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白崇禧對東北戰局有3個建議,蔣介石只要聽了其中一個,都不至於那般下場

白崇禧對東北戰局有3個建議,蔣介石只要聽了其中一個,都不至於那般下場


來源=南方周末


1951年,曾經指揮千軍萬馬的白崇禧在獅頭山對小學生講話。自1949年從海南退到台灣,白崇禧被台灣情治人員監控十幾年,直至1966年病逝。 (廣西師大出版社理想國/圖)




「他清清楚楚這一戰必敗」——白先勇說白崇禧的戰鬥






大概十年前,作家白先勇開始動筆為父親白崇禧作傳。

此後十年,他大部分精力被青春版《牡丹亭》佔據,重新書寫父親,只能在奔波的間隙進行。


他找了各種關於父親的史料,發現有很多事情「這邊也不講,那邊也不講」;又有很多事情,當事人「揣著明白裝糊塗」,「亂講」。


台兒庄大捷,國民政府厚厚一本《中央抗戰史》里,沒出現指揮官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名字;《李宗仁回憶錄》里,也只有李宗仁自己忙著調兵遣將。


白崇禧調川軍入徐州,和李宗仁並肩指揮,擊敗板垣兵團的歷史,在海峽那邊好像從不存在。

倒是老上海的《良友》畫報,用年代久遠的照片昭示了白崇禧的赫赫戰功——其中一張照片上,滿街遊行的人群,高舉李、白二人巨照,歡呼雀躍。


徐蚌會戰(淮海戰役),國民黨有人指責白崇禧駐守武漢,對徐州部隊「冷眼旁觀」、「按兵不動」;海峽這邊,跟隨李宗仁回國的桂系智囊程思遠,在《白崇禧傳》里對此說法遙相呼應。

白先勇從《良友》上翻出黃維被俘虜的照片——白崇禧派遣黃維率部支援徐州,卻在半途被「共軍」攔截。


「二二八」事件,白崇禧赴台宣撫,下令「禁止濫殺」,對認錯的學生免究責任,救下不少人命。「二二八」是台灣不光彩的一頁,多年不講;大陸倒有些著作,卻也「講得不深」。


這回,《中外雜誌》刊登的白崇禧在台照片——或撫慰傷員、或視察樟腦工廠,或接見台籍人士,又成了歷史佐證。


白先勇說父親並非被蔣介石「騙」到台灣,而是「為『國』赴台」。在最後十幾年裡,他身居虛位,和情治人員日夜相伴。

「15429」的車牌號一直伴隨他走到了七十二歲生命的盡頭。


白先勇猜想,這樣鍥而不捨的長年監控,其實是因為「二二八」事件讓父親在台籍人士中積累了太多威望,多到讓有些人害怕。


死後傳言如洪水滔天。一個源自國民黨退休特務谷正文的說法——

「白崇禧被蔣介石派女特務毒死」

——幾乎舉世皆知。白先勇對此回應:「胡說。」他拿出蔣介石悼唁父親的視頻,說:「蔣介石那時滿臉哀戚,真要是他毒死的,那也演得太像了吧?」


「歷史現場在照片里,照片會說話。」白先勇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傳記還沒寫完,三年前,他先搜集了數百張照片,翻找資料,推敲圖注,集結成上下兩冊《白崇禧將軍身影集》。


2011年底,他監製、導演的青春版《牡丹亭》演滿200場,正式封箱(該劇還會在2012年加演十場)。他覺得是時候從經營了二十年的崑曲中抽身回來,好好寫寫父親了。

2012年的整個6月,白先勇帶著兩冊「身影集」,先後走過北京、武漢、桂林、廣州、上海,以及台灣——他父親「戰鬥過的地方」,他希望通過展示這些照片,揭示被遮蔽的,澄清被誤解的。並非每個人都能同意他的看法。

在上海,白先勇講「我父親和蔣中正是瑜亮情結」,作家張大春隨即在微博上批評:「不得不說,這話說得有點人來瘋了。」


白先勇說自己並沒有「避尊者諱」、刻意拔高。在講述白崇禧的時候,他不單是一個寫作者,也是一個父親的兒子。



一九五八年,白崇禧與白先勇在台北松江路一二七號家中合影。 (廣西師大出版社理想國/圖)




「國民黨實力派和台籍人士聯合起來,才構成威脅」






「二二八」事件爆發,蔣介石派白崇禧赴台宣撫。白崇禧在台宣布「禁止濫殺」,對認錯的學生既往不咎。

在為國府提交的報告中,白崇禧建議對台省行政長官陳儀、警備總部參謀長柯遠芬撤職查辦,並提出任用台省人才等政治、經濟建議。


1949年白崇禧赴台後,一直被情治人員跟蹤監視,直至1966年去世。1956年,白崇禧與楊森(「總統府上將國策顧問」)等一行四人在花蓮狩獵,乘輕軌上山時,一輛小火車迎面撞來,一人當場死亡。國民黨退休特務谷正文後來對媒體稱,這是一起謀劃好的暗殺。他同時提起的,還有白崇禧之死的「暗殺說」。


南方周末:

你父親對「二二八」的真實看法是如何的?


