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27歲的時候,你在做什麼?

27歲的時候,你在做什麼?

27歲,大多數人畢業4年,三四年激流勇進之後,很可能迎來職場中第一個明顯瓶頸,第一次深刻的自我懷疑。

既然迷茫逃不過,那至少我們要多一些披荊斬棘的武器和工具。

文 | 文叨叨

來源 | 文叨叨的斜杠生活(wendaodao666)

前兩天,助理阿阪突然給我發了一條信息:

- 叨叨姐,你27歲的時候在做什麼?

- 額,讓我想想。媽呀,我好像從沒有回望過自己的二十多歲。

- 寫篇文吧,給20多歲末的人。感覺還是很懵,不那麼篤定。

我問她,為什麼很想讓我寫自己的27歲,她是這樣說的:

27歲,大多數人畢業4年,三四年激流勇進之後,很可能迎來職場中第一個明顯瓶頸,第一次深刻的自我懷疑。

不再是剛畢業的小屁孩,似乎很多東西都懂了,但似乎又什麼都沒有。

絕不再能接受基礎崗位了,但職場上跨越一個level也沒那麼簡單。

夾雜著婚戀和三十而立的恐慌,如果再像這幾年90後年薪百萬層出不窮的映照下,普通人的27歲就顯得更為局促和徘徊不定了。

27歲,我只做了一件正確的事

2012年,我27歲,在圖書行業做到第4年,行業熟悉,業務熟悉,職位和薪水都還不錯。

但,翻看那時的微博和qq空間,我看到的情緒關鍵詞卻是:疲態,甚至是,油膩。

很遺憾,助理眼中此刻目光炯炯的我,27歲的時候也沒有比她好多少。

整個圖書行業急速走下坡路,一些優秀的人開始離開,與此同時我幾乎不再需要業務精進也能把工作做好,每天重複著固定動作。

這種吃老本兒的感覺,讓我恍惚覺得自己不是20多歲,而是接近退休。

更矛盾的是,白天需要打起精神帶團隊衝鋒,假裝一切很好;又在每一個冷靜下來的夜晚承受著焦躁感滿溢。

我畢業就做了這行,現在也只會做這一件事,但這唯一的一件事卻在急速墜落。

閉上眼天下太平,睜開眼卻是無所附著。

終於,在一個尋常的午後,又一次毫不費力就改好了一本新書封面文案,並被新編輯拍馬屁說簡直是「神手」以後,我打開郵件,寫下了那封辭職信。

這件事情不對,我必須及時止損。

並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但,絕不再是這件事了。

我決定轉行。

沒想到,那封看起來略顯衝動的郵件,成了我人生中的關鍵事件,也是我27歲那一年做的唯一正確的事。

30次面試,第一次「職場結業考」

辭職之後大概一個多月的時間,我幾乎每天都在面試。說是面試,確切地說,是我在試。

刻意屏蔽了跟圖書有關的所有行業,在招聘網站上搜索著所有可能的職位,行業不限。

在一次次面試中觀察:別人眼中,陌生的行業中,我身上最大的價值點是什麼。

也是從那時候開始,我開始鍛煉自己的總結能力和看問題的方式。

曾經,我覺得自己除了會做圖書編輯,什麼也不會。

後來,我開始主動去發掘,「圖書編輯」這四個字背後支撐我的是哪些通用技能。經過拆解後大概是:文字功底,快速整理資料能力,策劃和創意,項目管理,等等。

而這些通用能力,就是我以後拿去兌換糧票的資本。

那一個多月的面試,徹底把我從無所附著的頹廢中拉起來。

我發現,我不必自卑,因為良好的文字功底幾乎每個行業都需要,只是具體使用場景略有差別;

我發現,我也不必太過自信,因為並不是所有行業里,文案都是核心崗位。

那種未來依然沒有著落,但內心卻無比踏實的感覺,至今難忘。

後來我選了一家app外包公司做公關文案,負責產品需求撰寫和面向甲方的提案宣講。

本來不太自信的我,第一次去政府部門做宣講,就被嚴苛的上司大加表揚,說我超出預期。

那一刻,我知道,自己這5年職場,絕非一無所有。

雖然我在那家公司只做了不到3個月,就陰差陽錯被內推到百度,但我依然覺得,那3個月對我是一個里程碑。

它讓我知道,困在一個行業里,會因為信息不對稱而莫名自卑,覺得自己只能做這個。

但,走出去,你會發現屬於你的世界,其實很大。

大學畢業後,有人為了溫飽暫時找了一個能糊口的工作,稀里糊塗也就做了幾年;

有人因為專業的限制做了一份不咸不淡的工作,竟然也可以做得不錯;

