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科創星米磊:硬科技掙的是慢錢,但走得更長遠

中科創星米磊:硬科技掙的是慢錢,但走得更長遠

黑馬智庫,創業必讀

文|郭麗霞

創業家&i黑馬訊(郭麗霞)4月24日消息,由創業黑馬、創業家APP主辦的「2018中國獨角獸峰會」今日在京舉行,中科創星創始合伙人米磊出席活動並發表主題演講。

米磊在演講中表示,硬科技指未來能大幅推動整個經濟產業發展的技術。這個新技術會在出現後短短几年、或者五到十年推動產業取得巨大進步。現階段的硬科技主要包含人工智慧、基因技術、航空航天、腦科學、光子晶元、新材料等為代表的高精尖技術。

「高科技的概念已經非常普及,未來國與國之間競爭要靠硬科技」,談及為什麼要提及硬科技,米磊認為,不關心核心技術是沒有未來的,目前美國科技巨頭已全面布局硬科技,中國未來也要依靠科技創新。

米磊表示,中國過去依靠商業模式創新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未來這種商業模式創新風險很大;反之科技創新的風險小。中國正處在從模式創新轉型科技創新的歷史拐點,中國的硬科技只能靠自己。

米磊認為,中國擁有硬科技技術,但缺乏對硬科技的關注度。他表示,硬科技並不只代表技術的概念,同時還代表一種精神。未來需要踏踏實實把一件事做十年二十年,這個思維方式轉變的過程十分困難,需要精神層面的支持。

以下為經創業家&i黑馬編輯過的演講節選:

1、中國對核心技術的關注從古至今都不夠

人類歷史發展就是一部人類創業史。

幾百萬年前,人跟黑猩猩是近親,基因相似率達到98.5%。但黑猩猩無法與大型哺乳動物競爭,人類從黑猩猩哺乳動物進化到今天征服整個人類世界,靠的是硬科技。人類率先掌握人工取火,通過火掌握烹飪技術可以經常吃到熟食,後來便能把進食時間大幅壓縮到只有一兩個小時,絕大多數動物吃生肉每天耗費七八個小時以上。

在掌握技術的過程中人類和動物逐步產生分岔口。以獲取熱量的手段為例,大多數動物獲取熱量最主要的手段是增強自己的肌肉、或是鋒利的爪子,但人類走向了選擇技術這條路,並開始把獲得的熱量用來增強自己的大腦。掌握技術之後,人類一路演化一路進化,逐漸掌握了語言、掌握了弓箭、掌握技術捕捉大型動物,人類這些年的「創業史」非常精彩。

農業革命後,人類技術進一步迭代,那時中國還是全球領先。實際上,中國人做硬科技非常強。

從歷史來看,中國在過去幾千年曾經領先,尤其是四大發明深刻的改變了歐洲的面貌。遺憾的是,過去我們對經濟的推動並不重視,很多技術在我們手裡,我們卻並沒有把它拿過來對經濟產生巨大的影響力。諸如中國人用火藥做煙火,西方人卻拿去做了槍炮;我們掌握了指南針的技術,但是鄭和下西洋沒有開拓全球,西方人卻藉助指南針拓展了航海大時代,航海大時代市場需求催生了科學革命以及後來的工業革命。

工業革命對整個全球產生巨大影響,中國也在這個時期開始落後。工業革命後,技術加速進步,缺乏對科技應用的關注造成了這種差別。可以說,我們對核心技術的關注從古到今都不夠。

2、中國的機會在於科技創新

美國第一次崛起與中國一樣,也是依靠引進西方或者歐洲核心技術。他們通過人才引進逐漸對科技行業產生重大影響力,最終突破英國的技術封鎖。然而,美國人很聰明的是,他們在二戰後變成全球的科技中心,成為一個全球的科技應用大國。20世紀四大發明全部誕生在美國,計算機半導體等技術都是決定今天整個互聯網繁榮的硬科技。

事實證明,誰掌握了科學的中心,就能成為全球強國。矽谷的崛起,同樣來源於硬科技。上世紀50年代矽谷是一個落後的大農村,半導體的發明成就了整個矽谷的崛起,目前整個科技創新的產業和投資產業幾乎都來源於矽谷。

科技發展史一定是先有硬科技的突破,有了硬科技,基礎設施才會有整個模式創新。矽谷就是先有硬科技,才有了個人電腦、有了微軟微電腦服務的軟體公司、有了電腦又有把電腦連在一起的需求……即將到來的物聯網、人工智慧時代一定也是這個邏輯。當人工智慧基礎設施、物聯網晶元等整個雲管端基礎設施建起來之後,人工智慧才能到來。

過去幾十年,全世界一直在講高科技,如今高科技概念已經非常普及。未來比高科技更厲害的是硬科技。所謂硬科技,就是未來能夠大幅度推動整個經濟產業發展的技術。這個新的技術出來後,會在短短几年之內,甚至五到十年推動產業取得巨大進步。今天這個階段,硬科技主要包含人工智慧、基因技術、航空航天、腦科學、光子晶元、新材料等為代表的高精尖技術。

信息時代是美國的第四次創業浪潮,以谷歌為代表的高科技公司全面布局硬科技,未來中國也要依靠科技創新,這是中國的機會。

3、硬科技是科技,更是一種精神

中國創業者可以有兩個分類,一個叫硬科技派,一個叫互聯網派。前者是模式創新派,以掙快錢為核心;後者是科技創新派,掙的是慢錢。它們的區別在於,後者掌握了核心技術,企業能夠走得更長更遠。

從模式創新和科技創新的增長曲線對比來看,模式增長是線性的,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比如滴滴和摩拜這種依靠模式創新的公司,他們已成為大體量公司卻還要不斷面對新的競爭對手。科技創新模式不同,硬科技壁壘突破後一旦過了拐點,就是一分耕耘十分回報。諸如華為從2004年就開始研發晶元,今天華為手機就可以使用自研晶元。

1961年至今,全球有12個經濟體依靠先模式創新、再科技創新這條路,成功升級為發達經濟體。但中等收入經濟體到發達經濟體是非常難的,想升級到發達經濟體必須從模式創新轉向科技創新。過去只需要把資源掌握在自己手裡就可以做得很好,而科技創新要踏踏實實學會吃苦,中國現在正處在這個拐點。

國與國競爭靠硬科技、最前沿的技術、最頂端的技術,這些技術是國家競爭的核心。習總書記曾說,核心技術靠化緣是要不來的,必須自力更生。這也印證了,中國過去30年可以從國外引進高科技,但是硬科技美國是不願意給我們的,只能靠我們自己做。

實際上,硬科技並不只是代表技術的概念,它更代表一種精神。中國目前已是全球GDP老二,想成為老大單純靠過去的模仿是不夠的。中國需要更多的人能夠把一件事做到世界第一,需要能夠踏踏實實地把一件事做十年二十年。這是一個思維方式的轉換,過程非常艱難需要精神層面的支持。

提出硬科技理念,我們呼籲中國未來更加關注科技創新,更加關注這個領域。中興晶元被美國禁說明,我們不關注核心技術是沒有未來的。科技創新是中國未來30年的品牌,希望中國能夠通過硬科技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本文i黑出品,作者郭麗霞,如需轉載請留言。讓創業不再孤獨,提升普通創業者的成功率,歡迎關注i黑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i黑馬 的精彩文章:

連鎖生意都在推倒重做,80%新市場如何開拓?

TAG:i黑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