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這麼多添加劑還能吃?揭秘商品酸奶的7個真相!

這麼多添加劑還能吃?揭秘商品酸奶的7個真相!

關於牛奶,最近袋鼠麻麻已經測(ba)評(pi)了「兒童成長牛奶」和「有機奶」,錯過的親們可以點擊這裡回顧 「兒童牛奶」是商家用來騙錢的?9款熱銷牛奶測評告訴你真相!今天咱們再來聊一聊,怎麼挑選酸奶。

先來說說,酸奶究竟好在哪?

與純牛奶相比,酸奶中的蛋白質、乳糖經過乳酸菌的改造後,約有20%被分解成為小的分子:乳糖分解為半乳糖和葡萄糖,蛋白質變成的較短的肽鏈和氨基酸等,所以更容易消化吸收。尤其對於缺乏乳糖酶,喝了鮮牛奶容易腹脹、腹瀉的人,喝酸奶是個不錯的選擇。

酸奶除了保有原料牛奶的全部營養成分外,在發酵過程中,乳酸菌還會產生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B6、維生素B12等多種人體所必須的維生素。

酸奶還是鈣的良好來源,一般來講,150克的酸奶就能夠滿足兒童每日鈣需求量的1/3,成人的1/5。

不過,酸奶也絕非多多益善,對1歲以上的兒童來說,每天喝1~2杯酸奶,大約300毫升就足夠了。

雖然知道了這麼多酸奶的好處,然而我們走進超市選購時,卻又面臨一種糾結:這麼多品牌,哪種更適合家人,尤其是寶寶?種類繁多的添加劑是否有害?所有酸奶都對健康有益嗎

袋鼠麻麻今天就幫大家818酸奶~

寫在前面:因為全文較長,沒有時間/耐心仔細看完全文的家長們,可以先記住這幾條選擇酸奶的關鍵:

1.配料表,越簡單越好

2.蛋白質越高越好,脂肪含量要適當,熱量/碳水化合物低

3. 仔細看標籤是否有「不適宜人群」等字樣。

酸奶有哪些種類?

無論外包裝多花哨,其實根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GB19302)的規定,酸奶的「產品類型」主要分為四種:發酵乳、酸乳、風味發酵乳、風味酸乳。

可見,酸乳和發酵乳的成分最簡單,原料只有奶和菌種,連糖都不能加。

出現「風味」二字,成分就複雜得多了,而這類酸奶卻正是市場上的主力軍。

俗話說,這世上最長的路是商家的套路,僅伊利一個品牌,就有安慕希、暢輕、大果粒、益消、Joy Day、qq星兒童酸奶、味濃、褐色炭燒……等這麼多種酸奶!

袋鼠麻麻無法全面統計市面上所有酸奶品種,所以開8之前,我們化繁為簡,先看看如何鑒別酸奶的好壞,再分組進行比較。

如何判斷酸奶質量?這些指標是關鍵

我們來首先來看一看,酸奶的營養成分及添加劑的問題。

1、蛋白質——酸奶質量金標準

攝入優質蛋白質,是我們吃酸奶的主要目的之一,而蛋白質含量也是評價牛奶質量的關鍵因素之一。牛奶中的鈣是和酪蛋白膠體一起存在的,牛奶中的蛋白質含量越高,乳鈣就越多。優質純牛奶的蛋白質含量在3%左右,因為牛奶含量不同,對應的酸奶、風味酸奶的蛋白質含量標準也有差別:

或許您會發現,很多風味酸奶的蛋白質含量也很高,能夠達到甚至超過2.9%,這可能是原料鮮牛奶質量極高,也可能是去除了一些水分,或是「添加劑」的功勞。比如以下幾款,就是因為添加了濃縮牛奶蛋白粉乳清蛋白粉或是煉乳(濃縮加工後的牛奶):

不過,我們其實不必聞「添加劑」而色變。

比如乳清蛋白粉,它是從製作乳酪時分離出的乳清中提取的蛋白質。對人體來說,乳清蛋白易消化、利用率高,嬰兒配方奶粉中的主要蛋白質來源就是乳清粉。酸奶里加入乳清蛋白粉,可以提升酸奶的蛋白質含量,營養價值提高,質地也更稠厚一些。

