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若英《後來的我們》,預告片告訴我們的那些事,期待!
前言:
4個月前,有人跟我說:好的文章,要寫給懂的人看,否則就只是一堆文字,累了自己,也浪費了對方的時間。所以後來,我發文章前會習慣加一個前言,把我要說的東西先講清楚,如果不喜歡、不想看,那麼你可以關掉這頁面去做喜歡的事。別浪費了你的時間,我會內疚的。
今天,我想說,好的電影,要帶著「懂」的心態去看,否則就是一堆眼淚,哭後便忘了,忘後也算了,之後又哭了。我們的一生,其實就是一個重複的過程,每個人都在走上一個人走過的路,每個人都在做上一個人做過的事……
《後來的我們》是劉若英的電影處女作,是其歌曲《後來》的衍生品。沖著對後來這首歌的極度熱愛,我把電影預告片看了不下10遍。今天,就讓我們從《後來的我們》的預告片中提取出一些信息,看看有什麼值得我們提取和使用的東西。
一、 最美的思念,是與你相見:
女:「為什麼從來沒有一個故事,從頭到尾都是幸福的呢「?男:幸福不是故事,不幸才是!」
1、2007,相遇的我們。 2、2008,相知的我們。
3、2009,相伴的我們。 4、2010,相戀的我們。
預告片的開始,就註定了這部電影,是個一定會煽情的悲劇。我想起前任三播映後,很多朋友找到我:」你為什麼不提前寫一寫情景,讓我有個心理準備?看得我一把鼻涕一把淚,最後也不知道得到了什麼」。於是我寫了這篇文章。
相識相戀別離,一個戀愛的消亡史,電影用了12年的時間來詮釋。電影一共120分鐘,那麼每一年平均佔用10分鐘。用10分鐘詮釋一年,未免有點緊湊了,所以重點戲一定是在後面。這也是大部分煽情戲的核心,估計若英姐姐也定然是這樣安排。
主人公用了四年,從相見到相戀,在這個年代看來,未免有點矯情了。不久前文章我也寫過,這是個講究效率的年代:吃飯講究的是到店馬上就能上菜,看新聞講究的是字少話不多,就連談婚論嫁都講究的是認識就是朋友,馬上就能結婚。所以,前面這4年的劇情叫人看來未免會讓人心有焦急。這裡我先對即將觀影的你說一句:別著急,好戲在後頭!
二、 與你相遇,我以為從此有了幸福:
男:「我真的已經努力變成你想要的樣子」。男:「但我已經不是我原來的樣子」
1、2011,相對的我們。 3、2012,相負的我們。
2、2013,相棄的我們。 4、2014,相念的我們。
事件發展到這裡,高潮悄然而至,用之前的推算,大概就是30~40分鐘左右。從預告中,可以明顯的看到,相戀時,彼此歡顏。到此處,卻是惡語相向。劇情隨著時間的腳步,亦步亦趨,最初的相識還是無可避免的走到了窮途末路……
本著劇透可恥的心態,對這部分劇情我就不多做解釋了。其實,哪有什麼人真正需要一個走向去看電影呢?劇透的人總是讓人厭惡的,我也不喜歡劇透,我更不喜歡劇透的人,我不願成為我自己討厭的人。這部分大家就自己去看吧。接下來我們說說最後的4年。
三、 喂,你知道嗎?我還愛著你:
男:「你說,如果當初我們不會走,後來的我們,會不會不一樣?」
1、2015,相憶的我們。 3、2016,相惜的我們。
2、2017,相會的我們。 4、2018,後來的我們。
這一次,女主沒有回復,一切都已經過去,再說從前,又還有什麼意義呢?後來,我總算學會了,如何去愛,可惜你,早已遠去。後來,我終於在眼淚中明白,有些人,一旦錯過,就不再……
有一個男孩,還愛著那個女孩,可是,他們永遠也不會再從來……
如果預測沒錯,分別的最後,電影會響起這段歌聲。最後,願身邊有人陪伴的你,幸福美滿。願還沒有攜手的你,早日遇見你的那個對的人。(我所在城市的首映票已買,27號晚上12點,看完的當晚我會寫一篇自己的見解,到時候再見咯!)
※心理學:別去深究那些不幸的人,你會發現,只剩下了活該!
※每一次相遇,都是緣分,沒有對錯……
TAG:吳言碎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