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不忍卒讀的屈辱史:火燒圓明園

不忍卒讀的屈辱史:火燒圓明園

咸豐十年(1860年)九月,八里橋失守,10月英法聯軍不費一槍一彈便進入了北京城。10月16日,額爾金逼迫清廷於22日前交付給英國人30萬兩白銀,更要在23日簽訂續增條約,否則英軍便要進攻北京城內的宮殿。就在雙方針對城門和條約問題進行磋商之際,中國近代史上極為屈辱的一幕發生了——英法聯軍火燒圓明園!

英法聯軍和清軍在北京附近展開的戰鬥

圓明園自康熙年間起修,歷經五朝,終於建成了一座佔地五千餘畝,包容海內外百餘景觀的皇家園林。乾隆年間來大清訪問的英國使臣馬戛爾尼,曾受邀在其中遊覽,他返回歐洲後,將其間的華麗景象描述於世人,使其以「夏宮」的名字流傳歐洲,並引起後世無數文人墨客的遐想與讚美。即使是從未到過該處的文豪雨果,也根據傳說和自己的想像,描述出了如下的動人美景:

「在世界的某個角落,有一個世界奇蹟。這個奇蹟叫圓明園。藝術有兩個來源,一是理想,理想產生歐洲藝術;一是幻想,幻想產生東方藝術。圓明園在幻想藝術中的地位就如同巴特農神廟在理想藝術中的地位。一個幾乎是超人的民族的想像力所能產生的成就盡在於此。和巴特農神廟不一樣,這不是一件稀有的、獨一無二的作品;這是幻想的某種規模巨大的典範,如果幻想能有一個典範的話。請您想像有一座言語無法形容的建築,某種恍若月宮的建築,這就是圓明園。請您用大理石,用玉石,用青銅,用瓷器建造一個夢,用雪松做它的屋架,給它上上下下綴滿寶石,披上綢緞,這兒蓋神殿,那兒建後宮,造城樓,裡面放上神像,放上異獸,飾以琉璃,飾以琺琅,飾以黃金,施以脂粉,請同是詩人的建築師建造一千零一夜的一千零一個夢,再添上一座座花園,一方方水池,一眼眼噴泉,加上成群的天鵝、朱鷺和孔雀。總而言之,請您假設人類幻想的某種令人眼花繚亂的洞府,其外貌是神廟,是宮殿,其實是一個世間獨一無二的奇蹟,那就是這座名園。為了創建圓明園,曾經耗費了兩代人的長期勞動。這座大得猶如一座城市的建築物是世世代代的結晶……這是某種令人驚駭而不知名的傑作,在不可名狀的晨曦中依稀可見,宛如在歐洲文明的地平線上瞥見的亞洲文明的剪影。」

那麼,這座「令人驚駭而不知名的傑作」,是怎麼遭受到令世人震驚的野蠻暴行的呢?

10月6日,德勝門外的潰逃清軍進入圓明園,法軍一部緊隨其後,園內守軍微弱的抵抗旋遭擊敗。在守軍潰逃後,法軍便開始洗劫圓明園。次日,英軍聞風而來,兩軍一起開始對圓明園進行洗劫。法軍高層告訴英方他們曾試圖阻止士兵搶劫,以便雙方平分贓物,但是目擊者卻指出「法軍各級軍官、文職人員以及士兵,全都在放肆劫掠」。相比法國人不顧臉面的明搶,英軍一開始還有點遮遮掩掩,放不開手腳。先是英軍高層裝模作樣地在正式報告里說,為了不讓軍隊受到法國人放肆劫掠的影響導致士氣敗壞,格蘭特等人特意將軍隊限制在營地里,只派出軍官「儘可能收集應歸於英國人的物品」。次日,即7日,英國人則同法國人一樣變得無所顧忌,徹底拋開了假面具:「每一個被許離開營房的人,都到圓明園去了,因為將軍現在已不反對劫掠。」隨後,英軍里的隨軍中國苦力,甚至於膽大的本地人也紛紛開始趁火打劫。

搶劫的過程則混亂而又瘋狂:

