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思燕把兒子一個人丟商場,媽媽們卻都給她點贊
對當媽的人來說,最大的噩夢是什麼?
毫無疑問是把孩子搞丟了。
萬一發生這種事情要怎麼辦?簡直想都不敢想。
尤其是隔三差五的,朋友圈裡就會有「人販子最新套路」、「人販子騙術又升級」、「人販子說,這世上沒有我拐不走的孩子」……這樣的文章刷屏,不少人就想測測娃的防拐能力——總之是希望孩子腦子裡能繃緊這根弦。
不過,防拐測試這種事情,結果可能未必那麼理想。
2018年4月13日在東莞涌口幼兒園的防拐演練中,136名僅有3名兒童未上當。對於這一演練結果,幼兒負責人也比較意外:「學校經常會對幼兒進行防拐騙教育,沒想到還是這麼多孩子受騙。」
其實,我工作的幼兒園,每年也都在做防拐演練,拐騙成功率之高,幾乎百發百中,大概會讓家長們睡不著覺。
任憑你苦口婆心叨叨過再多次「不要跟陌生人走」,一根棒棒糖照樣能拐走一個小孩。看到這大家不禁想問:這是為什麼呢?
其實,幼兒期本就是「健忘」的,這和幼兒的生理髮展特徵有關。幼兒的海馬體尚未完全發展,使得短時記憶轉換成長時記憶的時候,不如成年人一般高效。
所以,不是防拐演習沒用,而是有用的保質期太短。
如果我們非常頻繁地做防拐演習呢?比如,一個月來一次?
那就變成過度防拐了,以對孩子心理造成恐嚇、威懾的結果,強行加深印象,很可能會變成這樣:
有點糟心了吧?現在社會誘惑太多:糖果、玩具、iPad……總有一樣可以俘獲孩子的心,不管怎麼強調和演練,被騙只是時間問題,防不勝防,那麼就別把精力折騰在防上。相反的應該給孩子強調和爸爸媽媽走散後,該怎麼應對。
新一期《媽媽是超人3》里,霍思燕在超市裡給兒子嗯哼做走丟測試,她先是提醒兒子:如果你找不到媽媽該怎麼辦?
從嗯哼對這個問題回答的流利程度來看,霍思燕平時沒少給孩子灌輸安全意識。
確認過眼神,她偷偷跑開。
節目里,嗯哼發現找不到媽媽後,沉著冷靜地找到了商城的服務台。
這個片段迅速上了熱搜,除了給表現超級棒的嗯哼點贊,當媽的看了都覺得可以給孩子也來個防走丟同款套餐。
沒辦法,怕孩子走丟,實在是家長共同的痛點。
其實,走丟這個問題上怎麼教,也要看孩子脾氣性格的不同。
如果你的孩子外出看見陌生人就躲,粘著家長不敢走遠的,這種自帶防拐氣質的孩子,只要家長不是馬大哈自己弄丟了孩子,一般被主動騙走的概率相當低。但這類型的孩子,如果被強制性帶走,主動求救或自救的能力也是最低的。
所以對於這類型的孩子,不能再用 「如果你看不見爸爸媽媽,該怎麼辦」,「如果你被陌生人帶走了,怎麼辦?」諸如此類悲慘的問題,會讓敏感的孩子越來越沒有安全感,連正常的社交都會產生障礙,更別說遇險時的求救了。
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具體的生活場景中,帶著孩子熟悉各種制服人員的不同職能。這種正向的示範,一方面有助於孩子了解各行各業,另一方面由媽媽帶著和陌生人接觸,有助於敏感的孩子和社會公職群體建立起連接。
像霍思燕帶孩子去逛超市,教他遇到事情要找服務員,就是很好的示範。在節目里,嗯哼還特別有心眼:他找到一個在理貨的服務員,沒有嚷嚷說自己找不到媽媽了,而是先問服務台在哪。
孩子的安全意識,其實就是要靠家長一點一點滲透的。在具體生活場景中,時間久了,孩子就不會膽怯這類型人群,如果發生特殊情況,他們也更容易向特定人群求助。
相反另一種心很大的孩子,一外出像脫韁的野馬,一去不回頭;或者看著別人玩和吃,挪不動腳的。這類型的孩子,防拐演練活動在短期內還是很有效的,但通常一個月後,就Game over了。
一出去就收不住的孩子其實需要在平時生活中加強規則意識,特別是公共場合的規範意識。
比如:在出去前先要和孩子約定好,在媽媽的視野範圍內活動,媽媽不會再追著他跑了,如果他離開了媽媽視線,那就要提前結束行程回家。這中的關鍵是,不能停留在口頭,媽媽既然和孩子明確了規則,雙方都必須履行,所以家長可以先有意識的帶孩子在家附近逛逛,這樣操作起來也會比較方便,多幾次練習強化後,孩子自然會養成習慣。
而那些恨不得湊到眼前看別人吃和玩的孩子,背後一般都會有一個強勢的家長:
哎喲,這個不能玩,太危險了;哎喲,不能再玩了,你看看汗都出來了,要生病了;哎喲,這個太甜了,吃了要蛀牙的不能吃……
家長的好意,很多時候剝奪了孩子的自主權,被限制過多的孩子,在脫離掌控的時候,完全沒有任何自制力和抵抗力,所以被誘惑也是分分鐘的事。這類孩子如果要改善易被騙的特質,就要從改善教養方式開始了。
不管孩子是什麼類型,讓孩子掌握解決問題的能力,永遠比防範各種未知問題的發生更為重要。讓孩子不管處於什麼境地,都能有獨立思考、判斷及尋求解決方法的生存能力,這是家長最該教給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