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遊戲 > 一場離奇的弒父血案,讓所有人都成了「熒幕判官」

一場離奇的弒父血案,讓所有人都成了「熒幕判官」

當我們知道的只是別人想讓我們知道的,我們做出的判斷也便是別人想讓我們做出的。

網易愛玩出品,內容代表本站觀點,轉載請註明出處

「接著為您報導一則震驚全省的人倫悲劇。昨天凌晨一點,台北市大同區,有一名男子疑似在與父親吵架之後,刺殺父親。當員警趕往現場時,父親幾乎沒有生命跡象,送往三軍總醫院治療當中。

而根據警方透露,兇嫌在拘捕的過程當中,不斷的喃喃自語,疑似有精神相關的疾病;另外,根據鑒識人員的說法,父親身上有多處的刺傷以及割傷,研判在過程當中有過激烈的肢體衝突。」

一場離奇的弒父血案,讓所有人都成了「熒幕判官」

遊戲從充滿年代感的新聞報導開始

這天你打開電視,電視里正在專題報導著這樣一個駭人聽聞的消息。而《熒幕判官》的故事也從這裡開始了……

《熒幕判官》以70年代台灣白色恐怖時期為故事背景展開。在那段至今令人後怕的幾十年中,出現了大量因為政治迫害和社會輿論產生的冤假錯案。《熒幕判官》所講述的故事是那個時代中的小小縮影,並集中討論了「片面報道」、「輿論殺人「、「家庭暴力」、「校園霸凌」、「權威教育」等社會問題。

一場離奇的弒父血案,讓所有人都成了「熒幕判官」

在遊戲過程中,玩家在現實報道和主角回憶之間來回切換,尋找有關這起弒父案背後的真相。跟隨主角的視角,重演主角裕明從幼兒園到踏入社會的成長經歷,窺探主角扭曲的人生。而在整個過程中,權力者和輿論者又是如何充當「熒幕判官」,對一個人判刑處決。

一場離奇的弒父血案,讓所有人都成了「熒幕判官」

主角在幼兒園的回憶

《熒幕判官》的整個故事顯得比較沉重,在表現故事情節上,除了虛實交織的鏡頭切換,還採用了復古繪本的美術風格。這種美術風格與70年代的彩色手繪海報類似,色彩明麗卻又做舊痕迹明顯,人物多為表情呆板的大頭形象,同時多種隱喻元素糅合:象徵管教束縛的枝蔓,暗指天真童心的玩具兔子,又或者是代表校園霸凌的鷹犬爪牙。卡通風格的回憶畫面與弒父案件的細節內容形成強烈對比,進一步加重了遊戲主題給人帶來的壓抑感。

一場離奇的弒父血案,讓所有人都成了「熒幕判官」

遍布在密道里的玩具兔子

一場離奇的弒父血案,讓所有人都成了「熒幕判官」

阻礙主角競選的鷹犬爪牙

與出色的表現手法和深刻的內容故事相比,《熒幕判官》在遊戲性上反而並不突出。遊戲融合了華容道、跑酷、動作格鬥等多個小遊戲,併合理的融入劇情當中。

從實際體驗來看,整個遊戲的流程較短,兩個小時就足夠完成。其實,《熒幕判官》真正的價值不在於可玩性,而在於它想要表達的主題,在通關遊戲後給玩家帶來的個人認知甚至社會輿論向的思考。

一場離奇的弒父血案,讓所有人都成了「熒幕判官」

主角與惡霸的競選辯論

一場離奇的弒父血案,讓所有人都成了「熒幕判官」

主角與父親的打鬥

(以下內容含有部分劇透,請謹慎服用。)

在整個故事裡,主角裕明是可悲的。凶神惡煞的老師,酗酒暴力的父親,兩人不正當的感情給他的童年帶來了陰影;中學時期他作為校刊記者,想要報導真實伸張正義,在參與學生會主席的競選中卻遭到霸權欺凌和朋友背叛;而當他重新審視自己準備與父親和解時,下一秒卻成為了弒父兇手。

