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逸楓:一季度GDP6.8%!中國經濟增長未來靠什麼拉動?
文/謝逸楓
中國經濟增長模式與增長動力的後遺症逐漸顯現,傳統模式與動力一直支撐GDP。新的增長模式與動力未形成之時,中國經濟同時潛伏著巨大風險亦暴露無遺。在缺乏大量的投資與經濟刺激時,靠貨幣超發短期有效,長期已經無法支撐中國經濟發展。今年一季度GDP同比6.8%、環比1.4%,說明GDP趨勢性下跌,中國經濟下滑已經引起金融貨幣變化。預計未來還會有穩定經濟增長的大招出來,目前中國經濟增長動力,關鍵是房地產、基建、製造業、消費的穩定增長。
當前中國經濟處於初步收縮、低位平穩階段,離軟著陸、觸底、反彈階段還遠。按照三駕車看,投資、消費、出口的數據顯示,核心數據的投資、出口、工業增速放緩。其一是2018年1-3月份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100763億元,同比增長7.5%,增速比1-2月份回落0.4個百分點。從環比速度看,3月份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增長0.57%。其中民間固定資產投資62386億元,同比增長8.9%,比1-2月份加快0.8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1.2個百分點。
2018年一季度,製造業投資增長4.6%,增速提高0.2個百分點。基礎設施投資增長16.7%,增速提高1.2個百分點;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21291億元,同比增長10.4%,增速比1-2月份加快0.5個百分點,比上年同期加快1.3個百分點。其二是2018年1-3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90275億元,同比增長9.8%。其中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34941億元,增長8.5%。其三是2018年一季度,中國進出口總額6.75萬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9.4%。其中出口3.54萬億元,增長7.4%,進口3.21萬億元,增長11.7%。
2018年4月17日,國家統計局公布2018年一季度GDP數據顯示,一季度GDP同比增長6.8%,環比增長1.4%,呈現GDP增長下降加速,下行勢頭兇猛。去年到今年一季GDP增速環比數據分別為1.5%、1.8%、1.8%、1.6%、1.4%,說明中國GDP增長加速下跌走勢,今年二季度中國經濟下滑趨勢壓力巨大。為避免中國經濟通縮,央行自今年1月就開始給放水又加水,重回2014年貨幣+流動性的刺激穩增長模式。雖然樓市調控沒有放鬆,但是離放鬆越來越近了。
按照2018年一季度GDP數據顯示,一季度GDP同比增長6.8%,呈現GDP增速放緩形勢。自2012年二季度開始三年來首次GDP跌破8%,四季度至2014年分別為8.1%(7.9%,修正)、7.6%(7.7%,修正)、7.4%(7.6%,修正)、7.9%(7.7%,修正);7.9%(7.7%,修正)、7.6%、7.9%(7.7%,修正)、7.7%;7.4%、7.5%、7.1%、7.2%。自2015年三季度開始三年半來首次GDP跌破7%,四季度至2016年分別為7.0%、7.0%、6.9%、6.8%;6.7%、6.7%、6.7%、6.8%。而去年到今年一季GDP增速同比數據分別為6.9%%、6.9%、6.8%、6.8%、6.8%。
數據顯示,從2003年至2011年,中國GDP實際增長了1.5倍,年均增速10.7%。2012年GDP增長7.8%。7.8%是進入1999以來中國經濟增速的最低值,是20年來「倒數第二」的經濟增長速度。2012年是「十二五」規劃的第二年,中國經濟在內、外(美國經濟復甦乏力,歐債危機繼續發酵等)夾擊下遭遇前所未有的「穩增長」壓力,前三個季度的增速第次由8.1%、7.6%和7.4%連降三級,算上2011年中國GDP增速連續7個季度放緩,比2008年金融危機還嚴重」。2012年四季度GDP增速已升至7.9%,7個季度增速放緩徹底成為歷史記錄。
如果6.8%與1.4%是華麗的中國經濟今年第一季度同比與環比數據,肯定是瞎了你的狗眼,因為央行已經提前放水刺激經濟了。1月25日與1月18日的兩次降准共7000億及MLF9000億元,放出1.6萬億的流動性,加上一季度新增貸款4.86萬億,足足砸了6.46萬億元。儘管這MLF9000億元要銀行先還央行的債,向市場加水的資金還是高達7000億元。無疑的是真正流向實體經濟的資金肯定不到三分之一,曲線進入房市、股市、債市、金市、基市不可避免。
中國經濟的風險點,增長點究竟在什麼地方?某經濟學家表示,按照當前的形勢看,主要是防止金融風險,具體表現為抑制資產泡沫,不能繼續吹大,更不能破。不過房市為部分城市的供應過剩現象。其一是嚴格控制投機性需求和投資性需求,限購、限貸、限售。其二是持續嚴格約束開發商。限貸款、限融資。其三是控制新房價格,讓麵粉價高於麵包,限價、限簽。這是中短期對策。另外一個叫長效機制,租賃房、公租房、共有產權、租售同權、調整一線城市空間布局、房地產稅等,屬於長效機制。
