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人物 > 北京女子圖鑑 | 更好的生活在「北京」,還是在「別處」?

北京女子圖鑑 | 更好的生活在「北京」,還是在「別處」?







每日

8

點,文化早餐

   

?

 

點擊 

 

拾文化 

 

關注 

置頂公眾號


情感

  |

 

新知

  | 

 

文化

  |  

生活

  |  

摶物館



來源

|非非馬


id:feifeima-uk






你為什麼想來北京?




所有的青年都曾在內心這樣問過自己。北京,是一個神奇的地方。它可以映照出你內心的不安,堅守,以及那快要被磨平了的虛榮。



「我小時候一直以為自己是失去記憶的齊天大聖,


只要拾起那隻金箍棒,所有的力量和榮耀都將重歸於我。


而北京,就是那隻金箍棒。」




所以,翻拍自《東京女子圖鑑》的《北京女子圖鑑》,自然而然,火了。







它成為一部現象級網劇,不是因為它拍得多好多精巧——相反,它缺陷明顯、槽點無數,它之所以會火是因為:這種關於青春、夢想、奮鬥、遠方、大城市和小城市的現實主題,本就很容易擊中現代都市人那顆焦慮又躁動的心。尤其是,那些不願意過「差不多生活」的姑娘們。



我們從他人的故事裡看到的、尋找的,永遠是自己。






你是否也是或者曾經是一個不想過庸常生活的小城姑娘?




是否也是「為了更好的生活」,來到或者動過念頭想來到北上廣這樣的大城市?




來到大城市打拚的你,經歷了什麼?是否得到了你想要的東西?




留在小城市裡,現在是不是還依然揣著一顆嚮往遠方的「不甘心」?




今天,借著《北京女子圖鑑》這部劇,我們來一起聊聊這些話題。




 01 




為什麼逃離小城市?




不想做一個差不多的工作、找一個差不多的人結婚、過一個差不多的生活,出生於四川小城的姑娘陳可,來到了北京,一個在她想像里「會發生奇蹟的城市」。




對於不甘庸常的人來講,小城最大的局限,在於提供的選擇可能性太窄。







月薪兩千多的「鐵飯碗」意味著可預見的安穩工作,以及相配套的平凡物質生活;相親飯局裡愛抖腿愛抽煙愛打麻將的男人,意味著可預見的無味又無聊的婚姻。




而這些,是小城生活中的常態。這些人,是小城裡的大多數。陳可渴望的另一種生活,未必會在大城市裡獲得,但,未知意味著可能性,而小城的某種局限卻是確定的、已知的。




在北京工作的王佳佳,帶回來的那個小城裡買不到的「項鏈」,就是一個具象了的象徵物,意味著只有在外面的大世界裡才蘊藏著的「多樣性與可能性」。




大城市,在陳可的眼裡就像一個四處埋了寶藏的神秘之境,而她的學歷、青春靚麗,以及一往無前的勇氣與勃勃野心,就是那張能領她尋到寶的藏寶圖,總能挖到自己那一勺吧。







完全可以理解。




有多少熱血青年不是因為大城市提供的那種豐富可能性,不是憑著自己對大城市的美好想像,就那麼勇猛地殺過去了呢?




 02 




到了大城市,生活更好了嗎?




大城市對於陳可這樣有野心、有慾望的女孩意味著什麼呢?




《北京女子圖鑑》給出的描繪是這樣的:首先是一份有機會獲得高薪的工作;

而高得多的工資,就意味著更富的物質生活,比如,LV,比如香奈兒,比如DIRO的限量版,卡地亞的最新款,還有一千多元、穿著很舒服的內衣。

還比如市中心的房子以及好車。曾經,LV包的照片就是她的電腦屏保和她最真切的奮鬥目標與動力。







當然,大城市還意味著,更高的遇見高富帥老公的幾率。




小城市的匱乏,會限制人關於「更好生活」的想像力;而大城市,慾望是可以被投射、顯影到一個個具象了的「物質」之上的。




當然,追求到這些東西,不是那麼容易。可是,在這部劇里,陳可至少在前十集,都還在孜孜以求著這樣的「理想式標配生活」。雖然她還不能完全夠得著。







所以我們會看到陳可的矛盾。一方面,她欣喜自得於自己在大城市裡越來越高的薪水和職位,可以身著入時的、帶著一堆logo的衣服,拎著、戴著限量版

(相當一部分來自其曾經交往過的富二代男友)

;另一方面,她又為自己不能獲得的,比如房子、比如更貴的45萬一只的愛馬仕包感到糾結、扎心。







慾望是人奮鬥的動力,可也容易成為人的囚籠。




即便呆在大城市,可困在囚籠里的人生,是真得更好了嗎?




陳可嫌棄小城市的庸常是溫水煮青蛙式的囚籠,可到了大城市,不過是跌入了另一種囚籠,只是陳可不自知。那未實現的慾望,給了囚籠中的困獸注入了無盡生命力,製造了某種在奮力通向自由的幻象。




 03 




大城市的工作會更好嗎?




