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上的琅琊:王朝與豪族的恩怨

歷史上的琅琊:王朝與豪族的恩怨

最近根據海宴同名網路小說改編的《琅琊榜》正在熱播,講述了「麒麟才子」梅長蘇才冠絕倫、以病弱之軀撥開重重迷霧、智搏奸佞,為昭雪多年冤案、扶持新君所進行的一系列鬥爭。

不知道海宴寫此小說是不是受了東晉王導和司馬睿的史實啟發,將故事放在琅琊,而琅琊王氏確實輔佐過司馬睿振興山河、復興晉朝。

琅琊王司馬睿:亂世中撿大便宜

琅琊是現今山東臨沂以及青島、諸城、日照一帶,歷史上曾有琅邪邑(縣)、琅琊國、琅琊郡、琅琊道,司馬睿就是曾為琅琊王,這裡是他的龍興之地。

司馬睿生於洛陽,他的祖父叫司馬伷,是司馬懿的庶子,被封為琅琊王。晉出六路大軍滅吳時,司馬伷出任東邊一支的統帥。平吳後,因立有大功,被封侍中、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並督青州諸軍事等一些職務,地位相當顯赫。司馬伷死後,由其長子司馬覲襲爵琅邪王,不過司馬覲一生碌碌無為。290年,司馬睿15歲的時候,父親去世,他依例襲了琅琊王。

在洛陽,司馬睿交結了王導。王導,字茂弘,出身於北方頭等士族的琅琊王氏,公認的名士領袖王衍是其族兄。王導預見天下將要大亂,為利用司馬睿而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負,勸說司馬睿離開多事的首都回到封國,足智多謀的王導遂成為司馬睿深為信任的謀臣。

晉武帝司馬炎去世後,晉惠帝司馬衷繼位,他就是那個「何不食肉糜」的皇帝,根本無力駕馭政局。皇后賈南風閱盡人間春色後,想獨攬大權,發兵殺死掌控朝政的外戚楊駿,引發史上的「八王之亂」,統治階級內部為爭奪最高權力展開了極端殘酷的攻殺。

司馬睿在皇室當中,屬於比較疏遠的,父親在皇族中是庸碌無為者,在諸王爭權中毫無優勢可言。因此,在八王之亂中,他沒有什麼野心,倒是落得個看戲的份,眼看著司馬氏的王一個個被誅殺。

他的鄰居,血統上更疏遠的東海王司馬越有野心,而且還拉他入伙,後司馬睿被封為平東將軍、監徐州諸軍事,留守下邳,被挾裹到這爭權奪利的大潮中。

匈奴劉淵起兵入侵後,中原局勢惡化,當時,司馬越想在江南培植自己的勢力,作為日後的退步之路,便派親信司馬睿南渡長江。永嘉元年(307年)七月,司馬睿移鎮建鄴(今南京)。永嘉五年(311年)五月,司馬睿被封為鎮東大將軍,成為江南地區的最高行政長官,在這裡建立了自己的根據地。

同年,專政的太傅東海王司馬越病死,匈奴大軍攻陷洛陽,晉懷帝司馬熾被俘,隨即在平陽遇害。坐鎮長安的晉愍帝司馬鄴下令司馬睿、劉琨等率七十萬大軍分三路合擊平陽。結果身為此戰主力的司馬睿在士族的鼓動下抗命不遵。建興四年(316年)長安失守,晉愍帝死,西晉滅亡。

晉愍帝遇害的消息傳到建鄴,司馬僚屬紛紛上表勸司馬睿即皇帝位。建興五年(317年),司馬睿於建鄴即位稱帝,這就是晉元帝,東晉王朝正式建立,改元建武。建鄴為了避愍帝司馬鄴的諱,改稱建康。司馬睿宣布大赦天下,文武百官都官升二級,司馬睿重建和中興了晉室。血統上相對疏遠,本來也沒有多少野心的他,可能做夢也沒有想到自己會成為皇帝,真是揀了個大便宜。

左右逢源造就中國第一豪族

司馬睿能當上皇帝,主要得力於以王導、王敦等人為代表的北方門閥士族的支持,尤其是琅琊王氏的鼎力扶持。

要知道,司馬睿初到建鄴時,吳人根本沒把他當回事,一個多月都沒有人去拜見他,這讓他感到很尷尬和失望,索性「以酒廢事」。王導和王敦出身於天下第一號豪門大族,非常具有號召力。他們審時度勢,覺得司馬睿大有可為,就鼎力扶持他。