一場離奇的弒父血案,讓所有人都成了「熒幕判官」

主角父親與幼兒園老師

一場離奇的弒父血案,讓所有人都成了「熒幕判官」

主角父親到底被誰殺害已經不重要了

所以,這起弒父案里錯的是誰?整個敘事的高潮就在於,遊戲並不是單純為主角辯護,主角在夢中殺死父親之後,陷入恐懼錯亂和自我辯護的漩渦里。這時候畫外音清楚的說道:「他有錯,但是你也有錯。「

換個角度看,主角視角下那些醜陋的面目,也不一定真的那麼不堪。

幼兒園的女教師,與主角的父親存在不正當關係,在主角的記憶里被刻畫成一隻吃人的蜘蛛,那麼女教師有錯嗎?在遊戲的尾聲,男主角心平氣和去回顧自己潦草的一生時,他對女教師說,我還是無法原諒你,因為她勾引了自己的父親。

一場離奇的弒父血案,讓所有人都成了「熒幕判官」

在主角眼裡幼兒園女教師面目可憎

然而女教師是這麼回答的:「少扭曲是非了!我什麼都沒做。你們這些男人總說著自己多威武、多厲害,好似天下女人都是你們的玩物一樣。到頭來自己栽了跟,就要怪女人害你們受誘惑?別笑死人了!「

拋開女教師與主角父親感情正當性的討論,另一方面,老師管教不聽話的學生本身就是職責所在,有什麼錯呢?如果由此推展開,父親懲罰不聽話的兒子,有什麼錯呢?警察根據掌握的線索,抓捕嫌疑人,有什麼錯呢?民眾根據新聞報道,譴責弒父兇手,有什麼錯呢?

我並不是要故意扭曲事實,問題在於什麼是事實?就像《熒幕判官》里一樣,隔著熒幕誰能判誰的罪惡?

隔著熒幕,現在是一個打字不用負責任的年代。

《熒幕判官》的製作人陳任軒在報道中提及:「選擇70到80年代的台灣為藍本是因為當時的媒體力量更獨大,電視和報紙的公信力不會被質疑,當時閱聽人對媒體判讀與資訊識別上有阻礙。然而時至今日網路上『鄉民判決』、『鍵盤審判』的現象依然影響著社會,故此團隊也希望藉助遊戲的力量引起大眾對閱聽環境的重視與探討。」

如今,人們的情感太容易被網路輿論所引導,並反作用於網路輿論,數倍去放大它的影響力。舉一個很簡單的例子,如果這篇文章我換個標題,比如:「人渣,男子殺害親生父親試圖以精神病脫罪!」那麼很多人的主觀情緒就可能完全是另外一回事了。

一場離奇的弒父血案,讓所有人都成了「熒幕判官」

這一畫面與現在的彈幕文化何其相似

越是在紛繁複雜的信息流里,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就越重要。

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連篇累牘的報道中,我們習慣於譴責惡人,同情弱者,然而我們並不清楚其中的全部故事。在如今亢奮激進的彈幕和評論文化里,我們每個人都是「熒幕判官」,我們所做的可能是保護,也有可能是加害。而我們自身,也有可能在某個時刻處於風口浪尖之上,接受他人的熒幕審判。

實現獨立思考的前提,在於通過自身閱歷和知識體系去處理所得到的信息。但如果說,所呈現在你面前的信息本身就是經過刻意篩選和包裝的,那麼由此所得到的判斷,還稱得上是「獨立思考」嗎?不要忘記,Facebook的泄密門事件還沒有結束,江歌案也還沒真正意義上的真相大白......

一場離奇的弒父血案,讓所有人都成了「熒幕判官」

一場離奇的弒父血案,讓所有人都成了「熒幕判官」



更多主機/PC/手游評測,請繼續關注愛玩網,我們將持續帶來客觀權威的評測,引導玩家理性消費遊戲。

評測薦讀:PS4獨佔遊戲《底特律:成為人類》90分鐘體驗:久違的真實與感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