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王維描寫情思的兩首小詩,情是這麼濃,理也是那樣深

王維描寫情思的兩首小詩,情是這麼濃,理也是那樣深

唐代大詩人王維不僅號稱詩佛,而且詩書畫樣樣精通。他十幾歲就闖蕩京城,寫下了「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立刻享譽京城。他十九歲中了進士,二十九歲時狀元及第,官運亨通。後來遭到貶謫,便逐漸地歸隱山林開始參禪信佛。

王維很小就有膽識,那時記載山中有石膽吃了可以長壽。知縣便讓人去找,其實知縣是在做夢,百姓們當然找不到。知縣就污衊他們私藏石膽,立刻抓進監獄。小王維見鄉親們受苦,就靈機一動撿了幾塊石頭交給知縣。知縣大怒要處罰他,王維卻坦然自若地說:「龍和鳳書上也都有記載,可您能找到么?」知縣無話可說,只好收回命令,放出被關押的鄉親。

王維一生寫了很多詩,尤其是他的絕句更是出類拔萃。我們都讀過他的《相思》,「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 其實除此之外,下面這兩首描寫相思的詩也很精彩,情深意濃,值得回味。

伊州歌 王維

清風明月苦相思,盪子從戎十載餘。

徵人去日殷勤囑,歸雁來時數附書。

秋夜曲 王維

桂魄初生秋露微,輕羅已薄未更衣。

銀箏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歸。

第一首詩中,清風明月本來不相干,詩人卻用來比喻天各一方的情侶相思之苦。你真是浪蕩啊,從軍很久了也不回來看我。出征時我再三叮囑你,鴻雁南歸時,千萬要托它多捎幾封家書啊!

詩人以怨婦的語氣,彷彿向周圍的人輕聲訴說,話里有憤恨,有思念,更有一種擔心。她可能猜測了很多種情況,為何丈夫很久沒有回來,也沒有託人捎帶書信。可能是路途遙遠,交通不方便;可能是時間久遠,沒有共同的話題,不知從何說起;最擔心的不是他忘了自己,也不是自己將會再遭多少罪,而是怕他在外面有什麼閃失。

雖然嘴上罵他浪蕩,心裡卻更多的是擔心。詩人用樸實無華的語言,簡簡單單的生活畫面,三言兩語就簡潔地描寫了人物的內心感受,勾畫了她吃苦耐勞、堅貞不渝的性格特點。

這樣的情景我們難道不是很熟悉嗎,親人在外,可能是出差辦事,可能是出國留學,可能是參軍作戰。沒有書信回家,家裡自然很擔心。但也許是在外面的人有苦難言,怕說出來家裡人更加擔心,於是就把那些傷心的話埋在肚子里。

第二首詩先寫秋夜的景色,再借景抒情。桂魄(月亮)、秋露、夜寒、衣單、空房,這幾個關鍵詞就把獨守空房的思婦的內心情感烘托得淋漓盡致。這還不夠,再從動態的效果去強化,漫漫長夜裡滿懷深情不停地撥弄銀箏,心中害怕獨守空房,不忍進屋睡覺。

既然是空房,彈琴又給誰聽,難道是月亮,莫非還有自己的影子? 當然不是,越是花好月圓之夜,越是思念更切。她只是在回想當初為親人彈琴時,那種美好的畫面以及愉悅的心情。雖然親人遠離,卻睹物思人,依然覺得親人就在身旁,怕琴聲驟停,人也消失;怕夢乍醒,更加痛苦。

王維一定是有強烈的感受,才能在第一首詩里想到用「苦相思」和「殷勤囑」,在第二首詩里用「未更衣」和「不忍歸」。殷勤囑也許很常見,未更衣則更加細膩動情,因為天寒衣單,更能想到遠方的親人,擔心他們不會添衣,是否受涼,一顆真心躍然紙上。

其實我們再仔細品來,深挖下去,還會發現王維秉承他一貫的詩風,詩中不僅有畫,一定還有禪意。第一首,清風代表浪子和徵人,到處飄逸,無處安放;明月代表家鄉,無論在哪,一抬頭就能在夜晚看見它;也無論遊走何方,家才是最溫暖的可以永久停泊的港灣。

第二首,桂魄(月亮)反而成了引起相思的導火索,琴聲代表內心的訴說,空房代表孤獨和寂寞,衣單則表示思念更深,願意同甘共苦。

我們還可以把這兩首詩結合起來看,好像舞台劇的上下半場,先是分別不久,心裡惦記,止不住就說給人聽。可是次數多了,人們就厭煩了,就像魯迅筆下的祥林嫂,人們開始是同情,繼而是嫌棄。所以下半場女主人公就更加孤單,無人訴說,只好在月下獨奏,望影自憐,對月傷悲。

王維有一首詩《鳥鳴澗》這樣寫道,「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我們不怕詩佛笑話,把它改編一下作為此文的結局:月出驚閨婦,夜靜思親苦,人閑盼家書,衣單問歸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雲水心語 的精彩文章:

宋江攻打曾頭市不留活口,為何在祝家莊卻較仁義
持而盈之,不如其已,《道德經》講述如何收放自如

TAG:雲水心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