白先勇:

我父親代表「中央政府」,從他的立場,當然不可能去罵政府。但他心中是很同情那些人的,他覺得政府的確處置不當。尤其是台灣士紳階級的精英,死得蠻冤枉的。


他也講,「二二八」事件源於兩岸多年的隔閡。台灣在日本統治下五十年,語言、文化都很隔閡。有的台灣人看到抗日勝利,就覺得回歸了祖國;也有一些人,跟日本的關係很深,敵我意識不分。


很多人被日本人訓練唱日本國歌、穿日本軍服。抗日戰爭,好多台灣的兵(指日軍)也來打。

國民黨接收台灣,反而被當成「敵軍」。偏偏國軍又處理不當,打死了台灣人。當時看,這是個偶然事件;事後看,幾乎是必然的衝突。


南方周末:

你父親有沒有說過他在台灣為什麼一直被監視?


白先勇:

我們一直在想,為什麼蔣要派特務來跟蹤他?他沒有實權,和桂系也沒有再聯繫,根本不構成威脅。


我父親晚年常去看一個桂林同鄉,那人也做過情治人員。他寫了篇文章,記錄我父親跟他的談話。他說,你「二二八」時對台灣人做過那麼多好事,政府應該感激你才對,還派特務來跟你。我父親說:你小孩子不懂。言下之意,就是說我父親因為「二二八」,在台灣人心中盛譽太高了。


一些台籍士紳感懷我父親,常來看我父親。他們不了解我父親跟蔣的複雜關係,這其實很犯忌。台灣最犯國民黨忌的,就是怕國民黨有勢力的人,和台籍人士聯合起來,像雷震這種,這才構成對他們的威脅。


南方周末:

你父親因為情治人員監控寫給蔣介石的密函里,為什麼會提到四平街戰役?


白先勇:

他講你為什麼派特務跟我,同時也表明立場,說他這些年來南征北戰,為委員長打了這麼多仗。講國共內戰的時候著重講了四平街戰役。

十年過去,他一開口就寫這一段,我想他是說,我當初讓你乘勝追擊你沒聽,影響了大局,現在敗到台灣來,你竟又讓特務來跟我?


蔣介石也承認,四平街戰役是他最大的錯誤。他兩人在這件事上是一樣的感受,不同的觀點。


南方周末:

父親死的過程你了解嗎?


白先勇:

那天晚上他到馬繼援(馬步芳之子)家去赴宴,第二天還要到高雄加工區剪綵,都安排好了的。他一向冠狀動脈有病變,我們家都有這個遺傳,我心臟開過刀,我四哥、七弟也開過。


父親吃東西沒什麼忌諱,半夜兩三點鐘還是清晨,一下子發病昏迷了。我小弟白先敬最先發現的,後來好多謠言講他被女間諜下毒毒死。其實哪來女間諜?好像間諜片似的。先敬發現他去世的時候,面容還很安詳,也沒有像他們講的「皮膚髮綠」。


南方周末:

在花蓮那次遇到車禍呢?


白先勇:

我想應該是火車訊息弄錯了。我們家一直有特務跟著,他們要想弄死我父親,隨便一個事故就解決了,哪裡還需要什麼撞火車呢?楊森當時還在裡頭呢,弄不好如果楊森一起出事,牽扯很大的。




「我父親對東北戰局有三個建議,蔣介石都沒聽」






在廣州,有讀者問白先勇:

「你父親那麼厲害,還是被林彪打到了海南,是不是說明戰爭最重要的是人心?」

白先勇回答:「林彪也被我父親打到過哈爾濱。」


很多次,平日喜怒不形於色的白崇禧對兒子提起四平街戰役,都不勝感嘆。1946年,白崇禧坐鎮東北,指揮杜聿明攻克四平街,林彪被迫撤往長春。

據諜報此時長春有六千蘇聯紅軍,南京政府怕跟蘇聯衝突起來,釀成國際事件,命令軍隊不能開進長春。


白崇禧擔心痛失良機,頂住壓力命令杜聿明進攻長春,自己趕回南京向蔣介石報告。長春城破,白崇禧希望乘勝追擊拿下哈爾濱,卻被蔣介石調回南京履「國防部長」職。


幾天後,面對馬歇爾馬不停蹄的調停壓力,蔣介石下令停戰。此後,國民黨軍隊再也沒能到過哈爾濱。


南方周末:

四平街會戰前,你父親對國軍直接進攻東北並不認同?


