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王陽明心學8則,通俗易懂,卻影響著數代人!

王陽明心學8則,通俗易懂,卻影響著數代人!

王陽明,被《明朝那些事兒》的作者當年明月稱為「千古第一等人」。他官至兵部尚書、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釋道三家,開創出了堪稱儒學新局面的心學,被認為是可直追孔孟的大聖人。

一、處朋友,務相下則得益,相上則損。

這是王陽明《傳習錄》里的話。交朋友,務必要互相謙讓,這樣就受益,互相攀比就受損害。

二、大凡朋友須箴規指謫處少,誘掖獎勸意多,方是。

出自《傳習錄》,與朋友相處,彼此間應當少一點規勸指責,多一點開導鼓勵,如此才是正確的。

三、悔悟是去病之葯,然以改之為貴。若留滯於中,則又因葯發病。

關於自省,在王陽明看來,不是目的,而是一個辦法。人要學會自省,才能有所悔悟,然而悔悟就像是治病的葯,如果握在手裡看著,不吃下去,病還是不會醫好。所以人應該通過自省、悔悟來不斷超越過去的自己,這樣才有可能走向成功的道路。

四、日間功夫覺紛擾,則靜坐。覺懶看書,則且看書。是亦因病而葯。

平常修身養性的工夫,如果覺得煩擾,不妨就靜坐,如果覺得精神疲懶,不想看書,則偏要去看書,這也是對症下藥。

五、克己須要掃除廓清,一毫不存,方是。有一毫在,則眾惡相引而來。

這句是講在克服主觀私意時的功夫要務求精純,本質仍是一個為學之心是否「誠」的問題。摒除私慾務必乾淨徹底,一毫都不存留才可以。但有一毫私慾存留,那麼眾多的惡念將會紛紛相招而至。

六、凡處得有善有未善,及有困頓失次之患者,皆是牽於毀譽得喪,不能實致其良知耳。

意思是說處理事情出現有時好有時不好的情況,並伴有困頓失序的弊端,這都是由於被毀譽得失的心所連累,不能實際地獲得他的良知。

七、若無有物慾牽弊,但循著良知發用流行將去,即無不是道。但在常人多為物慾牽蔽,不能循得良知。

如果沒有物慾牽累蒙蔽,只靠良知去發揮作用,那麼就無時無處不是道。然而,平常人大多被物慾牽累蒙蔽,不能遵從良知。被蒙蔽的心,如蒙蔽二字的含義,是陰暗而糊塗的,就算得到再多,又有什麼用?唯有本心呈現,才能清明、放鬆和自在。

八、人須在事上磨練做功夫乃有益。若只好靜,遇事便亂,終無長進。那靜時功夫亦差似收斂,而實放溺也。

人必須在事上磨練,在事上用功才會有幫助。若只愛靜,遇事就會慌亂,始終不會有進步。那靜時的功夫,表面看是收斂,實際上卻是放縱沉淪。事情是要面對的,人是要在事上磨的,逃避是永遠沒有出息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素佛堂 的精彩文章:

《詩經》中的成語精選,平凡卻又灼灼生輝!
六首古詩文里的桃花,六種不一樣的風情!

TAG:素佛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