其次是穩定外匯。許多國家金融風險的爆發就是外匯引起的。我國外匯從2015年開始波動,兩個壓力很大:其一是人民幣貶值壓力。其二是外匯儲備量減少。辦法分別為:1.外匯改革中已經放開的項目繼續放,但沒有放開的暫時停止。2.海外併購,凡是技術類的併購,繼續支持。比如向海外收購晶元製造企業、半導體企業等等;但非技術類嚴格審查了,在海外搞房地產,買酒店,買酒庄,買足球俱樂部等等要嚴格審查。3.一帶一路投資,堅持使用人民幣投資,不再動用外匯儲備。這就是穩住外匯的三條辦法,現在外匯基本上穩住了。
第三是穩定債務。個人債務:2015年個人負債率是GDP總量的30%,到2016年底上升到45%。一年上升15個百分點,重要原因是房貸上升太快。企業債務:明顯偏高,已經是GDP總量的167%,遠遠超過紅色警戒線。民營企業負債不高,主要是國有企業負債高(2018年-2020年完成降槓桿)。地方債務:16萬億以上,包括擔保等其他債務30萬億以上,佔到GDP40%以上。辦法分別為:控制房貸增速、混改、東北特鋼破產重組,打破了剛性兌付、一部分優質資產搞債轉股券、查PPP項目,防止地方潛在債務、已經批准有13個城市不能修地鐵。
第四是治理金融亂象。一是改革引起的,各類投資公司,沒有門檻與條件的設置。二是新技術引起的,像比特幣、ICO(首次幣發行)、區塊鏈。第五是貨幣政策。控制好貨幣政策,今年兩會再次強調堅定不移地實行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過去長期實行寬鬆的貨幣政策,一旦轉向穩健,就出現錢荒,資金緊張,導致去年不小利益群體要求鬆動貨幣政策。當流動性太緊張時,央行可能調整一下,滿足一下發展的需要,但絕不會恢復到寬鬆的貨幣政策來。
第六是宏觀審慎政策。宏觀審慎政策要強調兩個要點,第一個要點叫順周期理論。經濟發展是順周期時,人們一般沒有風險意識,盲目擴張、加槓桿、負債,導致整個社會槓桿率太高。中國改革開放40年,是順周期的40年,如果不去槓桿,會引爆下一波金融風險。未來幾年內我們的主要任務之一就是去槓桿,包括企業槓桿、個人槓桿也包括政府槓桿。第二個要點是防止市場之間得傳染病。比如說房地產市場,一旦出現房價大跌,傳染給銀行、實體經濟、個人,金融風險就爆發了。要給房地產市場打隔斷,你出問題了不能傳染給別人。
中國經濟未來的增長點,主要在什麼地方?其一是全方位開放。之前叫擴大出口,吸引外資,之後叫全球資源配資。一是國內巨大的市場需求,旅遊外出人多,出口等進口關稅,將資源類、技術類、民生類關稅下降。二是巨大的過剩資本市場。開放服務業市場,像金融、教育、醫療等等,全方位開放,像「一帶一路」給中國資本找了新的出口。其二是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實質,是尋找新的支持增長的產業進行結構調整,「三去一降」,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
未來三大支柱產業?1)戰略性新興產業。從未來二十年左右時間看,戰略性新興產業主要包括8個要點:新能源,寶馬、賓士騎的樣車基本都是新能源汽車而不是傳統汽車。新材料,華南一個新材料科技園,有400多家民營企業入駐。舉個例子,現在最大的污染源是塑料袋,有家企業準備用可溶性材料生產薄膜和塑料袋,用完之後埋在地下24小時就變成碳水化合物了。生命生物工程,生命生物工程涉及到衛生、醫療、健康等等,範圍極其廣泛。未來人類社會發展的方向將不再是器官移植,而是器官再造,估計2030年人體壽命可以到90。
信息技術和移動互聯網,信息技術和移動互聯網還有巨大發展,軟硬體前景都很大。節能環保,人類社會工業化、城市化所帶來的廢水、廢氣如果不能處理,就等於沒有完成工業化、城市化。新能源汽車,新能源汽車代替傳統汽車是必然的,不是遙遠的未來,是很快的事。人工智慧,人工智慧時代已經悄悄到來了,現在是第四次工業化:第一次機械化、電氣化、信息化、智能化。高端裝備製造,許多醫療設備生產不了,像核磁共振,就搞不出來。
為什麼有人看病非要從縣醫院往省醫院跑,因為省醫院有設備,縣醫院沒有。未來對高端裝備,將列為戰略性新興產業,要加大發展。這8個戰略性新興產業一旦起來,每年給我們帶來的GDP總量應該在40萬億以上。2)服務業。作為未來支持我們的第二個產業,服務業將成為推動中國發展的重要產業。服務以人口為基礎,我們接近14億人,要大力發展。去年我們國家第一次消費的貢獻超過了投資,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服務業在消費的貢獻大幅上升。
下一步要繼續發展,把服務業分四大類:第一類,消費服務業。餐飲與商貿、養老與健康;第二類,商務服務業。商事服務、家庭財產管理服務、園區管理服務等等。第三類,生產服務業。技術服務、設計/外包服務等等。第四類,精神服務業。滿足人們精神需要的,影視、音樂、戲劇、旅遊、休閑、娛樂、文化、出版、體育等等。精神服務業去年給我們提供了13萬億,有非常大的前景。估計中國未來服務業領域將有許多新的增長貢獻和投資貢獻。我們國家向國際開放服務業,組建新的移民局就是圍繞這個目的。
3)現代製造業。製造業分傳統製造業和現代製造業。凡是生產私人產品的(吃穿用),都叫傳統製造業;生產公共產品的叫現代製造業。傳統製造業給我們的支撐點差不多飽和,但公共產品嚴重短缺,生產公共產品的現代製造業就逐漸上升為支撐的產業。要大力發展,重在五個點:第一,航空器製造與航天器製造。第二,高鐵裝備製造。第三,核電裝備製造。第四,特高壓輸電裝置。第五,現代船舶和現代海洋裝備製造。這五個要點一旦起來,給我們每年提供GDP總量應該在30萬億以上。有報告講,戰略性新興產業40萬億以上,服務業36萬億以上,現代製造業30萬億以上。
TAG:功夫大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