白先勇:

抗戰勝利後,東北是中共的第一目標。國軍在抗戰時都去了南方:滇西南、廣西,甚至緬甸。我父親認為把南邊的軍隊運到東北是孤軍深入,補給線太長。而華北一直是共產黨在經營,國軍空虛,先穩定華北,比佔領東北更重要。

但國軍還是去了東北。遼瀋一敗,影響整個內戰大局,如果以華北為中心,可能又不一樣。



我父親對東北有三個階段的建議,蔣介石都沒聽。鞏固華北他沒聽;到東北,打勝了就得追擊到底,蔣介石也沒聽;東北大勢已去,他覺得不應堅守長春、永吉,而應把兵拉到瀋陽以南,據錦州而守,這樣不至於被共軍圍起來各個擊破,蔣介石又沒聽。


南方周末:

長春真有六千紅軍嗎?


白先勇:

確實有,但沒打起來。蘇聯那時候非常狡猾,斯大林坐山觀虎鬥,看哪家贏,就把棋子放哪邊。斯大林是幫共產黨不錯,但他不認為共產黨有勝利機會,國軍是有壓倒性優勢:飛機大炮、美國勢力。

斯大林老謀深算,林彪敗了,斯大林就邀請蔣介石去訪蘇,蔣介石沒去,他怕得罪美國人。


南方周末:

「國軍」把林彪打到哈爾濱,馬歇爾不知道嗎?為什麼還堅持調停?


白先勇:

這點大大值得研究。有個當時在東北的美國上校寫到這事,描述說林彪「從容而退」。馬歇爾當時一直調停,國民黨也不好宣揚打了勝仗。如果馬歇爾知道國民黨是壓倒性勝利,他的態度很難講。


南方周末:

蔣介石為什麼不讓軍隊過了哈爾濱再停戰?


白先勇:

我也在問。看他日記,那幾天他痛批馬歇爾。後來國共在華北打起來,馬歇爾七上廬山,蔣介石也不停戰。為了這個,馬歇爾把援助的美元切斷了八個月。


國共內戰,國民黨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低估了共軍,以為他們剛從窯洞爬出來,沒飛機、沒大炮。不曉得共產黨的厲害,我父親可能是國軍里很少數真正了解共產黨的人。


他在北伐時就跟共產黨交手過很多次,他認為共產黨有組織能力,有信仰指導,還有共產國際的支援,不是普通的軍隊。


南方周末:

《李宗仁回憶錄》里說,「我知道蔣先生不是不想殲滅共軍,而是討厭這主意出自白崇禧。」你對這說法怎麼看?


白先勇:

我父親跟蔣關係複雜。蔣欣賞他的軍事才略。

抗戰剛開始,蔣的日記里都記著

「今天見了健生(白崇禧字)」

、健生怎樣講的。他問我父親而不是參謀總長何應欽,可見他信任他。


蔣介石有政治領導力,但他認為自己是個軍事領袖,是「蔣委員長」、「蔣總司令」。他在軍事上沒有特別卓越的表現,父親卻有軍事才能,這就麻煩了。


蔣對他的黃埔軍愛之如命。杜聿明是他最愛的愛將。1939年崑崙關戰役,我父親說服蔣介石派杜的第五軍去攻堅。第五軍整軍機械化,是國軍戰鬥力最強的。要攻下崑崙關,非他們不可。最後打勝了,但犧牲很重,日本人死了五千,第五軍死了兩萬。


現在看蔣的日記,他其實很不高興,說我父親把他最寶貝的中央軍拿去送死,把廣西軍放在後面。


四平街會戰,又是我父親指揮杜聿明,又勝了。我分析,他的寶貝軍隊你來動,還打勝仗,其實不舒服。我父親極力要求留在東北,「那些事讓杜總司令執行。」蔣介石說。不讓他呆在東北。這一點,李宗仁講的話有道理。


至於他說因為是白崇禧的建議,蔣介石就很討厭,我想那倒不至於。



1946年,蔣介石與白崇禧在南京。蔣、白二人幾次分合,關係複雜。白崇禧晚年對兒子白先勇說:「他(蔣介石)是器重我的,只是我有些話他沒聽。」 (廣西師大出版社理想國/圖)