濃縮牛奶蛋白粉中大部分是酪蛋白,其次是乳清蛋白。牛奶中2/3的鈣結合在酪蛋白上,所以濃縮牛奶蛋白粉的好處是保留了天然的乳鈣,鈣含量是乳清蛋白粉的4-8倍,加了它酸奶的鈣含量也會提高。

最後的煉乳估計很多人也都不陌生,它是用鮮牛奶或羊奶經過消毒、濃縮製成的奶製品。

2、脂肪——高脂酸奶別常吃

脂肪對牛奶的風味口感有很重要的作用,有「奶香」、口感「順滑、醇厚」等感受都是脂肪提供的,而且牛奶中的脂溶性維生素也依賴於脂肪存在,包括維生素A、D、E、K等。所以對於嬰幼兒和一般成人,都建議喝全脂酸奶

近年來市場出現一大批標榜「香濃、醇厚」的高端酸奶,仔細看營養成分表,你會發現它們的脂肪含量比普通酸奶高得多,可達6%~9%(普通酸奶在 3%左右),同時糖(碳水化合物)含量也很高。

比如優諾·優絲原味酸奶,每100克就含脂肪9.9,每吃掉1小杯(135克),就達到了成人脂肪每日推薦攝入量的23%。

這樣的酸奶雖然口感、口味很好,但脂肪含量太高,偶爾吃吃、滿足口腹之慾還可以,經常吃就不建議了,不僅貴,而且有發胖風險哦!

3、碳水化合物——讓孩子長齲齒、變小胖子

對有糖酸奶來說,碳水化合物含10%~12%是比較正常的範圍。如果你對糖含量沒有一個清晰的概念,咱們可以與含糖飲料做個對比:可口可樂含糖量為10.6克/100毫升,冰糖雪梨為12.6克/100毫升,1塊方糖是4.5克。

但市售酸奶的含糖量普遍高於13%,有的甚至高達16%!(實際含量可能比成分表更高)

從原料表裡我們會發現,很多酸奶除了蔗糖/白砂糖,還添加了「果葡糖漿」。

與蔗糖相比,由玉米製取的果葡糖漿甜度高、風味好、價格低,有水果清香,所以這類酸奶的甜味比較「清爽」。但從健康角度來講,果葡糖漿的危險性更甚於蔗糖!

所以家長們要注意,為了不讓自己孩子變成小胖子,為了孩子不長蛀牙,一定要盯緊這項指標,高碳水化合物(高糖)的酸奶盡量少給孩子喝。對成人來說,這樣高糖的酸奶顯然也不是健康之選。

4、乳酸菌、益生菌——看起來很美

酸奶製作只有兩種菌是必須添加的,就是保加利亞乳桿菌和嗜熱鏈球菌。但是它們只是「一過性」的有益菌,絕大多數無法熬過胃和小腸里嚴酷的酸性環境,到達大腸時已經所剩無幾,自然也起不到「調整腸道菌群」的作用。

迄今為止,經過長期篩選和驗證,確認具有保健作用的益生菌可分成三類:

酸奶中常出現的是乳雙歧桿菌、嗜酸乳桿菌、植物乳桿菌、鼠李糖乳桿菌等。

通常添加了益生菌的酸奶,商家一定會在外包裝上進行明顯的標識,比如:

在選購益生菌酸奶時,要特別注意生產日期和冷藏保存條件,因為酸奶外包裝只會標註「生產時產品中的活菌數目」,或者只寫菌種、不標明添加量,並不能保證你在購買或吃酸奶時活菌數目仍能保持不變

如果不能保證攝入足夠數量的有益菌,那麼即便喝了酸奶,讓這些菌在腸道中安家長期發揮健康作用的可能性也很小。因為絕大部分乳酸菌在通過胃和小腸的過程中都會犧牲掉,只有數量足夠大時,才有極少數幸運者能夠存活下來,進入大腸並安家。

除了益生菌,有些酸奶還會添加益生元,如低聚異麥芽糖等、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木糖、菊粉等。

它們在小腸中不能被消化吸收(所以也稱為「非消化性寡糖」),卻是大腸里有益菌們(雙歧桿菌、乳酸桿菌等)的口糧,能使益生菌繁殖增多,有害菌數量會下降,從而起到調節腸道菌群的作用。