大城市的工作機會是更多,可是來找機會的人也更多。




小城市找工作靠關係,大城市找工作完全就靠簡歷嗎?陳可面試了一堆工作無果,第一份公司前台的工作是想性侵她的男同學介紹的。第二份工作是見面兩次的吳總介紹的。第三份工作的得來,總算是靠著一點運氣和眼緣。





圖謀不軌的老同學





已婚的曖昧老闆




如果說小城市的提拔與晉陞主要靠關係,那麼大城市就完全倖免於此?關係戶、辦公室政治、拉幫結派、勾心鬥角、職場潛規則,似乎一個也不少。不管《北鑒》里對這些現象得描畫否真實、到位,但它們都在那兒。現實中,也的確廣泛存在。




其實,不論大城市、小城市,有人的地方都有江湖。所以,更準確地說法是,大城市裡,工作機會更多,競爭相對更充分,在職業上升的通道中,除了關係,還為公平競爭留下了更多的空間。無背景、有能力的人,有更多的機會靠實力勝出。




假想大城市就意味著完全的公平與效率,不是天真,是幼稚。




但假想小城市裡就完全沒公平,不看效率與業績,是另一種幼稚和狹隘。




 04 




大城市的婚戀會更好嗎?




小城市的愛情,更多是二十齣頭就奔向結婚的塵埃落定。




小城市的婚姻,更多是男女家庭雙方關於彩禮和嫁妝之間的討價還價,是關於份子錢歸屬問題的唇槍舌戰,一如陳可的高中女同學所經歷的。




那大城市的愛情與婚姻呢?它既可能是富二代於揚口中的「談戀愛與婚姻本來就不是一回事兒」;也可能是外地人張超心裡盤算的家庭責任分工、「學區房」和未來沉重的家庭支出負擔;還可能是黃越彬這種不著四六的文藝男青年騙吃騙喝騙用……





富二代於揚





外地人張超





文藝男青年黃越彬




各有各的不易。




小城市裡的婚戀,再吵鬧再計算再俗氣,彼此到底都有知根知底的安全感和底氣。




大城市裡,陳可看似遇上了一個夢寐以求的高富帥,可睡了很多次,陪了很多次應酬,卻

依然

心裡沒底。這個不願公開關係的男朋友到底愛不愛自己,有多愛,有沒有認真地謀划過兩個人的未來?陳可不知道。




而過於謀劃兩人未來,一毛錢要掰成幾瓣花的張超,卻又不能匹配得上陳可的野心和慾望。




現實的難題,的確在大城市的青年男女中要尖銳突出得多。它不是小城市裡兩家父母各出點錢就能解決的一套婚房。




 05 




到底什麼是更好的生活?




《北鑒》里,陳可說了不只此一次,要追求更好的生活,也問了不止一次,什麼才是更好的生活?







當初,她就是為了這個「更好的生活」,才從小城市奔赴到了大北京。




離開小城市時,她除了她媽和她說的那句「靠什麼都不如靠自己」之外,並沒有現成的答案可以帶上,她有的,只是對這個答案的懵懂想像——也正是因為不知道答案,憑著一個對未來的幻想,才能給她如此巨大的「遷徙動力」。




到了大北京,陳可的答案具像化了許多,只是她並不快樂,焦慮年齡,焦慮無房無車無男友。不快樂的、焦慮的生活,能叫更好的生活,或者好的生活嗎?




但《北鑒》這部劇可能是沒打算真正嚴肅地去探討,什麼樣的生活才是現代中國女性該嚮往的理想生活。




《北鑒》高度合理化女主角對物質的極度渴望與虛榮心,更好的生活被定義成了「高薪工作、獲得高薪工作的能力、高薪工作可以購買到的奢侈品與房和車、優質的男朋友/老公」,而陳可的痛苦,不在於目標本身,而在於目標的無法實現。




這部劇賦予了女主角「主角光環」,讓這一切都看上去那麼地正當化、合理化。







但按照我的眼光看,這樣過於單一扁平的人生追求卻是狹隘的,窄格局的。打著「北京女子圖鑑」為旗號的這個電視劇,塑造的女性角色整體都不夠精神性,幾乎個個都是物質導向性的女人。




我們當然可以說,這種描摹是有廣泛現實基礎的,甚至,它不就是中國現行發展階段的一個縮影嗎?整個社會不是都在瘋狂追求物質的進程中嗎?「功名利祿」就是我們當下社會的一個硬通貨啊。活在塵世中,我們自己誰又沒有點物質慾望呢?




