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不會「出帖」終是「書奴」

不會「出帖」終是「書奴」

書法作為一種藝術,光是「入帖」,那是不可能大有作為的,必然要在鑽進去的同時,還要跳出來,那就是既要「入帖」,更為重要的還要「出帖」。入帖並不太難,只要勤學完全可以學會。但是說到出帖,這就意味著成家,就是說要自成一家之法,至少要形成自己的風格和面目,這個難度當然是很高的。難度固然高,但也不是不可達到的。

下面列舉不能」出帖」的三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

當找到了與個人氣質相近的字帖後,一味陶醉,猶如進了安樂窩,多年不離,經久不換,忽略了向那些雖然風骨相近(包括風骨相近的不同書體)卻面目各異的作品學習,產生頑固的抗外性,放棄了那些本來可以吸收的營養,形成極度「偏食」,自然難以「出帖」。

不會「出帖」終是「書奴」

第二種情況:

明明選定的字帖與個人氣質迥然不符, 但深受「不可隨意改帖」的約束,硬著頭皮寫下去,乃至數年寒窗,日日幕習,點畫默通,看見自己喜歡的字也不敢稱好,因與「帖」不符.久而久之,自身氣質特長被長期壓制,日見萎縮,執筆之手早已為他人所驅,書中無我,欲改何易!只好伏首就範.既摧殘了自身的氣質,又泯滅了自身的情感,年年依樣、千紙一類的「館閣體」,就是削足適履的典型.有如魯迅所說:站慣了的奴才是不敢在主子面前就坐的,與前一種一樣,他們的所謂「書法」,只能被人貶稱「奴書」

不會「出帖」終是「書奴」

第三種情況:

不善於從生活中汲取養料(生活是藝術的源泉,各種氣質類型的人都可以而且應該在生活中發現前人沒有發現的美,並根據自己的氣質特長,有選擇地融匯在書法藝術中。)

不會「出帖」終是「書奴」

針對這樣的情況,因此胡問遂先生於「出帖」提出四點解決方法:

破立重思想:人帖強調繼承傳統,出帖則要求推陳出新。在這先後離合之間,說明了藝術貴乎獨創的普遍規律。藝術的獨創,首先是思想的解放,對古人成就採取批判的態度,而不是全盤接受。

剖析在精研:對古人不迷信,不泥古,只是在出帖問題上邁出了第一步。至於具體到孰優孰劣、應取應舍,那是認識問題不斷深化的結果,因為對某一家的評論,不論如何抽象,總是有所見而後才有所指的,而這種所見所指是必須經過不斷研究之後才作出的。

勢變形自異:李邕有兩句警告學書者應該自立成家的名言,他說:「學我者死,似我者俗。」這說明學古人是不能一味模仿的,特別是不能照搬照抄,藝術貴乎獨創,所以歷來就有「出主人奴」之說。

增損有極限:藝術作品強調有風格,要求有個人面目。其實風格面目是人人皆有的,它好比人的面貌,一樣的耳目口鼻,由於生得高低大小,遠近闊狹,因此有的就顯得平庸,有的就顯得俊美,有的醜陋,有的奇偉。書法強調自成面目,要求作品與眾不同,一望宜人,或者驚心駭目,引起人們無窮的聯想,予人以美的享受。

陸放翁教他兒子作詩,說了一句發人深省的話,他說:「若要作好詩,功夫在詩外。」這是至理名言,願與愛好書法的青年同志們共勉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易 的精彩文章:

不要忘了,「琅琊王氏」還有這麼一號人物!
這本書是有怎樣的魔力,讓毛澤東讀了24年?

TAG:書法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