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觀垂釣者,乃悟欠思量——2018年優質課賽講有感
漁舟唱晚
於秋旋
00:00/04:08
曾一度猶疑不知賽講之花落誰家,待一切塵埃落定,几絲驚詫襲上心頭,來不及品味個中緣由,便潛入教材研究中難以自拔。
此次賽課我執教的文章是《陋室銘》。這篇文章可稱其為初中語文教材的「釘子戶」(笑談)。我十四年前執教過的人教版語文教材以及十四年來一直執教的蘇教版語文教材中皆有此篇。所以無論是經驗豐富的教學前輩還是剛入行的後起之秀,都對此文了如指掌。面對此種情況,我不禁壓力山大,但山大之餘還是將課本教參細細研讀數遍。可是在設計教學時又一次陷入猶疑之中:文言文的朗讀、翻譯是重點,在設計中要不要體現?如體現必須先讀再譯,而後悟出主旨,無甚新意。如不體現,那教學重點如何敲定?有同事提議:「何不在隨文學習時融入翻譯呢?」但又有同事獻疑:「無學生配合,這些知識零零碎碎,十二分鐘豈能夠用?」我又細細研讀教材,發現課下注釋極為詳盡。不放心之餘又利用早讀二十分鐘,讓兩個班的學生進行了讀和譯,不僅順利完成任務,而且我還就使動用法(勞:使……勞累)、賓語前置句(何陋之有?)、白丁為何指平民(古代人們按照地位等級穿不同顏色的衣服,黃色最為高貴,紅紫為上等,藍綠次之,黑褐為最低,平民則穿白色衣服,所以白丁指平民。)等知識進行了講解。如此實施一番後,想來《陋室銘》一文課堂設計五個環節:讀其韻、知其意,悟其情、明其法、誦其文必能完成,便如此設計之。
在設計時我依據以前學生的學習情況預設了兩處精講:一個主旨表達處:表達作者高尚情操的兩個詞語「高潔傲岸、安貧樂道」,學生不太理解意思。我又補充了解釋,「高潔傲岸」多形容眾多污穢中的純潔,即作者一身傲骨,雖被貶,但絕不向困難低頭、向惡勢力屈服。「安貧樂道」形容人為了自己的信仰或理想的實現,寧願處於貧困惡劣環境中,而本文作者劉禹錫寧願身居陋室也要堅守自己的信仰,正是高潔傲岸、安貧樂道的具體體現。另一個在寫法探究處:文章運用了類比的寫法,用「山、水」類比「陋室」,用「仙、龍」類比「德馨」,用「諸葛廬、子云亭」類比自己的陋室,暗示陋室因「君子居之」而不陋。學生易將「類比」與「對比」混淆,此處我講解了「類比」和「對比」的概念。「類比」是將相同類別的事物放在一起進行比較,而「對比」則是將相反的兩種事物或一種事物相反的兩個方面放在一起進行比較。又以剛學過的《阿長與》一文為例,作者對阿長的憎惡與感激這兩種截然相反的態度就形成了對比,從而突出阿長為「我」買來《山海經》後,「我」對阿長的發自肺腑的感激之情。為了體現對學生知識面的拓展,我在「知其意」環節也對「白丁為何指平民」這一問題進行了介紹。可第一次試講下來,居然用了將近十八分鐘,比規定時間超出了五分多。也許是臨近比賽,時間緊張,內心又比較焦慮,狀態不佳吧!我在修改壓縮時直接將這幾方面刪掉。未曾想這樣的設計,雖然迎合了時間要求,卻未能做到去偽存精,反而將最能體現自己對教材獨特深刻的見解,課堂教學中切實致力於學生能力提高的內容去除了,賽後想來實在是欠思量啊!
但反觀這節課的設計也有值得欣慰之處。課前導入從簡介劉禹錫進入,並提出「相信學完文章,一定會對劉禹錫有深刻的了解。」隨後在「悟其情」、「明其法」環節都緊緊圍繞劉禹錫的高尚節操展開。最後一個環節設計「議其人」讓學生選擇(不選擇)物品為劉禹錫裝扮陋室,並談理由。試講時,此環節學生活動踴躍積極,而且能夠結合文章內容進行分析闡述,從而深刻的體會到了作為「詩豪」的劉禹錫面對貶謫的曠達樂觀、遭遇不公的淡定安然、蔑視權貴的不屈不撓的精神境界,不僅使學生更深層次的了解了劉禹錫其人,也體現了教學設計的呼應連貫。另外我對「銘」這種文體的特點也進行了符合學生認知特點的滲透,如銘文的音韻和諧,並結合晉代陸機《文賦》中的這句話:「銘,博約而溫潤」。引導學生從「博約」一詞入手理解銘文在言辭簡約、概括力強的同時又意蘊豐富這一特點。(溫潤指溫和柔軟,使人感到親切,我以為劉禹錫寫作此文時被貶為和州通判,身處偏僻荒遠之地,一再受到排擠打擊,憤而提筆揮就《陋室銘》,所以實難溫潤。)
賽罷第二天,我在cctalk直播中細細品味三位大咖老師的課堂教學:強老師博學靈動,尚老師儒雅獨特,劉老師清麗自然。雖頗有「坐觀垂釣者,徒有羨魚情」之感,但也深刻的領悟了惟有深入的研析教材,個性的解讀教材,精細地設計教學,才會獲得「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獨特體驗!
策劃
黃 敏
編輯
張品品
推送
薛帥樂
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