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屆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啟動活動丨孫機:古代物質文化
原標題:第八屆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啟動活動丨孫機:古代物質文化
2018年4月23日上午,在這溫暖如詩的春季,第八屆書香中國·北京閱讀季啟動活動在海淀區中關村軟體園隆重舉行。啟動活動上,文物學家、考古學家孫機結合研究實踐,闡釋了閱讀推動中國古代文明傳承、文脈延續的巨大功績和作用。
關於孫機
孫機,1929年生,山東青島人。1960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歷史系。中國國家博物館研究館員、學術委員、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國家文物鑒定委員會副主任委員。獲國務院頒發的特殊津貼,全國美協授予的「卓有成就的美術史論家」獎。著有《漢代物質文化資料圖說》《中國古輿服論叢》《中國聖火——中國古文物與東西文化交流中的若干問題》《仰觀集》等。
孫機發言概要
各位領導、各位同志,我今天作為一個讀者對於閱讀季談一點個人非常粗淺的想法。我們人跟一般生物不一樣,人有知識,知識的來源一方面通過語言通過閱讀,有很多比較專門有歷史上的一般通過閱讀我們才能得到這樣的知識。
有一些事情在歷史上是鐵板釘釘,而且是非常重要,結果在我們知識界有些人對它不是很清楚。一談到中國古代偉大成就,四大發明,其實除了四大發明以外,有很多非常重要的東西意義完全不在四大發明之下,我們知道發明是人類思想突然的爆發碰撞。有一些事情有的地方有特殊的優勢,中國講針灸,西方沒有,衣食住行每個人生活都需要,在這方面大家是站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往前走。人都得吃飯,吃飯都得吃糧食,糧食得種地,種地得耕地得有犁,全世界都有。可是西方古代的犁只能破土。中國的犁有犁臂,生土接觸陽光變成熟土,更肥沃,西方沒有。糧食經過碾,得把糧和糠分開,西方一個山坡,這邊是上升氣流,那邊是下降氣流,風把糠吹走。中國公元1世紀就有了篩糠,拿手搖,這邊出來糠,底下留下來糧食。西方到中世紀才有。
大家都得穿衣服,絲是自然界超長纖維,本身一根絲長度可以到一千米,纖維織物不能這樣。麻變成線,織成布,全世界在原始社會用紡輪拈線,這個全世界都有,東漢公元2世紀中國就發明了紡車,跟現在看到的南泥灣紡車差不多,西方沒有,西方用轉捻出來的線不均勻,為了線更均勻跟捻布更均勻在腿上撮,西方油畫上很多美麗的希臘女的光著大腿撮這個線,必須要經過這個步驟。
我們到義大利看古玩店賣一個銅碗的東西,回來之後慢慢看書才知道,老在腿上挫這個線,皮膚受不了,在腿上扣一個大銅瓦片一樣表面上有紋,拿它挫線,是這麼一個專用的東西,中國根本用不著,有紡車,不用這麼笨的方法。紡織的織機,今年的杭州絲綢博物館辦一個織機展,比西方的織機先進一千多倍,西方的織機是豎式的,中國的東西偉大的不得了,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比西方先進幾百年、上千年。現在我們的手機落後幾年就被淘汰了,我們比人家先進幾百年到上千年。
比方說車,除了美洲大陸一直沒有車,其它洲都有車。車得套牲口拉車系駕,中國從商代一直到漢代,漢代拉車在胸膛這個地方。人的喉嚨在前面,食道在前面,西方套這個車勒著馬脖子,中國是在食道氣管下。中國古代的車非常先進,全世界的車只有中國領先一千多年,西方的荷馬說拉車的牲口真可憐,一拉一塊兒跑馬就翻白眼流白沫,喘不上氣,勒著脖子,從古埃及、古希臘、古羅馬造型藝術好畫得很像很逼真,都勒在脖子,中國不是,在底下,完全把脖子讓開了。中國古代有車仗,車跟車之間打仗,不下車直接打。西方也有車,把戰士拉到前線下來格鬥。中國的戈帶鉤子很便,一勾把對方勾下來。
大海航行靠舵手,舵是中國發明的,公元前後在廣州博物館擺著一個陶船模型,後面就有舵。西方到11世紀在歐洲荷蘭那兒的稅收才發明了舵。到了13世紀歐洲用舵開始多一點,以前這個船尾有兩個長的漿控制方向。中國有舵,還有帆,槓桿作用船可以馬上拐彎。這些在日常生活的語言裡面不大說得到,就得看書。書是精神寶庫,我們看了書之後知道中國古代這麼偉大,古人的血液還在我們身上流淌,我們的愛國感情、文化自信就增強了。
謝謝大家!
TAG:北京閱讀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