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讀本《黑色記憶:南京大屠殺》出版
新華社南京4月23日電(記者邱冰清、蔣芳)23日是世界讀書日。這一天,一本反映南京大屠殺史實的青少年科普讀本《黑色記憶:南京大屠殺》正式出版發行。
該讀本由南京師範大學教授張連紅和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研究人員劉燕軍共同編著。全書共計約15萬字,時間為經、專題為緯,由31篇人物故事串聯而成,分為「保衛南京篇」「黑色南京篇」等五章節,較為全面地介紹南京大屠殺的慘痛歷史、戰後對戰犯的正義審判及南京大屠殺檔案成為世界記憶遺產的過程。
區別於學術著作注重宏觀的敘事風格,《黑色記憶:南京大屠殺》試圖通過一個個故事展現歷史的複雜性和可探究性。文中大量選取普通人物的真實故事,例如,以殺豬賣肉為生的王恆山在危難時分救助同胞的故事《王恆山仗義救同胞》、反映當年南京首都電廠總工程師陸法曾調查尋找電廠殉難工友名單的《45位殉難工友的名單》等。
張連紅說,即使是史學大眾化讀本的寫作,細節也不可虛構。《黑色記憶:南京大屠殺》描寫某一天的天氣,絕不是想像的,而是查找了南京市檔案館的海量資料。同時,在語言表達方面也儘可能避免使用殘暴血腥字眼,並添加漫畫插頁,讓讀者能在閱讀過程中放鬆下來,減少青少年讀者的心理衝擊。
「南京大屠殺歷史作為中華民族最慘痛的民族記憶之一,應成為中國青少年歷史觀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內容。」劉燕軍說,希望本書能夠引發讀者從和平學的角度對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思考。
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館長張建軍表示,公眾對普及性歷史讀物有很大需求。史學家能在學術研究的同時將研究成果「再翻譯」,將歷史事實化為國民記憶,並轉為愛國之情、報國之志,是普及讀物應有的呈現方式。(完)
※「圍觀」部長通道,委員比記者還多
※2018年「文化中國·四海同春」大洋洲首演
TAG:人民政協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