遙遠的日不落, 被鄭和擊沉的中國大航海時代!
原標題:遙遠的日不落, 被鄭和擊沉的中國大航海時代!
彈冠相慶
大航海時代開始之前,中華帝國本可以成為日不落帝國。
當時中華民族的海洋勢力十分強大,無可匹敵,足以讓炎黃旗幟飄揚到世界的每個角落。而此時西方還剛剛從中世紀的噩夢緩緩醒來,並不強大。
但大明王朝卻主動放棄了廣袤的海洋,甚至聯合剛剛崛起的西方國家,對萌芽的海上中華進行政治、經濟和軍事上的圍剿,將海上中華逼為海盜,甚至絞殺。
1407年九月初二,大明國首都南京充滿了節日般的歡樂。
遠航歸來的鄭和,在這裡舉行了隆重的獻俘儀式。當著文武百官和各國使臣的面,鄭和將其在南洋舊港擒獲的海盜首領陳祖義等三人獻給朝廷。永樂大帝朱棣下令即刻處斬,「諸夷聞之震懾」。
舊港,就是現在印度尼西亞蘇門答臘島的巨港,位於馬六甲海峽南端,是控制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戰略要地。在官方的史冊中,陳祖義伏誅被看做是大明王朝揚威異域的一大勝利。「帝大悅,爵賞有差」(《明史》)。在擒獲陳祖義戰役中有功的舊港僑領施進卿,被任命為宣慰使,為從三品。
在一片彈冠相慶之中,包括在後世的普遍稱頌聲中,大多數人都不曾注意到:劊子手的鬼頭刀,不僅斬下了陳祖義的腦袋,而且也斬下了海洋中華的希望。
逼上「梁山」
海盜的產生,根源上來源於朱元璋的禁海令,朱元璋「片板不得入海」的嚴厲海禁政策,正式頒佈於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先後撤除泉州、明州等市舶司,並且嚴禁一切私人海外貿易。其原因,就在於朱元璋認為貿易、尤其是海外貿易,是破壞大明國安定團結的不穩定因素。
出身農民的朱元璋的宏偉理想,是將全國變成一個大村莊,以農立國,不因富裕而生異心,不因遷徙而生動亂。他不僅頒布海禁,實際上也實行「陸禁」。根據大明律,任何人要離開自己的戶口所在地,都必須先向政府申請通行證(「路引」)。路引上標明外出者的年齡籍貫,外出理由和目的地以及出門和歸來時間。而離鄉不回的「逸夫」,其刑罰就是死刑。全國民眾都被捆綁在戶口和土地的枷鎖下,大明國其實就是一個大型勞改農場。
一刀切的政令,試圖以犧牲沿海的民生作為穩定的代價。但東南沿海往往地少人多,實際上不可能依賴單純的農業。比如福建,「田不供食,以海為生,以津舶為家者,十而九也。」 (《天下郡國利病書》)
政府的高壓,幾乎使「海盜」成為沿海民眾再就業的唯一出路,老百姓吃飯的問題,從來都比天還大,政府如果無法解決,民眾就會自行解決,這來自人類求生存的天賦本能。
明代200多年,海患不斷、海盜不止,其實,很大程度上就是政府的海禁政策一手刺激而成的。弔詭的是,明清兩代中國「海盜」,所常用的旗幟,都是繪著神靈的色彩艷麗的旗幟,並非西方那種骷髏頭加利刃、代表死亡的黑色旗幟。中國的所謂「海盜」們,寫在旗幟上的都是謙卑的祈求,平安、溫飽,都是些草根階級最為渺小而瑣碎的「夢想」,如此而已。
東南亞的華人早在朱元璋時代就發展出了不容小覷的武裝力量。《明史》記載道,在1373年(洪武六年),占城(今越南中部)國王就攻擊了「自稱元帥」的中國「海寇」張汝厚、林福,「賊魁溺死,獲其舟二十艘,蘇木七萬斤」,可見其實力相當龐大。
斷絕去路
但流落異國他鄉,謀生本就艱難,加上背靠著一個敵對的祖國,這種在本土之外發展出來的武裝力量,本來是可以作為一個民族對外拓展生存空間的先鋒乃至主力。西方的葡萄牙、西班牙、荷蘭及英國都是如此,但是,中國卻走向了完全相反的一條路。
明成祖朱棣在血雨腥風中奪得皇位之後,不但繼承了海禁政策,在手法上也翻新了,不是單純的「關門」,而是開門出擊,打擊海外的僑胞勢力,對一切可能危及帝國及其本人地位的力量,「雖遠必誅」。
他在剛剛奪得政權的時候,就發布了一個詔令:「中國之人逃匿在彼者,咸赦前過,稗複本業,永為良民,若仍恃險遠,執迷不悛,則命將發兵,悉行剿戮,悔將無及。」(《明太宗實錄》)
嚴厲的追殺令,只喚回了800多海外流民,更多的人依然選擇了用腳投票,飄零海外。其實,安土重遷的中國百姓,飄零海外也是無奈選擇,如同一部海洋版的「逼上梁山」。
鄭和下西洋之前,中國人經過數百年的拓殖,已經將東南亞變成了中華大陸刺向大洋深處的一柄尖刀,橫跨太平洋,直達馬六甲,伸入印度洋。而彼時,西方的大航海時代尚未開始。
鄭和下西洋,只凸顯了航海技術層面的偉大,卻鑿沉了本可遨遊全球的「海洋中華」的巨輪,斷送了銳氣勃勃的海外華人群體,雖然是政治壓倒經濟的偉大,卻令數百年來和平、富庶、充滿朝氣的中國海疆成為海上墓地。
當「海盜」陳祖義在帝國的偉大首都被砍下頭顱時,官方史書照例瞎說「海道從此清寧」。實際上,即使在羸弱的宋代也十分「清寧」的中華海疆,從此多事,「海盜」「倭寇」「外夷」紛紛踏浪而來,中華帝國罕見的「海盜」時代開始了……
※古代也有男皇后 哪個皇帝愛好如此重口味
※為了奪得隋煬帝的妃子, 李淵起兵造自己表弟的反
TAG:屎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