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傳統能給出答案嗎?世界讀書日 這份書單最中國

傳統能給出答案嗎?世界讀書日 這份書單最中國

【導言】4月21日,由千年學府嶽麓書院、鳳凰網、敦和基金會和一點資訊聯合主辦的「致敬國學:第三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在杭州西湖之畔隆重啟動。兩年一屆的國學大典,堅守「致敬國學、親近國學、重建斯文」的理念,旨在推動海內外華人共同關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守護全球華人的文化血脈與精神家園。在接下來的6個月時間裡,國學大典將組織評選全球華人國學獎,包括國學終身成就獎、國學成果獎、國學傳播獎等三大重獎,並舉辦百場人文講座和平行論壇,以及國學進校園、國學創意遊戲、遊學體驗等活動,以更時尚、更多元的方式探索國學傳播與文化創新。

世界讀書日來臨之際,我們通過閱讀和思考尋找文化路徑,面對那些內心的困惑、生活的疑慮,「傳統能給出答案嗎」?特在此整理奉上一份重磅國學書單,皆為2014年首屆及2016年第二屆全球華人國學大典所評選出的「國學成果獎」獲獎著作。前人指路、循跡探學。

***

2014年首屆全球華人國學成果獎書單

***

【推薦語·經部】經部之學是國學之根。經學是關於儒家經典形成、流傳、詮釋的學問,是維護中華民族統一性和穩定性的知識體系、價值原則和意識形態。摒棄經部之學不講,則無法深切認識、理解中華文明的發展進程,中國傳統文化的繼承發展也便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經學研究孕育著無限廣闊的學術生機,仍是常開常新、攸關民族與家國前途命運的文化寶藏。

【書單·經部】

《裘錫圭學術文集》(六卷本),裘錫圭,復旦大學出版社,2012年10月。

《孔夫子與現代世界》,陳來,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3月。

《集韻校本》(套裝共3冊),趙振鐸,上海辭書出版社,2012年12月。

《中國經學與宋明理學研究》,蔡方鹿,人民出版社,2011年3月。

《敦煌經部文獻合集》(全十一冊),張湧泉,主編中華書局,2008年8月。

《詮釋與定向:中國哲學研究方法之探究》,劉笑敢,商務印書館,2009年3月。

《尚書學史》,程元敏,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1月。

《中國儒學之精神》,郭齊勇,復旦大學出版社,2009年1月。

【推薦語·史部】史部之學是國學之脈。只有把握住史學的線索,才有可能真實地、具體地進入國學語境,觸摸華夏文明的脈搏。只有尊重史學的精神,才能嚴肅地、謹慎地面對中華民族的過去,開啟國學發展的新歷史。現代的中國史學同國學一道,面臨著文明全球化,信息數據化等新局面。這是史學遭遇空前變化的時代,也是人類歷史上最難以紀錄的時代。帝王將相的歷史已成過往,今日之歷史書寫日趨民主。史學當乘此機遇,把國學的聲音傳向更廣闊的天地。

【書單·史部】

《商代史》(十一卷本),宋鎮豪主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年—2011年。

《中國青銅器綜論》(全三冊),朱鳳瀚,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2月。

《中國文化史通釋》,余英時,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2011年5月。

《秦漢社會意識研究》,王子今,商務印書館, 2012年9月。

《服周之冕——六冕禮制的興衰變異》,閻步克,中華書局,2009年11月。

《簡帛文明與古代思想世界》,王中江,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3月。

《天下一家:皇帝、官僚與社會》,邢義田,中華書局,2011年1月。

《學以為己:傳統中國的教育》,李弘祺,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2012年6月。

【推薦語·子部】子部之學是國學之魂。子學是中國人對宇宙人生意義的追尋,它代表了中國人對現實世界不同角度的思考。子學之於國學,是精神世界的創造和探索,是文化傳統的返本和開新。中國以儒釋道三家為主體的理論建構,承接了自上古先民以來,數千年的智慧結晶。子學的發展變化,可以展現出一個時代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的最高成就。回溯中華思想傳統,從先秦諸子到魏晉玄學,從隋唐佛學到宋明理學,從近代中西思想碰撞到當今之國學復興,子學一直是中華文明之魂,是國學不同於世界其他文明形態的基因密碼。

【書單·子部】

《中國儒學史》(九卷本),湯一介、李中華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2011年8月。

《郭店竹簡與思孟學派》,梁濤,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5月。

《氣論與仁學》,李存山,中州古籍出版社,2009年5月。

《正蒙合校集釋》(上、下),林樂昌,中華書局,2012年4月。

《道家的人文精神》,陳鼓應,中華書局,2012年11月。

《天命與彝倫:先秦社會思想探研》,晁福林,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3月。

《清代學術源流》,陳祖武,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3月。

【推薦語·集部】集部之學是國學之心。國學通過文集的形式,貼近生活,書寫人生。在文字的世界裡,我們創造真善美,諷喻假醜惡。文學是現實的一面鏡子。因為有文學,國學得以如生命一般呼吸生動,如月亮一般陰晴圓缺,如海洋一般汪洋恣肆。文學之研究,既要把握文辭章句表情達意、行文運思,也要捕捉作者的心靈躍動、情感流露,更要探尋社會歷史的波瀾詭譎、瞬息萬變。集部之學的研究,有益於心靈境界的滌盪提升,有助於社會國家的移風易俗,是國學中最引人入勝的魅力所在。

