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與劍道的區別 貴族與民眾的較量
青鸞舞鏡,悲鳴奮舞而絕。
《刺客聶隱娘》由侯孝賢執導,取景多處自然神跡,拍攝歷時八年,最終卻成就了一部褒貶不一的貴族電影,喜歡它的人說這是一部偉大的文藝片,是片中貴族,非凡夫俗子能懂;不喜歡的人則說這是一部催眠神片,打開電影,彈幕罵聲一片,不堪入眼。
侯孝賢做錯了什麼?他只是將他心中的電影拿出來,向大眾心中的電影發起了一次挑戰。
那麼他心中所想是什麼?
既然一本小說反映的是作者心中所想,那麼電影亦如是,只是侯孝賢的更加曲折晦澀。
所以我見聶隱娘對於她師父口中「劍道」發出的來自人性的挑戰,便如見侯孝賢對時下電影的流行趨勢的反叛精神。
影片開頭,夕陽西下,樹影分隔開如練的晚霞,幾隻游鴨在染著霞光的湖水裡劃開層層漣漪,流水潺潺,波紋蕩蕩——就像在晚唐邊陲藩鎮中游弋而過的聶隱娘:一塊小小的石子,激不起千層浪,但見證了歷史的變遷,影響了身邊的三兩親朋。
聶隱娘一身玄黑,而她的師父一身素白道袍,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開始,侯孝賢便用這種方式告訴我們,最終電影里兩個陣營的對立,不僅是朝廷和魏博,更是以師父為代表的劍術和聶隱娘的仁義的對決。
巧妙就巧妙在,聶隱娘的反叛精神是成長著的,其仁義之心也從對個體到對百姓對天下:最初「見大僚小兒可愛未忍心下手」,師父訓導她「以後遇此輩要先斷其所愛然後殺之」,她是默然的,即便心有不甘,卻未出口反駁,到最後聶隱娘選擇了跪別師父,此時聶隱娘已經不再只是單純覺得田季安的幾個兒子可憐,而是成長到為魏博整個局勢著想,她也不再是當年那個默然點頭的初出茅廬的小刺客,面對師父可以硬氣的說「弟子不殺」,面對師父揮來的拂塵,也可以勇敢出刀,堅決果斷的離開這個是非之地。
劍術作為師父給聶隱娘的約束,正如大眾對這部電影的點評給侯孝賢的約束,我相信最終侯孝賢可以像聶隱娘一樣,尋一懂他之人,涉江渡河,到蒼茫煙波無盡處。
所以我讀懂了聶隱娘的不屈不折、冷靜旁觀,便讀懂了侯孝賢對時下流行電影的思考和耐心探索。
聶隱娘做刺客愛玩埋伏觀察,一玩埋伏就偏偏能看到要殺的人溫情的一面,就不忍心下手。
一個合格的殺手確實需要對自己的對手了解一點,不能貿然下手,也不能沒大腦的只知道執行命令。所以聶隱娘在樑上看到田季安的嗣子年幼難以繼承重位,所以聶隱娘在重疊的帷幕後聽到了田季安不想三年前發配之人被活埋丘絳之事再發生,最後放過了魏博主公田季安。
思及聶隱娘的旁觀,不禁又想到也許她更像是一個歷史的見證者,就像侯孝賢導演也在冷眼相對電影流行趨勢的發展,也在用自己的方式向大眾電影說不:快餐時代快速消費?不,我偏要慢慢的來;流行複雜的人物情感電影線索?不,我偏要剪輯成簡約靜默的影片……沒有迎合,有的是還原,還原歷史,還原舊時暮鼓晨鐘的簡單生活,這樣的電影,才是能從煙火氣中升騰出仙氣的。
然而不得不承認的是,聶隱娘和侯孝賢都是末世的貴族,苦苦守著自己心裡那點末世法則,紳士著來然後紳士著死去,他們最終都可能變成電影里的見類則鳴的青鸞,最後的結局大抵不過是找不到同類,見影悲鳴,終宵奮舞而絕。
TAG:叫我Pepp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