是的。的確。




只是,這些,並不是人生的全部,也不代表全部啊。我在寫這篇文章之前,向我們的讀者做了個小調查,從大家積極的反饋看,很多人的第一重心,都並沒有落在金錢與物質上,當然,追求財務自由和時間自由是我們很多人的目標,可除此之外,很多人都更提到了自我成長、精神的自由與獨立,能做喜歡的事兒,能創造價值。







而這部叫「女子圖鑑」的劇,很遺憾地,選擇性屏蔽了另外一些有著更豐茂內核的樣本。




比如,我在北京奮鬥的大學同學,她就顯然不是《北鑒》中的任何一個女子可以代表的。




我大學同學鮑芳所謂北漂/北奔近二十年了,曾是《時尚芭莎》的專題總監,現在是中信出版社少兒出版的主編。我問她為什麼選擇北京,她說:





「我喜歡北京,因為這裡幾乎重塑了我的自我,或者說,我理想中的那個自我——勤奮好學有追求,有志同道合的人。





我在其它城市很難遇到這樣的場,這麼容易就碰到那麼多我的同類。我們都還像青春期的小孩一樣,對未來充滿理想,對所乾的事兒充滿幹勁,像戀愛一樣在工作。」




雖然我並不認為她描述的那種青春氣質的人群,在中國非得在北京才更容易碰到,但我喜歡她形容的那個「理想自我」——勤奮好學有追求,對未來充滿理想,像戀愛一樣在工作。




能實現理想自我的生活,就是好的生活。




雖然,我也知道,像我同學這樣理想主義氣質濃郁的人,仍是人群中的少數。




 06 



更好的生活在何處?




理想生活的實現,與在哪個城市有關嗎?




我的很多位讀者都說:有關。




主要體現在資源和環境的差異。「大城市的資源會決定你實現理想的路徑,而環境則會影響自己的心態。」 和子瑩類似看法的,不在少數。




比如關於資源說,一位在安徽小城市工作的讀者就說,她的專業在當地發展不好,目前很不受重視。




的確,在大城市,確實更容易做上以及做好自己喜歡的工作。好像我同學鮑芳在做的出版,那北京就是全國的資源中心,其它城市的確難以比擬。因為這些,她甘願忍受北京的霧霾 、高房價、極不便利的生活。




但如果你工作的目的只是為了一份高薪,能買得起LV, 其實很多二線城市還更容易實現這個目標,因為房價沒那麼高,生活壓力沒那麼大,可自由支配的收入比例也更高。

(所以,當《北鑒》將留在北京奮鬥和買一隻LV划上等號時,其實是有認知偏差,也極其狹隘的,社情調查不足。)







關於說環境影響心態,如我同學鮑芳所言,北京更容易找到志同道合者;有一位來自小城市的讀者也說,最近加入了一個付費成長社群,裡面大部分人都來自北上廣,似乎越是小城市的人大家都越傾向於安逸,越是大城市的,越在不斷追求進步和成長。




其實,除了現階段資源上的差異,這些說的主要還是一個概率。但人是可以選擇活在概率之外的。




活在概率之內的人,在小城市裡,會變成人群中的大多數,到了大城市,也一樣會變成人群中的大多數。




比如,為了人脈、機會,在小城市裡不情不願地去陪局長吃飯,和在北京的飯局上忍受「珠海是海南省」的無知與謊言,本質其實沒那麼大差異。




在小城市裡,打麻將是消遣,不求上進,那麼《北鑒》描繪的大城市裡為了所謂結實人脈、生意應酬,就去通宵蹦迪、天天泡KTV喝酒、唱歌,那就是更高級的生活嗎?




很多時候,我們不過是從一個俗套進入另一個俗套。




最後,大家一樣活在集體性的焦慮與慾望的不能實現中,總覺得,更好的生活,永遠都不在當下,在遠方。




奮鬥在大城市裡花800塊去買假名牌包,無限嚮往LV和GUCCI的王佳佳,與小城市裡羨慕北京有款式更新的漂亮項鏈的女同學,其實是一樣的。






哪裡都有哪裡的好,哪裡也都有哪裡的俗套。如果陳可到了北京,更多是和閨蜜、朋友、同事們之間在攀比logo和限量款,這樣的大城市人生,恐怕也並不怎樣高級。儘管,它的確是普遍存在的現象。




人如果沒有保持跳脫出俗套的思考力和執行力,在哪裡都會遇到隱形的焦慮囚籠。有時候,自知;有時候卻不自知。




而心自由了,在哪裡做什麼其實都一樣,對什麼樣的生活都會充滿熱情。




不是只有大城市裡看著光鮮亮麗的生活才值得一過。




在毛姆的小說《刀鋒》中,主人公拋棄了上流社會的生活和美麗的未婚妻去流浪,在印度修成正果,最後卻到紐約當了一名計程車司機。




更大的世界,其實不是關於空間的,而是關於時間的。而衡量時間長度的,是我們在單位時間裡內心體驗的那種豐富性與飽滿程度。




更大的世界,其實一直都在我們自己心裡。








本文經授權轉載自眾號非非馬(feifeima-uk):關注女性成長。





非非馬:LinkedIn與壹心理專欄作者。國內十年媒體經驗,而立之年赴英讀電影研究,曾為著名文化國企英國子公司創始人、總經理。現為斜杠青年,創業者/專欄作者/中英電影節英國首席代表。


 



End 

.







? more ? 更多文章點擊直達



· 如何優雅地說「wo cao 」?


· 

 

妹妹,你臉紅什麼?


·  看見這小腰,這臉蛋兒,我屏住呼吸……








要不要  

  和  

分享到票圈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拾文化 的精彩文章:

最舒適的體驗,給最值得的他
沒關係,你不化妝的樣子也很漂亮,但前提是……

TAG:拾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