還有人三四年一直在各種換工作找不到方向。

這三種人,到了27歲,其實都應該停下來複盤了,這算是職業生涯的第一次結業考。

27歲的困頓與復盤,比大學畢業時更具體,也更有價值。

總體來看,我認為自己的27歲還算是及格。但,如果以我現在的經驗回頭看,也一定有更多具體的建議。

我把它們寫下來,給到那時的自己,也分享給現在27歲的你吧。

既然迷茫逃不過,那至少讓我們多一些披荊斬棘的武器和工具。

1

比職位和行業更重要的,是你的傍身技能

互聯網和人工智慧的發展把行業淘汰的速度再提升幾倍。

所以,時刻審視和積累自己的傍身技能,比更高的title,暫時看來更好的行業要重要得多。

這種技能,最好是相對通用的基礎技能,且相對不容易被機器和人工智慧取代的。比如寫作能力,商務談判能力,項目管理能力,設計能力,等等。

一項在多個行業嫁接通用的硬技能,在我看來叫做傍身技能。

2

你會越來越發現,「基因」決定論

不是身體基因,而是你的優勢基因,其實一直伴隨你。不管在哪個行業,你發現你始終在做的事情都是同一類。

就比如我13歲作文就是範文了,23歲是校報記者,33歲竟然在教寫作 ——

我不是個例,絕大多數人的優勢項在20多年的成長中已經大浪淘沙被自動篩選了。

你只需要盤點並找到它們,更早地專註精力在這上面。

盤點的時間跨度可以更大一些。

3

你有多了解這個世界,就有多了解自己

每個人都要把自己拋向社會,並在反彈往複的過程中更了解自己。單純向內的自我探索可能會有失偏頗。

就像我,如果不是辭職後那1個多月的頻繁面試,我根本不知道這世界有多大,以及我有多少可能性。

儘可能地擴大你的認知圈和信息圈,世界越大,對自己的了解就越多,內心就越開闊。

4

比努力更重要的是,你要去哪裡

就像《北京女子圖鑑》里陳可把LV的never full作為電腦屏保一樣。目標感是打敗一切焦慮的解藥。

並且,目標越具象,越能指導行動。「更好的生活」「自由地做自己喜歡的事情」這樣的抽象目標,往往並無卵用。

當你定不了具體目標,可以找一個榜樣人物,以她為目標,大方向不會跑偏,結果通常也不會差。

5

不要浪費太多時間在選擇上

「我是誰」「我要去哪兒」「選A還是B」 —— 這些徘徊和困頓,每個階段都會有。

面對未來,每一種選擇都不保險,比選擇更重要的是,選擇以後怎麼行動。

當年焦慮想離開圖書行業的人很多,但大多數人在這種焦慮和徘徊中蹉跎了一月月、一年年,越來越多牽絆,越來越少勇氣。

確定要改變,什麼時候都不晚,最怕把本該行動的時間給了猶豫不決。

6

思維方式,決定你未來的很多年

80-95這一代人接受國內應試教育,我們一方面沒有思維訓練課程,一方面又受到強烈的考試思維,標準答案思維,被動接受思維的影響。

但,工作之後我們卻被要求批判式創新,想像力和創意,邏輯自洽,獨立思考,等等。這恰恰跟我們所受的教育相反。

所以,思維訓練這堂課,就需要我們自己補上了。在這方面我可以推薦幾本經典書籍:《金字塔原理》《批判式思維方式》《學會提問》,以及最近我比較喜歡的一本書:《躍遷》,一堂課:梁寧「產品思維30講」。

7

開始積累你的職業背書

大公司背書,高職位加身,代表作case等,這些你都要開始去積累了。

27歲就不要再像剛畢業那時,盯著多幾百塊的工資和離家遠近是否有飯補這些蠅頭小利了。

沒有拿得出手的職業標籤和代表作,30歲後基本就相當於裸奔了。

8

你身邊朋友的水平,就是你的水平

如果身邊的同事都跟你水平相似,或者不如你,那是最危險的。也可以基本判斷你的職場在走下坡路了。

讓自己身邊不止有嬉笑打鬧的朋友,也有需要踮腳去夠的朋友。

跟優秀的人共事,應該成為我們的一個基本目標。

9

認真理財,強制儲蓄

我26歲那年,月薪一萬多,每個月強制儲蓄5000塊,非常變態。(當然,這種變態也只持續了一年。)

但正因為如此,當我27歲決定轉行時,才可以洒脫決定,不用因為擔心生計問題而被迫倉促開始下一份工作。

把錢花在自我投資上,錢就是用來花的 ——

這些固然很對,但總要有一部分錢,負責給你退路和自由。

10

生孩子這件事,遲早都是要耽誤的

27歲已婚未育,先工作還是先生娃?

其實我是沒資格回答這個問題的,因為我到現在都還沒生娃,也無法對生娃的影響有具體的經驗。

但,就我的觀察來看,生娃這件事,遲早都是要耽誤你的。

耽誤你的二十七八歲,還是耽誤你的三十一二歲,長遠來看,差別不大。

變數一直存在,總有人能復出成功,有人復出艱難。面對變數,隨時應對的能力,大概是我們的基本生存技能之一。

寫到這裡,不知道這篇文章有沒有解答阿阪同學的困惑。

但我突然發現,何止是27歲,生活中任何階段,都有慣性下滑需要按下暫停鍵的時刻。

而上述這些準則,應該都適用。

碌碌庸常的日子,我們甚至需要主動地,周期性地按下暫停鍵。對照這些準則,看看自己接下來準備去往何方。

以上,給我自己,也給我身邊這些27歲充滿各種可能性的姑娘們。

27歲時,你在做什麼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麥子熟了 的精彩文章:

做事靠譜,就是最好的社交能力
賺錢的事與值錢的事

TAG:麥子熟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