注意:依據新資源食品使用範圍規定,菊粉不能添加在0~36個月的嬰幼兒食品中,因此,三歲以下的嬰幼兒不推薦喝添加有菊粉的奶製品。)

5、增稠劑——濃稠的酸奶未必更營養

大家留心看酸奶的原料標,無論是凝固型、攪拌型酸奶,大部分風味酸奶里都多少添加了增稠劑。比如澱粉、乙醯化二澱粉磷酸酯、羥丙基二澱粉磷酸酯(改性澱粉)、果膠、明膠、雙乙醯酒石酸單雙甘油酯、海藻酸鈉等。

這些帶著一絲化學氣息、讓人難免心生疑惑的名字,其實都是安全無害的,舉例來說:

果膠廣泛存在於植物的果實、根、莖、葉中,我們常吃的蘋果中果膠含量就很高,它能讓酸奶保持均勻粘稠;海藻酸鈉是一種海帶中提取的多糖,是一種安全的增稠劑、乳化劑、穩定劑,能讓酸奶的口感平滑細膩,保持良好的凝乳形狀。

提取海藻酸鈉的原料之一——馬尾藻

這些增稠劑能讓酸奶質地變得稠厚、均勻,提高口感,雖然合理使用對人體沒什麼壞處,但一邊用添加劑製造「濃度高、營養高」的錯覺,一邊標榜「傳統工藝」就是掛羊頭賣狗肉了——比如某些「老酸奶」。

目前很流行的瓶裝、碗裝老酸奶,多屬於凝固型酸奶,但是為了避免乳凝塊在運輸中破碎,這類酸奶幾乎都要添加凝膠劑和增稠劑,如明膠、瓊脂、果膠、黃原膠等,不論怎麼震蕩都不會變成液態。

中國營養學會理事,范志紅教授也這樣介紹老酸奶:「因為傳統上做酸奶的牛奶原料必須是蛋白質含量較高的原料,抗生素含量必須低,雜菌含量必須少,才能順利做出酸奶凝凍。而現在有了植物膠幫忙,即便原料蛋白質含量低,也不妨礙做成凝凍狀態,原料要求反而降低了。所以如今的「老酸奶」不僅原料質量和傳統的老酸奶比沒有什麼提高,甚至還可能降低。」

6、保存條件、保質期

含有活菌的低溫酸奶必須用冷藏車運輸,並放在2-6℃的冷櫃里儲藏和銷售,一旦處於常溫中,乳酸菌就會持續產酸,最終自己的生長也受到抑制而逐漸死亡。而即使能夠全程冷鏈儲運,酸奶里的活菌數還是會不斷下降。

所以,如果想要吃到真正的「活菌酸奶」,首先就要盡量挑日期近的。如果發現商家把酸奶直接室溫存放,或是晚上把冷櫃的電源關掉,還是和它說白白吧~

7、復原乳/鮮牛乳

所謂復原乳做的酸奶,就是指用奶粉加水配成奶液,再接種乳酸菌製成的酸奶。

這類產品通常價格比生牛乳酸奶低一些,會在外包裝上標示出「復原乳」字樣,但一般都不是很顯眼。

復原乳酸奶的產品質量如何,主要取決於原料奶粉的質量。如果奶粉質量高,抗生素含量低,奶粉配製濃度大,發酵效果好,那麼做出來的酸奶的蛋白質、鈣和維生素含量都不遜色於鮮牛奶製作的酸奶。所以考慮性價比,大品牌的復原乳酸奶也是不錯的選擇。

但某些品牌價格不菲的「高端酸奶」使用復原乳,性價比就不太高了,大家一定要擦亮眼、注意甄別哦~

下期預告:超市裡的酸奶品種繁多,包裝廣告更是讓人眼花繚亂,到底哪個更營養、更健康,吃了真正對身體有益?一小杯動輒十幾塊的酸奶真的更好嗎?別著急,本周四我們就為您進行測評,敬請期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知袋鼠 的精彩文章:

4月迎來手足口病高發期,做好這4點預防,寶寶才能不中招!
這種病毒一直被大家所忽視!卻是導致女性宮頸癌的元兇!

TAG:醫知袋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