟。正月十五這天以虎時(寅時)開始,群眾齊聚笙場,「老虎王」手持竹竿,挑著葫蘆,向所有彝民鄭重宣布這一天的節規:不準穿白衣服、戴白帽子、打白包頭、穿白鞋襪;不準打傘、披蓑衣、戴雨帽;不準擾亂公共秩序,男女不準糾纏狎戲。這三條鐵律,誰違反誰受罰責,為全村民眾所不齒。隨後,「虎王」帶領八隻「老虎」從東西南北鳴炮入場,至此,大家方可盡情歡歌、激情飛舞。時辰一到,前往各戶掃祟除禍,舞蹈一番之後,高唱咒詞:「邪惡禍祟滾出去,吉祥如意闖進來;貧窮病害滾出去,財寶康樂闖進來。從今虎笙跳過後,人興畜旺五穀豐,免災免難出龍鳳……」念畢,堂屋門上插三柱香,退至院中再舞虎笙。主人酒水致謝後,雙跳三圈,再由兩「貓人」帶隊至下一家。到半夜子時,全村人跟著「老虎隊」到叫魂梁子山頭上,15歲以下的童男童女,每人點燃六柱香火,每隻手各持三柱,六個香火點結成三道火環,形成一個很長的香火隊。所有人圍石虎盡情狂舞三圈,鞭炮齊鳴後,香火隊隨畢摩在這尊石虎前插下成千上萬柱香火,八隻「老虎」和山神卸妝,由畢摩帶著所有人向東方跪拜,畢摩誦念《指路經》:「虎神啊!……管轄天下,興旺九洲,管轄大中國,興旺我彝民四方,南京應天府、北平大京城所管轄的楚雄府、南安州(現雙柏縣)所管轄下的法脿小麥地沖村羅羅人,『木突白』(即白竹山)山神所管轄的龍脈山神,老虎真身,土主真身,保佑千秋萬載的虎笙古禮,虎笙節後,消災解難,萬事興順。各路諸神,保民康健,人畜大興,大吉大利。叩首!叩首!再叩首!」然後作揖,起身躬退。祭送完畢,分食貢品,手捧抓吃,盡興而歸。
小麥地沖的彝族在萬物有靈的自然崇拜中,把山神和虎神都放在最高位置。過去在小麥地沖的第一道石閘門後建有山神廟,廟裡供有3塊神奇的石頭。農曆二月初二,全村集體祭奠山神,外出的人們要敬獻告之山神,在外回來的人首先要到山神廟敬獻,告知在外遵紀守法,沒有做過「沒良心」的事。接著才到虎神廟祭敬。他們認為,有了雄奇險峻的大山和眾多的動植物,才養育了虎祖和彝民,這是山神的庇佑,所以在虎笙節里,山神是可以騎虎的。
八
虎笙的舞蹈動作基本上都是人們生產生活的場景。彝民的日常行為通過「虎」的表演淋漓盡致地展現出來,這是尊虎崇虎的一種集體意志的自覺反映。人們對有些事情心嚮往之,又通過自己欽羨的物象表現出來,達到形神兼融的極妙狀態。當虎的形神融入彝民的血液,滲入彝民的骨髓的時候,他們甚至分不清哪個是虎神,哪個是祖靈。從虎笙的套路上來看,重視農耕崇拜生殖,敬重祖先關注民力,讓自然力、神力和文化力推動本族的發展與進步,是它所要展示的核心思想。
送禍祟都要由「貓人」(一公一母)在村中引路,羅羅人認為,貓和虎是大小不同的同類動物。貓是老虎變成的,是他們的老祖公。羅羅人死後,棺殮升停於堂屋中。發喪前夜,凌晨卯時,死者的孝子(一般是長子)用舂米用的木杵在大門口或院子中心處舂三下,舂出一個土坑,用一個洗臉盆反扣其上,從停棺處的堂屋門口直至大門口,都用細篩子篩撒火灰,鋪成一條一尺左右的灰白通道,叫靈魂路。之後,直系至親都要俯首跪於此道兩旁,不讓任何人、畜和其它動物踐踏。畢摩念誦禱詞之後,長子取走這個反扣的盆子。道中留下的這塊無灰空地,栽上一棵多刺的棠棣樹,作為死者的搖錢樹。樹上掛滿銅錢,親人泣呼死者姓名,念叨「快來領受紙錢,快去祖宗先地」等告詞。