一生中最受考驗的一刻






白崇禧曾因徐蚌會戰「按兵不動」,兩次被人提案彈劾。

對此他在「光復大陸設計委員會」中做過答辯:他曾派黃維率十二萬兵力救援徐州,中途被共軍阻攔;後來又加派楊幹才、李悖兩軍馳援。而此時華中共軍壓境,白崇禧僅剩一個軍的兵力可用。


徐蚌會戰前,白崇禧曾提出「守江必守淮」,建議在蚌埠集結大軍,五省(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江西)聯防,統一指揮。1948年底,白崇禧被命為「華中剿總司令」,赴漢口駐防。不久,在白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國民政府宣布劉峙為「徐州剿總司令」。徐蚌會戰前一周,蔣介石急調白崇禧回徐州任總指揮,白崇禧拒絕。


南方周末:

徐蚌會戰,為什麼眾口一詞說你父親曾經按兵不動?


白先勇:

我父親幫李宗仁競選副總統,讓中央跟桂系再一次分裂。分裂後,他被解除了國防部長職位,成了華中剿總司令。哪曉得去上任,蔣介石在徐州又成立了一個剿總,分他的權。


我記得父親當時一驚,他跟蔣說,你把指揮權分裂,這場戰會敗的。我父親常常犯言直諫。


我當時住虹橋,父親帶我去虹橋療養院檢查身體,搞七搞八,我猜他在託病。父親一生從沒因為職位跟蔣介石起爭執。這次他是氣蔣不信任他;另一方面,他也曉得大禍將至。


東北戰事吃緊,國民黨高層知道劉峙在徐州頂不住。共產黨當時說:「你們該拿老虎守門,不拿老虎也拿個狗,怎麼拿個豬來?」國防部長何應欽、參謀總長顧祝同寫信給蔣介石,叫郭汝槐拿信飛北平,請白崇禧回來統一指揮,蔣也同意。但我父親拒絕了。


徐蚌會戰是國民黨敗得最慘的一次,誰負最大的責任呢?蔣介石。但國民黨不能說蔣介石你要負全責,最方便的就是拿白崇禧來替罪。


南方周末:

你父親後來為什麼沒有同意指揮?


白先勇:

父親1948年10月30日飛到南京,五點開軍事會議,郭汝槐回憶錄說,那時他看起來還很有信心。後來

我父親告訴我,他一看軍事部署,全盤錯誤,六十萬大軍部署在隴海、京滬兩條鐵路線上,很容易被截斷。


父親對徐蚌這一帶熟得不得了,他北伐、抗戰,在這兒作戰很多次了。但這時重新部署已經來不及了。


另外,

像邱清泉、黃伯韜這些將領,全是蔣的親信嫡系,他指揮難。


第三,蔣喜歡越級指揮,去不了戰場也會打電話指揮。我父親說南京保衛戰他肯定會這樣。後來徐蚌會戰確實是他坐著飛機在空中指揮的。


10月30日晚上,他去了傅厚崗,李宗仁住的地方。李宗仁一直在南京,他對情況清清楚楚。我猜想桂系的將領們一定是聚在那裡,七嘴八舌,分析給他當時的情勢,告訴他不能去。


我父親大概想了一晚。我想那是他一生中最受考驗的一刻,是天人交戰的一刻——接還是不接?接什麼後果?不接什麼後果?我想他通通都想過。


大概他清清楚楚這一仗必敗,這一敗,整個責任都要他背起來。前面那一連串他怎麼講得清呢?你不聽我戰略、搞破壞又分權,臨了擺個火坑讓我往裡跳?當時如果他接下來,也許下場比杜聿明還慘,全國罵名都得在他身上。杜聿明還是蔣的嫡系,他是桂系,結果還得了?


1947年,「二二八」事件爆發,白崇禧赴台宣撫。圖為白崇禧探視受傷民眾。「二二八」事件使白崇禧在島內聲望頗高,白先勇認為這可能是他父親晚年受到監控的原因。 (廣西師大出版社理想國/圖)





「怎麼能說抗日戰爭是軍閥打的呢」






1948年3月,李宗仁宣布競選副總統,當年5月他以微弱優勢戰勝孫科當選。

原本緊張的桂系與中央關係,因此變得更加微妙。


年底,白崇禧連發兩封電報《亥敬》、《亥全》,電報中建議,「相機將真正謀和誠意轉知美國,請美、英、蘇出面調處,共同斡旋和平」、「鄙意似應迅速將謀和誠意轉告友邦」,此時英美支持的人選是副總統李宗仁,兩封電文因此引起極大風波,被認為是「逼宮」。


南方周末:

你父親曾兩次去信勸李宗仁不要競選副總統,他的理由是什麼?


