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隱形貧困人口」為何讓年輕人心有戚戚 迷茫若失

「隱形貧困人口」為何讓年輕人心有戚戚 迷茫若失

「隱形貧困人口」近期在朋友圈有很大的轉發量,很多人都在議論這個話題,它的大概意思指,有一群人表面看起來很富裕,其實卻真的很窮——這些人可能經常私人健身,練習舞蹈,購買高檔包包和口紅,也經常外出旅遊,各種大餐和聚會……但是,這些光鮮的背後卻是不穩定的生活壓力。

中國經濟在新千年之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經濟發展也非常迅速,城市化和市場化令人感到時光流逝的速度,製造了很多溢出原有社會分析框架的新群體,也產生了一些帶有文化景觀性質的新群體特徵,與青年人群形成重疊。

這些特殊的人群也被賦予了全新的概念和定義,開始就是「蟻族」「工蜂」,然後就是「空巢青年」「和「新留守青年」以及近期呼聲很熱的「佛系青年」等。

「隱形貧困人口」也是今年來一個非常新的稱呼和觀念。

消費社會的定義或有爭議,但消費主義文化確實如狂飆來襲。可以看看今天的現實:一個人的成長,是靠消費水平的爬升展現的;一個人的成功,是靠消費能力倒推出來的;自我的實現,要看完成了多少符號性消費。在微信等社交工具上,每個人的名字都變成了一個二維碼,而二維碼正是一種消費編碼。

一些網友在「隱形貧困人口」的話題下回復說:「看看自己常曬的朋友圈,再摸摸自己空空的口袋,是自己沒錯了。」這句話,很清楚地表達出了「無產」的新內涵,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釋了一個問題:為什麼消費文化和彌散性焦慮會同時成為青年群體中的熱門話題域。

一篇發表於去年的論文曾以翔實調查比較過中美兩國青年消費狀況,結論說,與美國青年的相對理性對比,中國青年存在攀比及從眾消費、盲目消費、理財意識萌發但理財技能欠缺等問題。可以說,上述都是消費文化初起時的消費特徵,給戲稱自己是「隱形貧困人口」的人們提了個醒。

但要特別一說的是,個體消費內嵌於每個人的生活方式,是自由權利的一部分,是個體活法的一部分,它的多樣化本身是一個社會自由度的表徵。論者的種種分析,不過是為個體提供更多的觀察面向、自我評價系統,不應該也不可能要求消費方式定於一尊。

社會政策上能為「隱形貧困人口」做的,是在合理範圍內保證社保力度,保證醫療保險和強化失業救濟,不至於讓年輕人因為一場困境,就從「隱形貧困」變成「顯形貧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無塵子 的精彩文章:

武漢有什麼好吃的特產 武漢有哪些好吃的小吃
沙特電影院開張了 沙特第一家電影院出現了

TAG:無塵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