「這一大群各種膚色、各式各樣的人……他們全都鬧哄哄地蜂擁而上,撲向這一堆無價之寶,他們用各種語言呼喊著,爭先恐後,相互扭打,跌跌撞撞,摔倒又爬起,賭咒著,辱罵著,呼喊著,各自都帶走了自己的戰利品。初看起來真像是一個被人踏翻了的螞蟻窩,那些受驚了的勤快的黑色小動物帶著穀粒、蛹蟲、卵或口銜麥稈向四面八方跑去。一些士兵頭頂著皇后的紅漆箱,一些士兵半身纏滿織錦、絲綢,還有一些士兵把紅寶石、藍寶石、珍珠和一塊塊水晶放在自己的口袋裡……工兵們帶來了他們的大斧,把傢具統統砸碎,然後取下鑲在上面的寶石……這一幅情景只有吞食大麻酚的人才能胡思亂想出來……在園裡,到處都有人群,他們奔向樓閣,奔向宮殿,奔向寶塔,奔向書室……」

正在搶劫的英法聯軍

除開瘋狂而又混亂的搶劫,更令人痛心的則是對圓明園本身的破壞。僅在英軍開始搶劫的7日里,額爾金就看到他所至的每一間房子里的東西,不是被拿走了就是被破壞殆盡,他在家信里感嘆:「劫掠和蹂躪這樣一個地方,已夠壞了,但更壞得多的是破毀,原來總值一百萬磅的財產,現在我敢說五萬磅也不值了。」《泰晤士報》其後刊登的一封信件,也佐證了這一點:「據估計,被劫掠和破壞的財產,總值超過六百萬磅。在場的每一個軍人,都掠奪了很多,在進入皇宮的宮殿後,誰也不知該拿什麼東西。為了拿金子而把銀子丟了,為了拿鑲有珠玉的時計和寶石又把金子丟了,無價的瓷器和琺琅瓶,因太大不能運走,竟被打碎……」

然而圓明園受到的劫難並沒有就此結束。

10月18日,英軍士兵根據額爾金下達的命令,開始在圓明園中放火,至於原因,則要追溯到幾天之前。

英方談判代表巴夏禮等人被俘後,巴夏禮本人吃了些苦頭卻並未遭受更嚴重的虐待,但等其餘隨行人員陸續返回軍營後,聯軍才得知有20人受不住「款待」已經死亡。其中有些隨行人員如《泰晤士報》的記者居然慘遭分屍,憤怒的聯軍士兵因此燒毀了其附近的民房。

10月14日,額爾金要求清方對虐殺使團的欺騙行為(清方之前稱使團並未遭到虐待,更不用說虐殺)負責,接著提出要焚毀圓明園作為對這一背信棄義行為的懲罰,巴夏禮也表示贊同。之後的幾天里,英法雙方開始就焚園問題進行磋商。在圓明園搶劫中嘗到甜頭的法方表示反正都是懲罰,不如連紫禁城也搶了,再一把火燒掉紫禁城,這樣才能給清廷留下深刻印象。英方則認為不妥,如果燒了紫禁城,則可能使失去皇權象徵的清廷認他們試圖顛覆其統治,導致談判破裂,甚至使政府開始垮台,這樣費力談到手的利益就沒有了;但是燒毀圓明園則可以在不突破清廷底線的情況下,充分威懾對方,有助於同時進行的談判,更可以出口惡氣。當然,並不是只有焚園才能出氣,但是考慮到清廷萬萬不可能交出涉及虐殺使團的高層——如僧格林沁、載垣等,他們才決定出此下策。

無論如何,額爾金焚園之心已定,他在北京公開張貼告示,宣傳火燒圓明園的原因(當然是冠冕之詞):

「宇宙之中,任何人物,無論其貴如帝王,既犯虛偽欺詐之行為,即不能逃其所應受之責任與刑罰也。茲為責罰清帝不守前言及違反合約起見,決於十八日焚燒圓明園,所有種種違約舉動,人民既未參與其間,決不加以傷害,惟於清室政府,不能不一懲之也。」

18日,英軍開始焚燒圓明園,這座「萬園之園」,終成一片火海。三日間,火光未熄,煙霧滿天。時人有詩嘆曰:「五朝神篽翼皇州,縱火連宵燭九幽,法物盡隨群盜去,仙山真見萬靈愁。」煙霧散開之後,只餘一片廢墟……

圓明園遺址

焚燒圓明園的次日,咸豐帝便立即同意了和談,於是這天晚上,收到指令的奕?同意了英法的一切要求。

本文摘自《戰爭事典033》

戰爭事典007(隨機贈送京東定製筆記本)

¥28.70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戰爭事典 的精彩文章:

朱見深與萬貞兒的忘年戀中一個將掀起血雨腥風的人登場了
美國最先進航母,「福特」級核動力航空母艦

TAG:戰爭事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