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餵養不當食積嘔吐,推拿調養小兒脾胃
食積是因小兒餵養不當,內傷乳食,停積胃腸,脾運失司所引起的一種小兒常見的脾胃病證。
因餵養不當,患兒出現乳食不思,食欲不振或拒食,脘腹脹滿,疼痛拒按;或有噯腐噁心,嘔吐酸餿乳食,吐後得安。煩躁哭鬧,夜卧不安,低熱,肚腹熱甚,大便穢臭,舌紅苔膩。
脾胃虛弱,先天不足以及人工餵養的嬰幼兒容易反覆發病。少數患兒食積日久,遷延失治,脾胃功能嚴重受損,導致小兒營養和生長發育障礙,形體日漸羸瘦,可轉化成疳,故前人有「積為疳之母,無積不成疳」之說。
《保嬰撮要·食積寒熱》說:「小兒食積者,因脾胃虛寒,乳食不化,久而成積。」明確指出了小兒食積的發生原因。
食積的中醫小兒推拿
取穴:清胃經、點揉足三里、揉推板門、下推天柱骨
清胃經——100-300次
胃經在手掌面拇指第一節掌骨橈側面。用一隻手固定孩子的手掌,露出拇指、然後用另一隻手的拇指或食指、中指從孩子大魚際外側緣掌根處推到拇指根部。
GIF
作用:清利濕熱、和胃降逆、瀉胃火、除煩止渴。多用於腹脹、便秘等症。
點揉足三里——30-50次
足三里位於小腿前外側,外膝眼下3寸、脛骨外側前緣一橫中指。用拇指指端著力按揉30-50次。
作用:健脾和胃、調中理氣、止瀉通便,多用於防治腹脹、便秘、吐瀉等病症。
揉推板門——30-50次
位於手掌大魚際中部。用一隻手固定孩子的手掌,然後用另一隻手的拇指指端揉孩子的大魚際,成為揉板門或運板門。
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滯,多用於防治食積、腹脹、食欲不振。
下推天柱骨——令局部潮紅
位於頸後髮際線正中到大椎成一直線。以拇指或食、中二指面自上向下直推。
作用:祛風清熱、降逆止嘔,主治孩子頸部酸痛、嘔吐、發熱、驚風等症。
若胃寒而兼傷食者,嘔吐物不明顯,苔多白膩。推小天心,鎮驚清熱、降 逆;清天河水,清心瀉火;瀉大腸,消脹通便;清胃經、揉合谷,止嘔吐;清脾經、揉板門,清胃熱;逆運內八卦,降逆順氣。
小兒食積嘔吐護理注意
嘔吐較輕者可進少少量易消化流質或半流質實物,較嚴重者應暫禁食,然後用生薑汁少許滴入口中,再用米湯內服。
嘔吐時,應有專人護理,抱患兒取坐位,頭向前傾,用手托撫則額。嘔吐後應及時清理口腔內的吐物,避免吸入氣管引起其他病證。
快,關注這個公眾號,一起漲姿勢~
※脾胃不好消化不良,你只需要在藕粉里加入這幾味藥材,每日一杯吃嘛嘛香
※有些舌尖上的美味,不適合脾胃不好的人
TAG:脾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