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什麼是真正的早期教育?

什麼是真正的早期教育?

早期教育從時間上講,應是指對0—6歲,也就是上小學以前的孩子的教育。但早期教育不僅僅是個時間概念的問題,它還有特定的理論含義。

要講好這個問題,我們先看看傳統的教育觀念。以前的國人以為孩子就是「縮小的大人」,根本認識不到兒童自有特殊的地方,比如特殊的認知能力。我們看過許多以民國時期以前的歷朝歷代為背景的電視劇、電影,那裡面兒童的穿著和成人並無大的差別,因為那時並沒有為他們量身打造的童裝。當時,在大人看來,小孩是自然而然地長大成人。與此有關的教育理念在新中國成立前叫「發矇」,指的是孩子上學後才開始接受教育。孩子入學了,於是家長就會跟他的鄰居說孩子開始受教育了。

直到現在,對於給嬰幼兒進行科學的早期教育,很多人還認為是無稽之談:孩子太小,啥也不懂,大人只要管好他的吃喝拉撒睡,到了3歲上一個好幼兒園,讓他快樂就行了,至於受教育,那是以後的事情。

在這種觀念的影響下,幾千年來,0—6歲孩子的寶貴時間,就像長江的流水一樣流淌下去,一淌就是六年,家長毫不珍惜。

現在社會發展了,競爭激烈了,又出現了另一種情況: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很多家長不顧孩子興趣、個性等過早開始定向培養教育。孩子上了小學,家庭、社會、學校一齊上,向這個小不點兒要學習成績,要學習質量,有的甚至軟硬兼施。孩子承受了很大的壓力。我們常常在報刊上看到一些因逼迫孩子學習而造成的悲劇。

我們今天說的歲開始的早期教育,不是上面所說的那樣,而是「充分利用0—6歲的孩子大腦急劇增長、大腦半球急劇分化的有利時機,挖掘孩子的潛在能力,促使孩子早慧,同時養成良好的習慣和性格品質」。

說到嬰幼兒的潛能,我們先看嬰幼兒大腦發育的情況。自然界從單細胞生命體發展、進化到出現地球最複雜、最高級的物質——人的大腦,大約經歷了38。6億年;而人類從動物祖先進化到現代人,也經歷了近100萬年;而我們的孩子由兩個單細胞形成的胚胎,在短短的9個月,卻走完上述漫漫長路,他的大腦潛藏著人類歷代遺傳至今的幾乎全部智能機制,這是何等生命的奇蹟!每個嬰兒的潛能都大得驚人,而早期教育就像幫孩子建立一個智能銀行一樣,將經驗儲存在他們的大腦里,以後他們的學習將會更容易。智力開發愈早愈好,抓住腦發育的最佳時期進行早期教育,必能取得較好的效果。

讓我們進一步看看嬰幼兒中樞神經系統的發育特點。

神經系統的發育是小兒心理發育的基礎,胎兒期神經發育最早,尤其是腦發育最為迅速。胚胎形成的頭三四周,首先形成的就是神經管。六七個月的胎兒,腦的基本結構已經具備,皮層已經全部形成,神經細胞通過有絲分裂而迅速生長,每分鐘增加25萬個腦細胞,腦表面的溝回開始出現。專門的神經組織還未發育完善,大腦皮層較薄,細胞分化較差,而中腦、橋腦、延腦、脊髓發育已較好,可保證生命中樞的功能。由於腦神經細胞比較小,結構簡單,樹突少而短,大部分神經纖維尚未髓鞘化。所以出生後,腦重增加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神經細胞體積增大和樹突的增多和加長,而不是腦細胞數目的增加,另一主要原因是神經髓鞘化的形成發育,它們通過神經元之間的信息傳遞來起作用。出生時大腦皮質下中樞如丘腦、下丘腦、蒼白球系統比較成熟,故出生時的活動主要由皮質下系統調節。3歲時神經細胞已基本分化完成,4歲完成神經髓鞘化,7歲左右接近成人,故科學界有「腦先成熟論」的說法。