畢摩邊念誦「指路經」邊指揮助手奠酒敬茶燒紙錢,要一張一張燒完千張紙錢,叫「燒千張。」燒完千張,一般天已放明。大門外喪樂吹奏一開始,死者的親屬都認真的在搖錢樹周圍和這條灰白「靈魂路」上尋找腳印。如果出現了貓腳印,或像虎的腳印,就意味著這個死者的靈魂已經變成貓或虎去了,預示著這個人死得其所,死得榮耀。出現其它腳印則視為不吉。出現牛馬豬狗腳印的就認為是變成牲口了;如果有人的腳印,則認為死者壽元未滿,被折壽,有的則認為是本村族中還有人會接著死去。根據出現的腳印,畢摩將選擇適合的咒詞安撫死者亡靈,孝子(女)孝孫(女)和其他親人也要根據出現的腳印現編哭悼之詞,哭調凄哀婉抑,摧肝震肺,哭者泣絕悲慟,聽者澿然淚下,不勝戚然。
九
雙柏作為中國虎鄉,彝民自稱虎族,是虎的後代,有一個傳說應該交待一下。彝族先祖蕎妹聰明善良、勤勞勇敢,能駕熊羆馴野豬,能繁育野黍山蕎。一天夜裡,一條大蟒蛇王偷襲家園,蕎妹驚醒之際,大蟒蛇王已纏住了她,蕎妹毫不畏懼與之殊死搏鬥,用盡全身氣力,才殺死了大蟒蛇王。蕎妹因此身受重傷,雙腿和肋骨全部斷裂。正在蕎妹奄奄一息之際,一隻大老虎來到蕎妹身邊,把她抬到了虎穴,用乳汁和最好的肉菜服侍她,在哀牢大山深處采來續骨草和正骨葉以後,抽出自己的腓骨搗碎敷成藥膏為她療傷。3個月以後,蕎妹逐漸恢復了健康,與老虎產生了親密無間的感情。後來,蕎妹嫁給了老虎,生了10個男孩10個女孩,彝族不斷繁殖壯大,直至今日之繁榮昌盛的局面。
虎在雙柏彝民的心中至高無上,豐收幸福要祭虎感恩,有災有病要祭虎驅禍。他們認為虎美麗吉祥、優雅善良、勇敢有力,是他們的福星、保護神,他們以虎為本族的圖騰,逢凶化吉、遇難呈祥。他們櫛風沐雨,薪火相傳,篳路藍縷,苦難輝煌。
虎是分類學上體型最大的貓科動物,已有260萬年的生存史,但它僅僅分布於亞洲,是亞洲的特產動物。它在亞洲的地理分布如下:
巴厘虎,分布於印度尼西亞巴厘島,於20世紀30年代滅絕。
爪哇虎,分布於印度尼西亞爪哇島,於20世紀80年代滅絕。
蘇門達臘虎,分布於印度尼西亞蘇門達臘島。
裏海虎,分布於土耳其至亞洲中西部,於20世紀70年代滅絕。
孟加拉虎,分布於印度次大陸,包括緬甸西部。
華南虎,分布於中國南部。
東北虎,分布於中國東北部。
十
哀牢古彝語為「老虎出沒」之意,哀牢山就是老虎出沒的大山。法脿有老虎山,嘉有老虎山,現在的查姆公園北山過去也叫虎山,縣城邊的老黑山過去叫黑虎山(彝族尚黑)。
經常有人問我,哀牢山真的有虎嗎?雙柏有虎嗎?我知道,有的傳說本身就是事實,只是被人為神秘化了。而有些傳說就是集中意志力的神秘體現。
《齊蘇書》載:煨服老虎屙出來沒有消化的骨頭,可治生瘡之病。孕婦泡服,可預防難產。燉虎肉食用能治肚子疼。如果沒有虎,那作為彝醫彝葯經典的《齊蘇書》所開具的上述藥方怎麼解釋呢?過去交通不便,人們活動範圍狹小,彝民就地取材,畢摩和醫師奔走山寨為彝民懸壺濟世、救死扶傷,絕不會子虛烏有的搞一通。從中也可以看出,智慧的彝民很好的解決了虎圖騰崇拜和治病救人的關係,他們道法自然,與萬物和諧相處,又互為予求,這種把敬畏與愛高度契合的生活態度和人文情懷,令我無限仰慕。