他們利用三月三民間集會之機,與其他社會名流畢恭畢敬地騎馬跟在司馬睿的身後,以反襯司馬睿的崇高地位。江東世家大族的頭面人物紀瞻、顧榮等人看到這種陣勢後,無不對司馬睿望風歸服。然後,司馬睿依王導之計,許江南名士顧榮、賀循等人以官職,使得江南大族紛紛擁護司馬睿。

鑒於王導、王敦兄弟的鼎力支持,司馬睿也是投桃報李,封王導為尚書,掌管朝內的大權;又讓王敦總管軍事。王家的子弟親信一時布滿朝中,王敦的親哥王含為衛將軍,掌管軍隊;在地方上,重要州的負責人全換成同一族的。比如王廙為荊州刺史,王廙死後,換成王舒;王彬任江州刺史;王邃為徐州刺史等等。整個東晉大地掛滿了「王」的族幟。當時,民間流傳這樣著一句話,叫做「王與馬,共天下」,意思是說東晉的江山是王氏與司馬氏共同擁有的。

那麼王導和王敦為什麼有如此大的勢力,居然可以號動天下?因為他們是出身琅琊王氏,這琅琊王氏是一個宰相輩出的家族,這是一個橫跨漢代和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簪纓世家,是中國的第一豪族。

文獻上說:這個家族子孫繩繩、瓜瓞綿綿,有「卧冰求鯉」的至孝王祥,有號稱清談領袖的名士王衍,有一手開創東晉半壁江山的名相王導,有曠古絕後的大書法家王羲之,還有為頻繁更替的南朝新皇傳遞玉璽的王氏群像……他們共同演繹出來的一部家族史,宣示著一個「不王而王」的至深哲學。

一般都認為,琅琊王氏的開基始祖是西漢的王吉,要是更遠一點追溯,王吉是戰國時期秦國名將王翦的第九世孫。王吉官至諫議大夫,是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後興起的一代純儒,為了倡行經學和禮制,他廉正敢諫,屢經挫折而不悔,在當時和後世產生過較大影響。王吉之子王駿、孫王崇在西漢末年都曾位登三公,他們祖孫三人創造了琅琊王氏興起之際的短暫輝煌,蓄積起了為時人稱道的「累世之美」。以致魏晉時候的琅琊王氏,在向別人介紹自己時,都會帶著十分自豪的口吻說:我是「漢諫議大夫吉之後也」。

另一個讓琅琊王氏名動天下的是王祥,他歷東漢末年、曹魏、晉初三個階段,官至太尉、太保。他以孝著稱,憑著「卧冰求鯉」的舉動而入選《二十四孝圖》,更憑著這一聲名開啟了琅琊王氏長達三百年簪纓世家的歷史。

到了西晉,接力琅琊王氏的是兩個牛人——王戎和王衍,他們是堂兄弟。王戎西晉時官至尚書令、司徒,是「竹林七賢」之一。王衍歷任尚書令、司徒、司空、太尉等職,號稱西晉上流社會的清談領袖。在「八王之亂」的政治背景下,他們左右逢源,長袖善舞,奠定了琅琊王氏頭等門閥士族的地位。

有學者認為,司馬越派琅琊王司馬睿為安東將軍,都督揚州、江南諸軍事,坐鎮建鄴(今南京市),是王氏兄弟策劃於密室之中,王曠、王敦、王導都參與了,王曠是王羲之的父親,他首倡其議,王敦助其謀,王導具體主持其事;其次,司馬越的妻子裴妃很贊同這種安排,她在王氏兄弟與司馬越之間起到了一個橋樑的作用;最後,由司馬越和王衍拍板決定。

由此可見,在亂局之中,琅琊王氏已經排好了兵,布好了陣,培養出了一批有生力量,具有左右時局的能力,為世人所清醒認知。所以司馬睿南渡之後,王導和王敦來抬司馬睿的抬庄,司馬睿才得到江南士族高門的支持。

至於司馬睿本人,有些懦弱,他也非常清楚,要是沒有琅琊王氏及其他門閥大家族的支持,也會坐不穩皇位,王氏的向背,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司馬睿統治的命運。所以,他也只能接受這種「王與馬,共天下」的政治結果。

可以想見,司馬睿這個皇帝當得多麼的憋屈,自己名為天子,號令卻不出宮門,漸漸憂憤成病,卧床不起,最後帶著無窮的憤恨和幽怨撒手西去,終年47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晉 的精彩文章:

華夏第一支名門望族,千百年來名人不斷,一手成就東晉開國皇帝
東晉門閥——琅琊王氏

TAG:東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