白先勇:

他跟李宗仁說,你敗了是不得了的事,很難看開;你勝了,蔣介石根本就不想你做他的副總統,他心裏面早就指定孫科了。蔣、李之間,本就是針鋒相對的關係。我父親知道,選上了,中央和桂系勢必又生罅隙。


司徒雷登那時大概覺得蔣介石不得人心了,自由知識分子對李宗仁蠻有冀望的,他們想把李宗仁推出來會有號召力。李宗仁到南京見我父親,起了爭執。父親覺得美國人進來,會把事情搞複雜。蔣介石勢必會覺得受威脅。


但李宗仁一旦要選,我父親不可能不幫他,他會幫到底。李宗仁最後以很少的票數勝了孫科。我父親作為回教理事長,西北回教地區一大批票,都投給了李宗仁。


南方周末:

1948年底,你父親發給蔣介石的兩封電文,算不算「政治錯誤」?


白先勇:

就算是政治失誤,以他的個性,在當時的情況下也不得不講這話。他看到敗局已定,除非美國人出兵,或者調停,讓國共劃江而治。杜魯門已經決定不支援蔣介石了,宋美齡到美國去求美元遭到拒絕,司徒雷登給馬歇爾打電文,說蔣介石已經失去人心,最可能接任他的就是李宗仁。


《李宗仁回憶錄》里講,蔣介石對他提出下野的意思,讓他去講和。李宗仁大吃一驚:你都搞不掂,我怎麼能搞掂呢?這是在我父親發出電報之前。


我父親打電報時,已經火燒眉毛了,共產黨很快要渡江。蔣介石得先下野,否則共產黨不會和談,美、蘇也不能調停。他要在政治上躲一躲,讓國民黨倒掉也行。可他不是這樣的人,只要有任何方法可以救國民黨,他都會提出來。


蔣介石下了野,也還是國民黨總裁,軍隊還是他的軍隊,財政大權也在他手裡。李宗仁做代總統,調不動軍隊,連軍餉都發不出。如果不是大勢所逼,沒人能逼他下野的。


南方周末:

白崇禧在抗戰時提出「積小勝成大勝,以空間換時間」,在大陸一直認為這是他受到毛澤東的影響。


白先勇:

從時間看,是我父親提出在先。楊天石先生論證過,我父親1938年初在武漢軍事會議上提出這個說法,毛澤東《論持久戰》到5月才發表。他跟我講過,他是受俄國人的啟發。俄國人曾把拿破崙軍隊拖進俄羅斯腹地,最後把他們拖垮。


我不確定他是否看過毛澤東《論持久戰》。國民黨在前線跟日本人打了台兒庄戰役、淞滬會戰,他的那套戰略是從作戰的實際經驗中得出的。


南方周末:

你父親了解自己身邊潛伏的共產黨情報人員嗎?


白先勇:

他們講起來,好像我們家全是共產黨間諜。我不曉得。我父親知道身邊有間諜。他很早就曉得劉仲容是。謝和庚跟我父親時間那麼長,不知道後來怎麼就變成共產黨了

,聽說是周恩來派來的。他追我的表娘,後來兩人結了婚。我們都只當他是親戚。他結了婚又離婚,娶了王瑩跑到美國去。這很奇怪,如果他是間諜,組織上應該不准他離婚的。


南方周末:

你很不喜歡說你父親是「桂系軍閥」?


白先勇:

對。「軍閥」等於說是一個地方的軍事頭頭,只顧區域性利益。我父親一生大部分在中央做官,武昌起義、北伐、抗戰都是全國性的。怎麼能說抗戰是軍閥打的呢?他在廣西只有幾年,指揮的軍隊也不限於廣西軍,中央軍和其他軍隊,他都指揮過。


在廣西八年,那是有點割據的意思。但即便那時,他的利益也不在廣西,他們的視野是全國性的。


「九一八」一發生,他就練兵,準備中日戰爭。抗戰一打響,我父親最先從廣西出兵,數量也多,40萬軍隊。



商務合作QQ:3304279071、351704673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開講了 的精彩文章:

古代人晚上的生活竟然是這樣的,你一定想不到!
中國歷史上唯一稱帝的太監,和劉邦是老鄉,他竟然還有孫子,而且家喻戶曉!

TAG:歷史開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