《大正藏》中記載了很久以前的南贍部洲有一個大國的小王子摩訶薩青天生具有一副慈悲心腸,看到餓得快死的母老虎還在乳喂兩隻活波可愛的小老虎而以身飼虎的故事。相傳晉僧慧遠居東林寺時,送客不過溪。一日陶潛、陸修靜來訪,與語甚契,相送時不覺逾溪,慧遠飼養的老虎就嚎叫鳴嘯,三人驚醒,大笑而別,留下虎溪三笑的佳話。這兩個故事超凡脫俗,人虎一性,令人心清神怡。
十一
彝家有好酒,好酒敬賓朋。
彝民爽朗好客,攔門酒是最為傳統的迎賓禮儀。攔門酒分為堂門酒、院門酒、山門酒等若干種禮儀。其中,山門迎賓禮儀為最高規格。每當貴客嘉賓如約而至,十里搭青棚,松毛綠地毯,禮炮齊鳴,過山號震耳,畢摩高頌迎賓辭,男女老少載歌載舞,夾道歡迎。在彝童引導下步入山門口,接受彝家的祝福,向來賓敬獻福祿香包、彝綉披氈和馬褂,向客人敬上白酒、米酒、蛋花酒三道酒。這種熱情豪放近似於「霸道」:喜歡呢也要喝,不喜歡也要喝,管你喜歡不喜歡也要喝……。
為了表達彝家至真至誠之意。迎賓筵席間,在濃烈的酒歌中,將為嘉賓獻上豬頭。來賓欣然接受,主人莫大歡喜。一般情況下,來賓用刀象徵性的割下一片肉,連同主人敬獻的酒當主人麵食飲而盡,又把豬頭轉贈給主人,斟滿三杯酒回敬主人,主人榮耀接受,成為終身朋友,下次再見,定獻上雙倍豬頭。
筵席接近尾聲時,主人又將獻上壯羊的左膀。這些祭祀活動中的聖品,過去主要由首領、畢摩和長老們獨享,食後畢摩和祭師用來做占卜的骨卦。他們把聖品敬獻來賓後,來賓也要象徵性的割下一塊肉,就酒食之,然後回敬主人三倍的酒,主賓縱情豪飲,載歌載舞,聲震山野。
十二
在近幾年的採風活動上,都有老虎笙表演。我看見:葉舟、張執浩淚流滿面,雷平陽、朱零激情豪邁,伊蕾、榮榮如痴如醉,聶權、胡性能凝神靜思,潘靈、熊紅久心飄神移,劉年、王單單醉抱神柱,老四、玉珍目瞪口呆。石頭說:「雙柏是沒有倒下的唐朝!」雷平陽在《雙柏縣的美學》一詩中寫道:「這裡是哀牢山:草木長得理直氣壯,花朵開得形神兼備。一隻鳥兒可以視天空為己有。一個畢摩,自由往來於三界。即使是一個中藥材商人,也有愛尼山供他眺望,還會有綠汁江為他清洗衣冠……在李方村,老虎還在山坡上,但已經長出了彝人的樣子,中年人一邊勞作一邊說老虎。老虎早已來到土掌房的房頂,每一隻老虎的肺腑中,都有了彝人的心臟。老年人面對群山出神,老虎總是出現在《查姆》這樣的史詩里,肅穆、威嚴。神火堆一樣的身體兩邊,已經擁有了彝人的魂魄。一座村莊,回答不了世人眾多的疑問,一場老虎的舞蹈,同樣無法揭示生命的來往。是的,叢林的課堂上,老虎正在給人們上課:耕種、收穫、戀愛、繁殖……躲藏在老虎的血肉之中的彝人,以老虎的思想和力量,悲劇或狂喜,應對著生活的劇情。因此,我們看見了一群真實的老虎,它們用火焰清洗荒野,把種子埋進石頭。我們還看見了老虎迷人的笑容、溫柔的利爪和用於親吻的大嘴,在它們的目光後面,沒有燃燒的怒火,而是懸掛著一輪哀牢山的明月……舞蹈終有落幕的時候,作為詩人,我願人們從老虎的形體中走出來,但必須保留老虎鋒利的牙齒;我願老虎繼續還魂於彝人,沒有了老虎,彝人的心,就找不到存放的神祇。」
虎笙是天地人神交融和合的儺舞,彝族先民把自己當成天地間的一個自然元素,自然生長,自然生活,死歸自然,既保留了個性,又不刻意留下痕迹,這種智慧和心性,在哀牢山中寫下了一個大寫的「人」字。
圖片來源:網路配圖
掃碼,歡迎訂閱「詩人的島嶼」。
TAG:詩人的島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