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細處滋養感悟力

從細處滋養感悟力

美,不只在廣博的格局裡,也可以來自不起眼的細處。用心去發現,亦能在一室之內,尋得玲瓏微妙的境界,把柴米油鹽醬醋茶,過得如詩如畫。白居易不是個追求華麗的詩人,也不刻意求新,卻是個地道的生活家:

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

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白居易《問劉十九》)

自釀米酒,自備小菜,所邀之人亦非社會名流。可詩里明明有畫:綠的酒末,紅的爐焰,在陰沉昏暗的雪天,溫馨而又富有生機。推杯問盞,談天說地,雖沒有明白寫出聊的什麼,但能看出其樂融融。此詩的妙處不在立意,也不在用詞,而恰在於生活情趣。其實生活里不乏情趣,精緻的飲食,得體的衣著,整潔協調的家居陳設,都是人們喜聞樂見的。一顆詩心督促著我們認真地品味生活,不錯過那些美好的瞬間和角落。

季節的變換,在敏銳的詩人那裡,可以見微知著,實在不必人人都去追逐「千里鶯啼綠映紅」這樣的宏大場面。從極小的視角出發,亦能寫出興味:

道是春來早,如何不見春。

小桃三四點,偏報有情人。

(楊萬里《二月十一日夜夢作東都早春絕句》)

發現春天的視角是非常多樣的。宋代詩人吟詠風物,往往不在格局上去與前人爭勝,倒是喜歡營造簡約小巧的景緻,猶如插花或盆景,供人在案頭茶几上賞玩。這樣的詩能幫人靜下心來,磨礪感官,做一個審美上的「有情人」,提升語言的高雅格調。

如此一來,發現美的眼光便如抓拍鏡頭,能將稍縱即逝的景觀保存下來: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

(楊萬里《小池》)

是啊,有了蜻蜓,荷花池裡立刻就靈動起來了。若是一提荷花,便是「出淤泥而不染」的刻板印象,那在池邊散步會損失多少樂趣?

這些小詩教我們從細處著眼,堅持做「有情人」,久而久之,內心漸漸豐富起來,即使遇到了阻隔,也不會因此而丟掉了詩意:

似妒詩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簾珠。

(楊萬里《小雨》)

這是臨窗眺望時的所見。煙雨模糊了視線,遠處千峰不再是巍然聳立的樣子。假若做了攻略去遠遊的旅客,遇到天公不作美,大概會遺憾吧。可詩人卻不這樣,既然雨擋了視線,那就看雨,轉而欣賞若隱若現的朦朧美,甚至跟雨做起了遊戲。

有時畫面幾乎清零,詩人仍然不肯掉進單調乏味的境地: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枚紅杏出牆來。

(葉紹翁《遊園不值》)

從這首詩里,似乎能看到詩意層出不窮,正如蘇軾在《赤壁賦》中所寫「取之無盡,用之不竭」。大門緊閉,尚有蒼苔的印記,若它不是春天的信使,為何惹人憐惜;院牆合攏,卻有紅杏溢出牆外,大千世界的生機,總是難以禁絕的。

由此可見,有了從詩里滋養起來的情趣,就能見人之所未見,言人之所不能言,對於生活的感悟會深刻許多。敏銳的感悟力,完全可以作為勤于思考的基礎。你不願錯過尋常日子裡的生動和靜默,自然也不會對紛繁的世相淺嘗輒止,有詩為證:

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雲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朱熹《觀書有感》)

這首詩足以告訴後人,理學家朱熹並不是刻板的老先生。空無一物的水塘,卻能映照天光雲影,令他想到了虛心學習的人。水質清澈乾淨,是因為有源源不斷的活水,令他想到了孜孜不倦的學習態度。這些勸學的道理不是直接灌輸給學生,或是用訓話的方式講出來,而是以詩意的方式讓讀者自己去領悟。朱熹可謂是善於啟發的好老師了。寫到這裡,細心的讀者應該會發現古人為何重視詩教了。詩給人的,遠遠不止錘鍊文采那麼簡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發現小野馬 的精彩文章:

宇宙就在那兒等著孩子

TAG:發現小野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