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八大窯系——建州窯系

八大窯系——建州窯系

宋代建窯 ·天下茶盞第一窯

吳雨哲正上生古陶瓷沙龍

[一]

為什麼說建窯是天下茶盞第一窯

古代燒制茶盞的窯口很多,唯有建窯將茶盞燒出了極致。

日本鎌倉大佛次郎私藏---建窯彩斑建盞

唯有建盞

將胎土,器型,釉色都做到了與茶最緊密的對接。

北宋蔡襄《茶錄》中寫到「茶色白,宜黑盞,建安所造者,紺黑。。。」,這裡說道了釉色-紺黑,」黑「適合表現茶湯,與白沫形成反差,便於」鬥茶「時的觀察評判。文中還寫道「其坯微厚,熁之久熱難冷,最為要用......」這裡說的是胎土。建盞坯厚但不緻密,胎中有很多孔隙,有很好的隔熱作用。保溫效果好的同時,還不至於沸水沖點燙手。

不僅厚,還堅硬。鐵胎,抗擊打。建盞在點茶過程中都要用茶筅攪拌、擊打。換成影青盞一不小心就敲破了。並且影青盞色淺,也不利於茶湯的表現。所以蔡襄又說了「其他處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盞,斗試家自不用。」在宋代,也有散茶的沖泡法,適合影青茶盞。但和鬥茶還是兩個範疇,兩條系統,不可混談。

器型上,用來鬥茶的建盞都是束口盞,口沿下方1厘米左右向內凹,器型上就這麼一點看似簡單的小變化,卻解決了斗、飲上的兩個重要功能。第一,在向盞內注入沸水的時候,這條束口能有效防止沸水翻出盞外,有回水的功能。第二,在飲茶時,外壁這道內凹正好和下唇吻合,用當今工業造型設計的語言描述就是」符合人機工學「。古代窯工,往往會用最簡單的辦法解決最根本的問題。這是用時間擊打出來的智慧,無法超越。

唯有建盞

上至天子下至庶民推崇備至。

皇帝親自為建盞著作。宋徽宗《大觀茶論》有云:「盞色貴青黑,玉毫條達者為上,取其煥發茶采色也」。不僅如此,徽宗還用建盞表演分茶之事,茶宴群臣。在那個年代,皇帝就是超級巨星,全國人民都是他的粉絲。尤其還是一個這麼文藝的皇帝。他喜歡什麼,全國就風靡什麼。在宋代,全國風靡用建盞鬥茶、吃茶也是事實,幾乎所有的宋代名流都留下過讚美建盞的詩詞。蔡襄、蘇東坡、米芾、范仲淹、蘇轍、黃庭堅、歐陽修都寫過。寫的什麼,以後在《建盞的歷史地位》章節中細講。

宋徽宗趙佶《文會圖》

也唯有建盞

將茶文化演繹到了一個巔峰┄「鬥茶」。

古代燒好茶盞的窯口非常多,唐代有邢窯、越窯,宋代還有耀州窯、定窯、饒州窯。但無非就是用來品飲。唯有建窯是用來鬥茶的,也唯有建窯可以用來鬥茶。茶師們在鬥茶的過程中銷售茶葉,促進茶品質的提升。茶與建盞的發展,將茶的日常品飲演變成茶的競技遊戲,在競技中分勝負、等級,在競技中將茶與盞進化到了極致,將茶的文化演繹到了一個巔峰。

唯有建盞。

[二]

建窯概況

建窯,即建州窯。位於福建省建陽市水吉鎮的後井、池中村一帶,唐宋時期隸屬建州,故稱建窯。創燒於晚唐,繁榮於兩宋,衰落於元末。窯群眾多:蘆花坪、牛皮侖、庵尾山、營長墘、大路後門、源頭坑等。所燒茶盞在宋代獨步天下,暢銷大江南北。

瓷器燒制離不開三要素:水、燃料(柴或煤)、土(瓷土),這三者在瓷器燒制過程中都需大量使用。所以古窯址在選址上基本都有一個共性:靠近河流+靠近山林或煤場+靠近能燒制瓷器的瓷土礦。三者缺一不可,要不燒製成本都將大大提高。靠近河流還有一個重要原因:運輸。這麼重的商品,走水路顯然更明智。圖中的池中村、後井村一帶就具備了這樣的條件。而且這裡的瓷土含鐵量極高,這是全國其它地方所沒有的,所以建盞只能在這燒,其它地方燒不出來。一樣,饒州窯的優質高嶺土能燒出「饒玉」,其它窯口就燒不來。一方瓷土造就一方名窯。是這裡的瓷土成就了建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宋朝 的精彩文章:

此人自稱詩翁,皇帝召他御前獻詩,結果半天寫不出,下場太逗了
值得收藏!宋朝絕句也一樣有趣,這些經典你不讀就可惜了!

TAG:宋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