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北京急診醫生:人生要能重來,死也不幹這行

北京急診醫生:人生要能重來,死也不幹這行

痛苦比成就感多太多了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 

杜紹斐(ID:shaofeidu)


作者: 豪七





如果上天能給一次重來的機會,我一定不做醫生,準確地說,是不在中國做醫生,特別是急診科的醫生。



8年本碩、15年資歷


年入十幾萬



國人眼裡,醫生是高學歷、高收入群體,有工資、獎金、福利、紅包、回扣,工作又穩定,社會地位高,受人尊敬,教人羨慕等等。


 


事實是,這話放美國醫生身上合適,中國醫生,滿不是那樣。


 


2017年美國急診科醫生平均年收入為33萬美元,換算成人民幣214萬,而我,一個工作了十五年的北京三級醫院急診科主治醫生,年收入不到20萬元人民幣。是的,您沒看錯,不到20萬,這裡面包括工資、績效獎勵、住房補貼、過節加班費、夜班費、年終獎等醫院發的所有收入,而且是稅前!

 


再把扣稅、扣三險一金等加上,真真到手的更少。平均到每個月,也就一萬五左右。


 


要知道,這可是在北京,平均房價6萬的北京,房價比肩紐約洛杉磯,醫生收入卻只有人家一個零頭。


 

要是醫生好培養,屬於技術含量低的工種,倒也罷了,問題是學醫難度大,要求高,投入和收穫完全不成正比。


 


像我,全國排名前十的醫科類大學畢業,本碩八年的心血管專業碩士,讀完書已經26歲,如果學的是計算機專業,這時候起薪已經十幾萬向上了。


 


但等待我的是三年的住院醫師規範化培訓,這三年期間沒有節日可休,春節也得在崗,培訓第二年,我父親病重,想請三天假回老家探望,領導說除非我父親病死了,否則回來就罰多干一年培訓,我不敢回,等到父親去世的消息傳來,才回…



這段經歷,是我一輩子永遠的痛。




而且規培期間,工資低得感人——月入三千(十二年前),除了房租和基本的生活費用,啥也剩不下。


 


即使今天,規培住院醫生的待遇依然很不堪,高點的月入七八千,低點的六七千,這個收入,你要是在北京租房住,恐怕還得倒貼。

 


捱過規培後,月入漲到了四千,幹了十二年後,漲到現在的一萬五。


 


我今年四十歲,唯一的欣慰就是趕在06年在北京買了房——依靠家裡人借錢支持。否則,靠我這點收入,妥妥的給房東打工的命。


 

有人說了,你們可以收紅包啊,嗯,外科主刀醫生、知名專家收紅包的現象確實是存在的,但和我們急診醫生挨不上,我們接觸患者的時間短暫,搶救完大多收入院,由專科醫生接手,病情輕的就直接回家了,不與患者及家屬有長時間接觸,自然沒有人送紅包了。


 


有時候,我會羨慕那些可以收紅包的醫生和科室,這種想法很不道德,唉,都是窮鬧的!




沒日沒夜


加班無底線




病人不可能因為過節就不生病,別的科室節日期間可能不收病人,也沒有門診,但急診科絕對離不開人。



 


所以自從進這行,就註定了與節日無緣。今年春節七天假,我就休了三十和初四,值了兩個白班、兩個夜班(白班8小時,夜班16小時)。


 


十五年來,年年如此,不是三十就是初一值班,虧欠家人太多。


 


急診科每個崗位由四個醫生倒班,每人白班、夜班、休息一天,這麼四天一個循環,全國的公立醫院都是這個設置。一個蘿蔔一個坑,你歇了,別人就得連軸轉。


 


有人說了,你們有節日加班費呀!是有,一個白班100元,夜班150元。春節期間,我拿了250元加班費(加班費只算三十到初二)。


 


我願意倒貼這些錢,只要能像大家一樣,享受假期,陪孩子過春節、國慶節、中秋節,陪家人出去旅遊。


 