【書單·集部】

《中國詩歌通史》(十一卷本),趙敏俐主編,人民文學出版社,2012年6月。

《漢唐文學與文獻論考》,陳尚君,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6月。

《唐代文士與中國思想的轉型》,陳弱水,廣西師大出版社,2009年10月。

《榆枋齋學林》(全二冊),虞萬里,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12年11月。

《王國維全集》(全二十冊),謝維揚、房鑫亮主編,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年8月。

《甲骨綴合彙編》,蔡哲茂,花木蘭出版社,2011年3月。

《中國古籍總目》(全二十六冊),中國古籍總目編纂委員會編,中華書局、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年10月。

***

2016年第二屆全球華人國學成果獎書單

***

【推薦語之一】這十一部沉甸甸的著作,其作者或主編,全部出生於上世紀20-40年代,最年輕的也近古稀。他們或傳自家學,或受益於初創而富有活力的現代大學,浸潤過民國時期的濃郁學風,秉持著義理與考據並重的治學門徑,濡染了老輩學人獨立自由之操守,傳承著中國士大夫的風骨與精神。他們的學術之路,與現代中國社會的歷史變遷相始終;筆尖紙上,不忘對現實世界的觀照與關懷,不舍對民族文化的溫情與敬意。遙想中古,由周陳入隋的顏之推、陸法言等人夜月酒闌,論音韻而曰:「我輩數人,定則定矣。」今天的這些長者,也是懷著「斯文在茲」的道義擔當,集平生所學,對多個國學核心問題予以總結,一朝寫就,定則定矣!

【書單之一】

《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孫機。

《由巫到禮釋禮歸仁》,李澤厚。

《論天人之際——中國古代思想起源試探》,余英時。

《晚明大變局》,樊樹志。

《二十一世紀的儒學》,杜維明。

《杜甫全集校注》,蕭滌非、張忠綱等。

《日本國見在書目錄詳考》,孫猛。

《中國科舉制度通史》,張希清、毛佩琦、李世愉。

《關學文庫》,劉學智、方光華。

《中國經學研究的新視野》,林慶彰。

《古禮足征:禮制文化的考古學研究》,高崇文。

【推薦語之二】王國維先生曾說:「一代有一代之文學。」我們也可以接著說:「一代有一代之學問。」這一批成果獎的作者或主編,全部出生於上世紀五十年代,學成於知識界至今回想的八十年代。他們青年時代經歷過與傳統的決裂,有過一段無書可讀的歲月,卻又有幸在新時期親炙碩果僅存的大家,河汾續命,指月傳燈。在政治與超脫政治、重理論與重實證的升降之間,他們努力把握學術的精義,力求在荒蕪已久的學林中有所創辟,同時對「借經術以文飾其政論」保持警醒。焚膏繼晷,學術盛年撰成一部部堪稱範本的專著。百鍊成鋼的歲月中,他們拈起的都是儒學、經史、文獻中的大問題。接續前賢的同時,他們也在期待,期待後來人面臨學術轉型的大勢而能有所堅守——勿忘傳統學術範式的地位。

【書單之二】

《秦漢稱謂研究》,王子今。

《文鏡秘府論匯校匯考》,盧盛江。

《仁學本體論》,陳來。

《公羊學發展史》,黃開國。

《舊五代史》,陳尚君等。

《周易今古文考證》,陳居淵。

《春秋與「漢道」:兩漢政治與政治文化研究》,陳蘇鎮。

《中國古代國家的起源與王權的形成》,王震中。

《權力的毛細管作用:清代的思想、學術與心態》,王汎森。

《秦漢文學地理與文人分布》,劉躍進。

《廖平全集》,舒大剛、楊世文。

【推薦語之三】朱子曾說:「舊學商量加邃密,新知培養轉深沉。」這一批成果的著作者,出生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親見學風之變,國學之興,又躬逢新文獻間出,經世立論頗為審慎,整理國故倍加留心。在全球性人文精神晦而不彰的時代,在學術重器用而不重器識的躁動氣氛里,他們自覺保持與權力、資本的距離,守護獨立的研究路徑,或輯考文字音韻,或校讎出土文獻,或拓展學科根脈,於是彬彬焉著述宏博,鬱郁乎沉潛厚重。這一代人的學術格局才剛剛展開,他們仍在蓄積,希望開出新途,守護學術共同體的獨立性和批判精神,在現代文明中探索現代學術的規律。世運的明晦,人才的盛衰,其表在政,其里在學。學術之時義大矣哉!

【書單之三】

《絲綢之路與東西文化交流》,榮新江。

《甲骨文字編》,李宗焜。

《周禮正義》點校本,汪少華。

《漢語變調構詞考辨》,孫玉文。

《出土墓誌所見中古譜牒研究》,陳爽。

《近年出土黃老思想文獻研究》,曹峰。

《商代青銅器銘文研究》,嚴志斌。

用我之眼,你之心,一同感受歷史文化之美

-------鳳凰歷史官方微店------

★★★★★★★★★

鳳凰網歷史:讓歷史照亮現實

★喜歡這篇文章?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鳳凰網歷史 的精彩文章:

假設歷史?漢武帝不北擊匈奴 匈奴人能入主中原嗎?

TAG:鳳凰網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