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濕+外濕?別慌,3個護理小妙招,每天10分鐘,輕鬆祛濕氣!
北京中醫藥大學附屬東直門醫院姚博義教授
在中醫的各類經典著作中,以及當下各種養生保健、醫療論壇的欄目中,「濕氣」是最易被中醫和養生專家提起的辭彙,可以說濕氣已成了當今時代人們主要的健康隱患之一。百分之九十的朋友體內都有濕邪潛伏,有濕邪的舌苔往往是偏厚膩的,所以有人說「十人九濕」。
生活中許多朋友患上了脂肪肝、哮喘、高血壓、心腦血管等疾病,甚至惡性腫瘤,其實這些疾病或多或少都跟濕邪有關。濕氣為長夏的主氣,這提示我們從這個季節開始更應該注重清除濕氣。古話說:千寒易除,一濕難去。濕性黏濁,如油入面。這也說明,濕邪的難纏不易去除的特性。
中醫對濕邪的認識極為深刻。從中醫理論講,「濕氣」分為兩種:內濕和外濕。內濕多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人體陽氣,脾陽虛損,水濕不化停聚體內而成;外濕為濕邪由外侵犯人體而成,多由陰雨連綿,氣候潮濕,或居處濕地,或水中作業,或淋雨涉水,或沐浴後頭髮未乾等皆易導致濕邪外感。從地域差異來區分的話,北方多屬於內濕,南方多屬於外濕。
1、北方內濕
在大多數人的概念里,北方是乾燥的。但這並不證明北方沒有濕,北方亦多濕。濕雖為人生活所不可缺少的物質,然濕氣太過則成濕邪而為害人體,易使人精神倦怠,胃納獃滯,昏眩重痛等濕邪病證迭起。
北方人喜歡夏季吹空調,在人該出汗的時候因為用空調導致汗液揮發不出來淤積體內;冬季燒暖氣,穿件單衣還冒汗,陽氣外越,藏不住精氣。(冬不藏精,春必病溫)人體在這種環境的狀態下最容易生病,皮膚開合的功能下降,抵禦病邪的能力越來越差了,極容易導致體內濕邪堆積,造成陽氣虛衰。
此外,清代醫家華岫雲在《臨證指南醫案》中記載「內生之濕,必其人膏梁酒醴過度,或嗜飲茶湯太多,或食生冷瓜果及甜膩之物,致使脾胃受損,中陽困遏,水濕停聚之症有增無減,內濕病症明顯增多。」該文獻所記載的飲食結構,正是北方人的生活習慣,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所以容易導致北方濕亦多見,這個「濕」更多指的是內濕。
2、南方外濕
我國南方氣候一年四季多雨潮濕,所以南方風濕病人明顯多於北方,主要是由於南方氣候潮濕,容易外感濕邪。中醫學認為「濕氣通於脾」,在正常情況下,脾能夠把進入人體的水液和濕氣布散到全身,發揮滋潤、濡養的作用。
一方面南方空氣濕潤滋養人,皮膚較細潤;或運輸到排泄器官,化為汗、尿等排出體外,以維持人體水液代謝的平衡。但是如果濕氣過重,超出了脾能夠負擔的限度,就會使水液在體內停滯,反過來影響脾的功能,從而出現腹脹、便溏、食欲不振、水腫等病變,故《黃帝內經》說:「諸濕腫滿,皆屬於脾。」
有人這樣形容南方的濕氣:「剛剛打開一袋膨化食品,上個洗手間回來,食物就軟了。」足見南方天氣之潮濕,如不及時排濕解熱,容易引發各種疾病。在北方也是同樣道理,如果內濕長期積滯,不能及時祛濕會導致各種疾病的發生。
3、每天10分鐘,內濕外濕統統拜拜
祛除濕氣最好選擇中藥來治療,西藥僅僅可以快速緩解表面癥狀,並不能直達病灶,中醫藥在此病的治療上積累了大量豐富的臨床經驗,尤其是中藥膏滋,從臟腑根本來調理身體,素膏主調脾肺腎,中醫理論的脾為消化系統、肺為呼吸系統、腎為泌尿系統和生殖系統。當素膏調理了這四大系統後,讓身體機能恢復到正常健康狀態,那麼又帶動身體的其他各系統,身體就會走向健康狀態。
非物質文化遺產名方——肖淑之夫陽清濕飲,是健脾利濕最值得稱道的一個中藥膏滋。起源於黃河文明發源地的肖氏,將歷時200年的傳統古方與現代中醫藥學相結合而成。主要成分有薏苡仁、茯苓、芡實、赤小豆等二十四味藥材,經過「三煎三熬」製作而成,充分保留了原材料的成分,不僅能很好的祛除體內的濕氣,而且還能提高身體抵抗力,滋養身心,對於男士有養生保健的效果,對於女性還可以祛除體內的寒氣,改善痛經、虛胖等癥狀,正因為膏滋有如此多的益處,所以深受年輕人和中老年人的喜愛。
很多濕氣患者服用兩三天就有明顯的效果,例如排便順暢,四肢不再感覺沉重,精神氣色也逐漸好轉,祛濕效果聞名遐邇,深受廣大濕友的好評,此膏滋已在國家食葯監局備案,對於國內的患者而言足不出戶就可以收到,但對於國外的患者來說,郵寄有些困難。
護理小妙招:
1、要保證適量的運動
現代人一般都是長時間待在密閉空間里,缺乏一定的運動,因而也很少流汗,然而汗液卻也起到了一個排毒排濕氣的作用。經常運動鍛煉,能有助於我們身體的血液循環,出出汗,更是能將體內的濕氣隨著汗液給排出來,讓我們擁有一個好的精神頭和強健的體魄。
2、飲食上要注意清淡
對一些重口味的飲食要敬而遠之,像那些油炸食物、甜品和生冷的水果食品都要少吃,因為那些食品會影響到腸胃的消化吸收,對排濕氣百害而無一利。
3、我們要避開潮濕的環境
因為那些地方無疑會加重體內的濕氣,我們應該避免直接睡在地板上,下雨時,盡量不要淋雨。
※薏米祛濕要喝多久才能有效?中醫終於給了確切答案
※穀雨養肝祛濕正當時,為安度盛夏打基礎
TAG:祛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