年假,確實是有的。像我,十五年工齡,能享受十天年假。但你休假了,另外三個人就得天天輪班,補你的坑,下回別人休假了,你同樣得義務補別人的坑。這樣等於沒休假,全是坑。


 


平常日子,只要上班,就得加班。準點下班是天方夜譚,交接病人、消毒、排隊洗澡,怎麼也得費上一兩個小時,碰上難纏的家屬、危重搶救的病人,那就沒點了,我試過從早八點上到第二天下午五點才走,下班的時候想吐,腦子裡有滴答滴答的聲音,皮膚的觸覺麻掉,感不到疼痛。


 


有趣的是,這種情況下,我不止一次聽到病人的抱怨,「有病人等著,怎麼醫生還吃飯啊,醫生還休息瞌睡啊?」——醫生最好是機器人,通上電就行。


 


這種加班當然是免費的,《勞動法》對我們完全無效。下班後還要擔心自己有沒有漏診誤診,會不會被告。


 


因為經常加班、上夜班,我的同事多有未老先衰、掉頭髮、白頭髮、腰椎間盤突、胃潰瘍等職業病纏身。一位年輕的女同事,因為累出了乳腺癌,不得不離開急診崗位。




挨打挨罵


家常便飯




「挨打挨罵,家常便飯。」「一天不挨罵,算正常;隔天不挨罵,就算不正常。」這是我們急診科同事的口頭禪。


 


是人就會生病,生病就得看醫生。


 


干醫生這行,接觸的患者三教九流,什麼樣都有,這裡面多的是素質低、不講理、自我中心、動輒喊打喊殺的傢伙。


 


而急診科更是重災區,找上門來的多是自認為病情緊急、事關存亡的患者,人一著急,容易失去理智,看誰都像是存心害他的,於是衝突就來了。


 


事實上,來看急診的人相當一部分不是真有急性病,而是單純不喜歡等,不喜歡去普通門診排隊,這就違背了急診急救原則。


 


有那北京大爺,犯心悸一年多他不著急,在急診等了五分鐘就當場炸了罵娘的,「我掛的急診號,你就得先給我看,我一刻也等不了,等著還叫什麼急診啊!」


 


也有皮膚病患者,因為不是急性病,被拒後用三字經問候了我半個鐘頭。


 


還有大媽指著鼻子罵我「沒醫德、看大人不看小孩」,我告知她我們醫院的兒科急診已經取消四年了,因為兒科醫生被病人打罵沒了,招不到人,現在兒科只有普通門診,大媽回我「什麼東西,什麼態度!今天你不給我看,我就罵你罵到氣消了為止」。


 


還有那專業碰瓷的老頭、深夜喝醉酒的社會人、裝病要假條的女白領、拿門診做的胃鏡檢查結果跑到急診來探虛實的人精,他們都不是什麼了不得的病情,但是你要不依著他,當場就能罵開了街。


 


還有假裝發癔症抽搐的。一個小夥子,在單位和同事吵了架,來醫院要求靜推安定,我讓他先去護士站測生命體征,這是事關安全的正常程序,結果他發飆了,罵我「狗屁醫生、什麼病也不會看」。我要請示領導,小夥子立馬躺地上開始抽搐,聲稱情緒受到刺激,犯病了,這麼著前後折騰我近4小時,事後還要求我賠償。


 


挨罵天天有,挨打的時候也不少。有一次夜裡,幾個醉漢扶著一個喝昏頭的進來了,進門就揪我衣領,「趕緊給搶救,不然弄死你!」我還沒反應過來,一拳頭就砸我臉上,連女護士過來拉架,也給打了,醫院保安躲得遠遠的,旁邊一些就診病人津津有味地圍觀,就差喝彩了,最後警察來了,警察的態度是把他拘留十五天,等出來了他會騷擾你,找你麻煩,不如讓他賠500元,這事就算完了!


 


所以,各位讀者記住了,耍酒瘋揍醫生,只需500塊,500塊就能揍個痛快,堪稱都市人最實惠的解壓方式!