人類這種「早產現象」使得我們的嬰兒具有驚人的能力去適應所處的環境。得益於這種「早產現象」,軸突極有目的地以驚人的速度延伸,最終抵達靶細胞(遺傳或引導物)。出生時,腦的大多數神經元已經增生到合適的腦區,一旦到達目的地,每個神經元就有效地紮根下來,通過建立突觸迴路啟動與相鄰神經元之間的「通訊」。大腦神經的成長是最能說明「用進廢退」的原則的。

這個時期,嬰幼兒的神經元具有極高的可塑性,倘若後天的環境沒有提供豐富的信息刺激,一旦成熟定型,所產生的後果是不可逆轉、無法彌補的。

人的潛能到底有多大,至少到今天我們還沒有找到上限。美國國會圖書館是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藏書2600萬冊。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教授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僅僅就人的記憶能力而言,如果它得到百分之百開發的話,那麼這個人可以記住相當於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書總知識量的50倍信息。

但人類的潛能開發必須依賴人的早期。「最佳期」這個詞的提出,歸功於諾貝爾獎得主——奧地利動物學家洛倫茨先生。經過反覆實驗,洛倫茨發現動物有學習的「關鍵期」(即「印刻期」),錯過了這個「關鍵期」,將造成不可彌補的損失。這個最佳期的理論,也得到心理學界的普遍認同,那就是嬰幼兒時期是智能發展的最佳期,錯過了這一時期,智力發展就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

與此相關的是「智能遞減學說」。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布魯姆經過大量研究之後說,如果一個人長到了17歲時,智力發展達100%的話,那麼,4歲時,他已發展到了50%,8歲時達到80%,而剩下的從8歲到17歲這個漫長時間,只發展餘下的20%,這與日本的七田真教授提出的「三角形理論」不謀而合。七田真認為,如果把遞減比作一個等腰三角形,歲相當於三角形的底邊,此時發展最快,潛力最大,8歲時就到了三角形頂端,每隔一年,底邊的邊長短一些。8歲以後,人主要是知識和技能的積累,而不是智力的發展。

馬卡連柯這位蘇聯著名的教育學家說過:「教育的基礎主要是在5歲以前奠定的,它占整個教育過程的90%。在這以後,教育還要繼續進行,人進一步成長,開花、結果。而您精心培植的花朵在5歲以前就已經綻蕾。」

此外,早期教育還會促成人的性格的養成。從小塑造好一個人的性格,等於塑造一個人的靈魂。

早期教育是國人提高自身素質的一項偉大的工程,這個工程的意義,絕不亞於長江三峽工程,絕不亞於南水北調工程。

我們面臨著人口問題,但人口問題首先已不是數量問題,而是素質問題。目前,我國人口素質狀況令人擔憂,不僅一流素質的頂尖級人才奇缺,中等素質人才也同樣奇缺,按人口比例還不及發達國家的1/20。另一方面,我國殘疾人佔總人口的比例居高不下,平均20個中國人里就有一個殘疾人。其中,智殘比例更是驚人,平均100個中國人裡面就有一個。下面這個數字更使我們汗顏:0—14歲兒童的智殘比例居然高於成年人,達到1。04%。

我們不能再延續這種低素質發展狀況,否則很難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也將愧對我們的列祖列宗!所以,能否從根本上提高人口素質關係到我國能否在本世紀崛起,中華民族能否興旺發達的問題。我們應「變沉重的人口包袱為巨大的人才資源,變天下第一難的人口問題為億萬家庭無限甜蜜的事業」。我們相信,早期教育的深入發展將為我國提高人口素質打下堅固的基石,支撐起新一代人才的巍巍大廈。中國高素質人才濟濟一堂的美好時日即將到來,為了這一天的到來,我願付出今後生命中的每一分鐘!

文章來自互聯網,如有轉載,請註明來源!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說早教 的精彩文章:

為什麼現在的孩子越來越聰明?

TAG:說早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