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貢川紙,仿貢川紙,玉版元書紙

貢川紙,仿貢川紙,玉版元書紙

貢川紙類是本色竹紙中白度最高,製作最為精細的紙種,非常適用於書寫和印刷書籍。「貢川紙」主要是福建的叫法,又叫「水料紙」,與連史紙類漂白竹紙的「漂料紙」相對應,在江西鉛山叫「關山紙「,還有湖南瀏陽的」貢紙「和四川夾江、重慶銅梁產的」白紙「都屬於貢川紙類。其製作工藝的主要特徵是經過石灰和弱鹼(比石灰鹼性更弱草木灰或者純鹼、桐鹼等)二次蒸煮,後期用豆漿發酵。因沒有漂白,成紙一般為淡黃色。其製作工藝比一般毛邊紙和元書紙類精細,是一般書寫印刷用竹紙中的高檔產品,只是目前均已絕跡了。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系教授陳剛老師在其著作《中國手工竹紙製作技藝》中有詳細記載貢川紙類的工藝。

二次蒸煮

在北京見到江陰博物館陳介甫老師收藏的清末貢川紙實物,白度40左右

蔡氏紙坊自二零一六年開始嘗試試驗貢川紙工藝,當時蒸煮的時間沒把握好,在蒸鍋里悶了4天,以致色素沉澱的厲害,造成成紙白度不高。今年是第二次試製,白度和品質較前一次有較大提高,只是正品較少,只得30刀左右,白度在36左右。其餘的或者白度達不到35以上,或者紙面有黑點(可能是料塘里蟲子造成),都只能做副牌或者降級為京放紙。關於這些問題,我請教了陳剛教授,陳教授笑稱我是用元書紙的方法在做貢川紙。貢川紙的工藝跟元書紙的工藝在前期還是有些不同的,主要區別是貢川紙是剝竹絲的工藝,前期浸水發酵的時間比較長,剝下竹絲漿灰蒸煮後可以晒乾保存,二次蒸煮時可隨取隨用。不同於元書紙的竹漿一直保存在水中,比較容易造成生蟲子等的問題。所以我們的這個工藝只能說是仿貢川紙的工藝,並不是真正貢川紙的工藝。雖然如此,但成紙的質量提高確是比較明顯的。所以我將紙命名為「玉版元書」,雖然「玉版」已經被用濫了,不過確實挺符合這款紙溫潤如玉的特性。

鑒於前兩次的試驗,得總結如下:

一、做玉版元書的竹子要在小滿前採下,過小滿後影響成紙白度

二、蒸煮時間要把握好,不能太久造成色素沉澱,難以洗白。也不能時間太短,造成沒煮透

三、榨料前加強清洗,最好用流動的水洗,效果比較好。

四、塘內可墊竹片,以利鹼水排出。

五、最好冬天做紙,減少蟲子引起的黑點。

希望今年的新竹料能做出更好的「玉版元書」。

蔡氏紙坊今年的仿貢川紙(玉版元書),白度3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富陽元書紙 的精彩文章:

TAG:富陽元書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