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勞春燕:讀書不只是為了求知,更是為了快樂的體驗

勞春燕:讀書不只是為了求知,更是為了快樂的體驗

親愛的:

4月23日是世界讀書日,也是威廉·莎士比亞的生日和忌日(1564年4月23日-1616年4月23日)。記得莎士比亞有一句名言: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里沒有書籍,就好像大地沒有陽光;智慧里沒有書籍,就好象鳥兒沒有翅膀。

勞春燕:讀書不只是為了求知,更是為了快樂的體驗

聽到我提這句話,你心裡是否有些不以為然:莎士比亞這麼說,那是因為400年前的生活里沒有手機、電腦、互聯網,沒有各種公眾號、APP,沒有報紙電視,沒有TED、可汗學院······所以他要汲取知識的「營養」只能靠書籍。而今天,我們的資訊如此發達,信息如此爆炸,獲取知識的渠道如此多樣,即便不讀書——我們忙得幾乎沒時間讀書——我們也活得好好的,為什麼我們還要讀書呢?

我想和你講講我的感受:讀書不只為了求知,更是為了一種體驗,快樂的體驗。

你有沒有讀到一本好看的長篇小說,恨不得一口氣把它看完的經歷?我有過。上中學時通宵達旦地讀金庸古龍。上了大學,宿舍要熄燈,於是打著手電筒讀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偵探小說,睡著以後便繼續在夢裡當偵探。工作以後,看丹·布朗,也一直看到深更半夜·····如果你沒有過這樣的經歷,那一定得嘗試一回。沒有為一本小說痴狂,就好比沒有愛過一個人。

並且,看小說很像追劇,有時候你內心竟會有一種矛盾的心情,又急著想知道大結局,又不捨得它馬上結束,因為看完就沒得看了,而你不知道下一季何時才能出來。所以讀阿加莎·克里斯蒂相對比較輕鬆,因為她一生寫了幾十本偵探小說。好看的書並不總是那麼多,也並不是什麼時候都能想看就看。所以,小時候,武俠書還扮演胡蘿蔔的角色——這是支撐一隻小兔子奮力奔跑最大的動力。想想馬上就可以考完試,痛痛快快地看個夠,複習迎考的日子才沒那麼苦。

勞春燕:讀書不只是為了求知,更是為了快樂的體驗

你有沒有遇到一本好書,又驚又喜的經歷?我有過。幾年前在美國的核桃溪小鎮上度假,閑來無事就泡在小鎮圖書館裡。正巧趕上年度送書活動,各種書籍一箱一箱,一摞一摞,攤在院子里。想想看,買一本英文書多貴呀,現在面前這麼多書統統不要錢,隨便拿!我戴上遮陽帽,在加州大中午的太陽底下盡情挑書。你可以想像一隻書蟲掉到書堆里的感覺!我拿了《伊麗莎白女王傳》、《傑斐遜傳》兩本傳記,還拿了幾本圖冊,不一會兒,手上已經拿不下了。只見有人拖著拉杆箱來,便好生羨慕。這時,目光掃去,突然在書堆里見到了一本封面已經脫落的大型圖冊。一本被人翻破的書,肯定是好書。我捧起來翻閱,那本書,便是我曾經在信中提過的《古羅馬興亡史》。我從來沒有見過如此圖文並茂的歷史書,清晰的線索、生動的文字,輔以各種雕像、遺址的圖片,從羅馬的法律、軍隊講到羅馬的帝王、將軍,甚至羅馬的敵人·····我毫不猶豫將這本有點兒破的大書納入囊中。這成了那次旅行最讓人樂顛顛的收穫,並且,這種快樂還是一種持續的快樂,因為,回家,我可以慢慢看,一年又一年,經典永不敗······

勞春燕:讀書不只是為了求知,更是為了快樂的體驗

你有沒有在書店裡翻到一本書,看了幾行,就津津有味手不釋卷讀下去,卻忘了你原本只是去買本參考書的?我有過。有一天我去單點陣圖書室借書,看見書架上有一套沈從文的書,裡面有一本講文物,便好奇地拿下來看。

翻開書,第一篇,收錄的竟是沈從文的一份檢討,細細地敘述為什麼他不再寫小說,而選擇去當一名歷史博物館的研究員,敘述他為什麼樂於去給參觀者講解,而不是在辦公室里談天看書,敘述他看過十萬綢緞、在午門樓上轉了十年後的研究心得,也敘述他「吃了幾十年剝削飯,寫了許多壞文章」……再往後翻,最後一篇,卻講的是頤和園。我從不知頤和園是如此的美。讀完竟有種衝動,想在初秋時,去尋找曾經讓大師流連駐足的那種小蓮花,如果,再有一隻細腰窄翅的黑蜻蜓飛來,該是何等美好的光景····

我不確定書中是否真有黃金屋和顏如玉,但是書中,確實有另一個世界,在那裡,你的笑和哭,留下的都是快樂的體驗······

勞春燕:讀書不只是為了求知,更是為了快樂的體驗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