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跳出「興趣培養」的坑
策划了兩個多月,幾經推遲的閨蜜聚會終於在昨天成行了。一見面,大家就開始忍不住大倒苦水:
「我是真的沒時間啊,每天晚上都要輔導孩子作業。周末更忙,報了好幾個興趣班,幾乎一直都在趕場!」
「同感啊,有句話怎麼說來著:如果我們不在興趣班,就在通往興趣班的路上。說的就是我們啊!」
「哎,每個周末都像打仗一樣,我都忘記上次睡懶覺是什麼時候的事情了。說好的休息放鬆哪裡去了?…」
回頭看看身邊閨蜜們,雖不說是「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吧,每個人有一兩項拿得出手的才藝是絕對沒問題滴。大家都笑稱自己是「超級陪練」!
其中一位坦言:「沒辦法啊,跟著孩子上課,自然而然就學了不少,加上孩子有時候上課不好好聽,就只好自己多學點了,這樣回家才能輔導孩子啊!」
處在「知識焦慮」的時代,媽媽們的這種生活狀態不是個例,最起碼在我看得見的範圍內,還真沒聽說過誰家的孩子不上「興趣班」!
我家也不例外,麥子從10個月開始上早教班,之後陸陸續續的學了幼兒美術、音樂列車、手指舞鋼琴、跆拳道、自然拼讀、硬筆書法、網球、機器人、……
這些課程有的是麥子自己要求學的,有的是我跟風報的。花的錢不在少數,裝備也買了不少。可是這個過程真的算不上愉快,圍繞著學習的「母子戰爭」頻頻爆發,這「箇中滋味」恐怕也只有自己能夠深深體會了。
「
直到有一天,我幡然醒悟,問了自己幾個問題:
「為什麼要讓孩子學這些東西?這到底是孩子需要的,還是家長需要的?」
「孩子喜歡嗎?他學的開心快樂嗎?如果不開心不快樂,這樣一種學習經歷又能帶給孩子什麼?」
「孩子學這些東西有用嗎?如果說是為了孩子的未來?那麼未來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我們用現在的視野和標準,能夠培養出適應未來的孩子嗎?」
您也可以試著問問自己這幾個問題,答案也許會嚇您一跳!
時代已經發生了變化:
●父輩們一生都在為「一碗飯」努力,吃飽穿暖是他們最大的夢想;
●我們這一代人大多數都在為「一份工」奮鬥,事業有成是我們最大的追求;
●孩子們這一代,沒有了物質生活的困擾,他們只需要為自己的「一個夢」而堅持,用自己擅長的能力服務社會,快樂的實現個人價值。
木桶理論
回到我們上學的年代,老師們經常講「木桶理論」:一個水桶能夠容納的水量取決於最短的那根板。
在這個理論的指導下,「補短板」是我們這一代人的成長指南。英語不好學英語、數學不好補數學、表達能力不好練演講…...可事實上,這裡面有很多事情是我們並不擅長的,我們要取得10分的進步,可能要花上90分的努力。
那麼,現在這種做法還適合嗎?
經濟學裡面有一個概念:投入產出比=收益/投資。如果把這個理論應用在孩子的學習方面,這個公式可以轉化為:學習效率=學習收穫/學習投入。顯然,孩子在學習自己擅長的項目時,學習效率遠遠高於他學習自己不擅長的項目。
在知識大爆炸的今天,全世界一天產生的新知識量,可能孩子一輩子都學不完。既然無論如何都學不完,孩子們能比的就只有學習效率了。這時候如果家長還抱著「補短板」的思想,您的孩子註定在還沒起跑就已經輸掉了!
新木桶理論
新木桶理論告訴我們:一個木桶裝水的多少,並不僅僅取決於短板,當我們把木桶傾斜一定角度後所能裝的水,才是真正的木桶的容量,也就是說,木桶傾斜方向的板越長,裝的水越多。
所以,在培養孩子這件事情上,家長的思維不要被短板理論所束縛,發揮孩子的優勢才是關鍵。
此外,互聯網時代已經徹底顛覆了全人類的溝通方式,人與人之間合作的成本越來越低。網路Team越來越流行,很多志同道合而又有不同特長的人可以輕鬆組建一個臨時團隊來完成任務。這種情況下,如果想進入到團隊中,必須保證自己有明顯的長板。
如果這就是孩子們將要面對的未來,「補短板」還是「讓長板更長」,大家心中應該已經瞭然了吧?
思考清楚了這些問題後,我果斷對麥子的興趣班進行了「刪減組合」:
(1)對於他最感興趣的「機器人課程」進行了「線上+線下」優化,挑選了最優質的課程和師資讓他學習。
(2)保留了他喜歡但並不擅長的「跆拳道」和「外教英語」,滿足孩子健身和交友的需求;
(3)放棄他最討厭的「書法課」和「鋼琴課」,節省出更多時間給他最喜歡的閱讀;
(4)對於其他新項目,則多提供各種嘗試機會,留待他自己探索發現。
調整之後,麥子的學習熱情空前高漲,再也不用我苦口婆心的勸說和威逼利誘,他怡然自得的享受著學習的樂趣,我終於也解放了!
時代的發展,給孩子們提供了更多的探索機會和多元化發展方向。我們做家長的要用一種全新的視野,陪孩子一起去探索,幫助孩子發現自己的終極興趣所在。
祝願每個孩子長大後,都能夠在自己熱愛的領域,努力的玩!
玩出生命的高度,活出生命的精彩!
請留下你指尖的溫度
讓太陽擁抱你
記得這是一個有溫度的公眾號
TAG:春天的育兒日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