 


比起挨打,更令人寒心的是醫院的態度。


 


我的前同事、科里脾氣最溫和的林大夫,接診了一位門診轉急診的患者——他病情重,要先在急診穩定住病情。但患者家屬非要直接住院,因為急診的醫保報銷額度只有幾萬塊,住院報銷額度有幾十萬。就這麼,家屬和林大夫吵起來,「你丫什麼都不是,趕緊給我聯繫住院,我要住院專科檢查治療!」


 


罵完了就打,掄起拳頭砸他,把他的無名指給打骨折了!林大夫自始至終沒有還手——我們醫生挨打是不會還手的,有監控盯著,一還手性質就變了,成了打架互毆。


 


結果您猜怎麼著?打人的家屬沒有受到任何懲罰,患者仍然看了急診,並如願住進了病房。而且,這不是孤例!是大環境的普遍現象!涉及醫療糾紛,患者往往被視為「弱者」,受到同情、縱容。這也是為什麼中國會出現「職業醫鬧」這樣的群體。


 


而林大夫挨了打,手指骨折了,要報工傷,醫院還不許,得他自己出看病的錢,氣得他跳槽去了一家私立醫院……


 


有時候感覺醫生是這個國家的棄兒,沒人待見、不受保護的邊緣人群體。


 


我們急診科里共12個醫生,都挨過罵、挨過打。這種事三天三夜說不完,說完了我也該得抑鬱了。




工作環境吵鬧、混亂




我去英國和香港的醫院實地觀察過,那裡都是安安靜靜的,大家耐心等待就診,不會有人打斷正在就診的患者問這問那。我不知道我們的患者問題出在哪?醫院裡總是吵吵鬧鬧,狹小的診室經常擠進來十幾人,嘰嘰喳喳干擾你給患者診治;感覺大家都活得那麼煩躁,又那麼隨心所欲,在哪兒都要表現出自己是世界的中心,宇宙的中心。


 


小時候的醫院,裡面都掛有一個大大的「靜」字,醫護還會訓斥吵鬧的患者和家屬。現在的醫護還敢訓斥他們嗎?懷念從前,更懷念那份寧靜!




急診人的困境




「急診是什麼,萬金油啊!干不出業績還得天天擔著風險。外科不一樣,這換心換肝的,是能換出專家大師的。」這是電視劇《急診科醫生》里的台詞,說出了急診人的窘境。


 


專科醫生越老越吃香,急診醫生越老越凄涼。


 


急診醫生如果四五十歲了,還在臨床一線、二線,那就註定了悲催的事業前景。急診科主任只有一個,如果你在急診科當不上主任,不當一線、二線,還能當什麼呢?


 


而且急診人員的職稱晉陞難上加難,其他行業,到我這個年齡,都已是高級職稱,而我各項條件具備,就因為科里沒名額,三年內不讓申報。


 


無數急診前輩的結局,猶如一面鏡子,照出了自己的明天。




後記




不好意思,說了那麼多,倒的全是苦水。


 


按說,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看著病人在你手裡活過來,再沒有比這個更有成就感的了。多年前,因為成功搶救了一個清華大學的高材生,我還上過新聞,那時候,我覺得醫生是偉大的、高尚的職業。


 


只是到後來,發現痛苦比成就感多太多了。我是個凡人,有家室要養,有正常人的脾氣和感情,拿挨罵挨打逆來順受、一心一意無私奉獻的聖人標準要求我,我做不到。


 


寫這篇文章,沒指望大家感同身受,說不定還得挨罵——凈說病人壞話了——但求大傢伙對醫生多一點小小的理解,對醫療體系有一點小小的推動,那就行了。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刊立場。


值班編輯:庄兼程





 


推薦閱讀





我死前的最後一個夏天



你根本不知道,姓苟的人度過了什麼樣的人生



萬字長文解讀規劃綱要:雄安如何成為未來發展的全國樣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新聞周刊 的精彩文章:

人們為什麼痴迷大理石?
每年花2000多億美金,小小晶元竟成美國要挾中國命門

TAG:中國新聞周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