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每個人的靈魂深處,都有一朵可以盛開的花

每個人的靈魂深處,都有一朵可以盛開的花

好的緣分要靠努力才能得來,不是說遇到困難不努力就放棄,那叫隨波逐流、不思進取。

文/嘎瑪仁波切

我們首先要做到的是管好自己。

佛教徒是內教徒,這個「內」,就是讓我們向內看自己,多反省與檢討自己,不要總是想挑剔別人。這是教導我們,首先要做到的是管好自己。

一個人的能力有大中小,也可以說是初級、中級和高級。能力比較初級的人,最重要的就是管好自己,不要去管別人。如果能力中等,對方是能力初級的,也是有辦法改變對方的。比如用很祥和的方式告訴他,身體力行,潛移默化地去引導他等等。

如果雙方都是能力初級的人,你也說服不了他,他也說服不了你,就會造成雙方的不愉快。當你的能力比較高的時候,笑著講他若不聽,你可以很嚴厲地告誡他。各種方法能夠遊刃有餘,無論遇到什麼類型的人,都能處理得很好。

現在有些人,自己的能力比較初級,卻想影響能力比自己高很多的人。這非常難,因為懸殊太大了,保護好自己是最重要的。

如果能力相當,你可以好言相勸。如果他不聽,你也不會有什麼太好的辦法。所以,提升智慧就非常重要了。一方面要累積福德資糧,一方面要提升自己的智慧,一定要福慧雙修。

福慧雙修

隨喜,我們經常強調,人家做好事的時候,你去隨喜是非常好的。但如果對方做得是壞事,或是不如法的事,影響大眾正知正念的事。你沒有經過好好分辨思維,一味跟隨說「隨喜」,默認一切,不去制止,那就是隨喜造業了。

比如你看到有一條毒蛇,即將傷害周圍的人。這時你有能力,就應該把毒蛇抓起來。放到它可以好好生存,又不會傷害他人的地方。如果它不願意呆在它該待的地方,你可以夾住它的毒牙,讓它不要害人。

如果還不行,已經來不及了怎麼辦?就用刀把蛇頭砍下來。這樣的行為,看起來你造業了,殺生了。但你救了那麼多人,所以不僅沒有罪過還有功德,這就要用到智慧了。

隨緣有兩種,一種是隨善緣,一種是隨惡緣。

大家都知道,清代和紳很會拍馬屁,所以皇帝非常喜歡他。我們身邊也有很多喜歡拍馬屁的人,朋友之間相處,喜歡互相吹噓。有時明明說得已經不切實際了,還是會吹捧對方,讓對方漸漸滋生出自大與傲慢。

這一點,我們要好好思維,掌握住一個度。如果有一個人,明明知道你的言行是錯誤的,卻全部都說是對的,那就是在害你。但是,人們往往喜歡聽浮誇的讚美。

如果一個人總是挑你的毛病,你往往會討厭批評自己的人。覺得對方與己為敵,是故意找茬。有時還會因為虛榮心產生嗔恨心,這是非常可怕的。

隨緣不是隨便,不能什麼緣都去隨。

不管是不是佛教徒,人們經常喜歡說隨緣吧。隨緣有兩種,一種是隨善緣,一種是隨惡緣。 隨緣不是隨便,不能什麼緣都去隨。緣是由很多因素組合在一起的,因緣聚合連在一起那才叫緣。

好的緣分要靠努力才能得來,不是說遇到困難不努力就放棄,那叫隨波逐流、不思進取。真正的隨緣,在遇到困難挫折時,也一定會付出所有的努力,不放棄任何改變、改善的機會。這樣就算結果是痛苦的,也能欣然面對。

遇到岔路口的時候,凡夫俗子很難判斷對錯。我們可以祈請佛菩薩慈悲加持,也可以請有經驗的人幫助我們。從而,我們將得到很多中肯的建議,獲得堅定的信心。

就算遇到了問題,撞到了障礙物,只要了解這是因緣和合如此,就能坦然面對。有時還會選擇拐個彎,換個方法試試。

我們不是一個人活在這個世界上,不可能全部依著自己的心思活著,遇到困難、挫折、煩惱很正常。很多事情,即使努力過也還是會沒有結果,這是因緣不具足的原因。學了佛,我們的智慧就會不斷增長,因為佛陀教給了我們很多善巧的方法。

開花結果就是佛。

想到佛,你會想到什麼呢?阿彌陀佛,釋迦牟尼佛,還是其他的佛?開花結果就是佛。人的靈魂深處,都有一朵可以盛開的花朵。那裡面有圓滿的智慧與潛能,有最善良的一面,也有最慈悲的一面。

花開見佛,像釋迦牟尼佛於兩千五百多年以前,就綻放了他的佛之花。我們的佛之花還沒有開,這朵花還被層層污泥包裹著,慈悲智慧的光芒無法顯露出來。

通過努力跟隨具德上師聞思修佛法,你要堅信,自己未來一定能夠用心的眼睛看世界。讓心綻放光明,成為真正的佛,讓自己的佛之花永遠盛開。

確認過眼神,這才是最殊勝究竟的供養。

你想要成功人生還是快樂人生?

三生三世又如何,不及過好每個當下。

我們常頂著「為你好」的名頭愛自己。

只修智慧不行么,為何還要累積福德?

我們也許不是最好的,但也不會是最慘的。

在藏區,寺院和僧人是非常接地氣兒的。

問問自己,你把信仰排在第幾位?

就算生起一念善心,也值得高興。

精進前行,才不愧對「佛弟子」這個名字

能控制住自己的人,修行不會太差。

昌列寺

所修功德成遍知,調伏罪業眾敵怨。生老病死波濤海,願諸有情得解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昌列寺 的精彩文章:

問問自己,你把信仰排在第幾位?
修行者發的願,猶如刻在石頭上的經文

TAG:昌列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