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倫敦:科技回歸,重煥新顏

倫敦:科技回歸,重煥新顏

2013年10月,李大俠第一次來到倫敦,那時候的倫敦還是作為大都市周邊新城的典範。2015年5月,李大俠第二次踏上倫敦的土地,那一次,他可是把這個繁華大都市好好的看了一番。而這一次,是李大俠三刷倫敦城,透過繁華大都市的外表,李大俠感受到的不止是傳遞濃厚歷史藝術感的昔日時光,更是舊時光里發酵出的最潮流的科技氣息。

東區科技城,倫敦新光彩

此番再游倫敦,李大俠毫無猶豫,直奔東區科技城。

倫敦東區科技城,是經典的舊城區的華麗轉身。最早,這裡街道狹窄、房屋稠密,是倫敦最貧窮、最混亂的區域,一度看不到任何希望。隨著「科技回歸都市」的浪潮襲來,原本破舊與混亂的代名詞,搖身一變成了最潮流的科技地。潮文化帶動了潮科技,倫敦東區形成了一種有別於「大學資源聚集型」的創新型科技聚集區。

這裡是新倫敦騰飛的標誌,更象徵了科技回歸都市的大潮洶湧。這裡留存的不再是瘟疫與火光,也不是煤煙和霧霾,而是潮流科技與藝術氣息的交錯融合。在這裡,舊日的氣息邂逅今天的潮流,李大俠從HW藝術生活社區中還能看到當年文創更新時候的城市模樣——廠房外的幕牆、紅磚上的塗鴉,都只是表象;倫敦東區科技城的光鮮亮麗還遠未完全展現。這裡曾經經歷過文化創意的升級,雖然失敗了,但是留下的充滿藝術感的元素卻被整合成了吸引科技人的利器:隨處可見當年的塗鴉藝術,讓東區變得生動有趣,極富創意又落落大方。

倫敦東區

(左右滑動圖片查看全圖)

除了這些塗鴉,東區的市集也是在創意中透露出生活氣息。Brick lane Market是是最令倫敦東區引以為豪的創意聚集地,先鋒時尚、生活方式和街頭美食一應俱全,200多個攤位全靠那些特立獨行的新興設計師或是綠色有機食品的供應商。在Brick Lane兜售的商品也多為非常前衛的服飾和裝飾品,幾乎涵蓋了世界各地的民族風格。

(左右滑動圖片查看全圖)

而像spitalfields market這種從一個小有名氣的修道院改造而成的藝術市集,更是成為了一道獨特而靚麗的風景線。每周六這裡都會匯聚將近百位獨立設計師。他們會展示和出售他們的作品,包括服飾,家居用品,掛飾和民族物件等等。低廉便捷的租借方式,讓這裡成為年輕人展現自我的首選地。

(左右滑動圖片查看全圖)

轉過街角,看到的才是東區科技城的真實面貌。李大俠徜徉於街道之中,迎面而來的便是Here East數字創意園片區,它象徵著科技與時尚的完美融合。

Here East是歐洲最大的科技創新中心,英國最大的初創公司孵化器。這裡充分利用了奧林匹克公園、Hackney Wick和Stratford的優勢資源,將先鋒科技、藝術創意、教育科研、休閑娛樂融合在一起,成為了拉動區域發展的強勁動力。陳舊的往日氣息早已經散去,自2014年對外開放以來,這裡已成為了倫敦新數字生態系統的核心,2016年倫敦市長競選也選擇在這裡舉辦。

(左右滑動圖片查看全圖)

巴特西電站,揮別舊時光

似乎是為了與東區科技城遙相呼應,倫敦的市中心也正在煥發出全新氣象。重生的巴特西電站就是個中典範,也引得李大俠慕名而來。這座始建於上世紀20年代的電站,由著名設計師斯科特設計,曾經提供了倫敦高達五分之一的電力,卻因為污染過重於1983年關閉。隨著城市更新的春風拂過倫敦的大街小巷,這座昔日地標終於獲得了重生。

巴特西電站的今昔對比(資料圖)

巴特西電站的改造是倫敦中心區域最大的重建開發項目,包括對電站樓體進行藝術復原、設計重建,融合博物館、商戶、寫字樓及公寓功能,重新將其打造為倫敦天際線的重要組成部分。李大俠站在對岸眺望,除了其標誌性的兩個大煙囪外,再難看到一點老舊的樣子。大量的玻璃幕牆的設計,讓整個南岸區沿岸宛若一片高檔商務區,只有矗立著的一架架正在工作的吊車提醒著人們,這裡,正在悄悄翻過舊時光。

(左右滑動圖片查看全圖)

重逢應不識,再會倫敦城

- 帝國戰爭博物館 -

博物館從來都是記錄舊時光的地方。作為一個超級軍迷,李大俠怎麼可能放過還有中文語音導覽的帝國戰爭博物館呢!該博物館的藏品,包括個人和官方的檔案文件,照片,電影和視頻資料,以及口述歷史錄音、圖書、藝術品、軍用車輛和飛機等等。

- 蛇形畫廊 -

在海德公園的肯辛頓花園裡,蛇形畫廊由兩部分組成:一個是有著像蛇頭一樣形狀的展館Serpentine Sackler Gallery;一個是每年都會「更新換貌」的Serpentine Gallery兩個畫廊分別佇立在Serpentine Lake兩邊(畫廊的名字也由此而來),之間也就走路5分鐘的距離。李大俠興緻很好,當然兩個都不能錯過。

「蛇頭畫廊」是由普利茲克獎大獎(Pritzker Architecture Prize)獲得者Zaha Hadid設計的,2013年首次對公眾開放。不要小瞧這個畫廊,其中有個The Magazine餐廳,建築歷史可以追溯到1805年,是個彈藥倉庫。設計師對這個老古董經過了一番全新的設計,現在,它和畫廊融為一體,是個集展覽、餐廳、休閑於一身的多功能畫廊!

- 哈羅新城 -

哈羅新城是倫敦周邊的第一代新城的代表,也是2016年倫敦最受歡迎的通勤城。它是為了解決倫敦「人口過剩」所建的第四個新城,住在這裡的很多人就在附近的飛機場和倫敦市中心上班。

作為第一代新城的代表,哈羅新城在城市上有兩個非常大的特色:大規模的景觀空間和緊湊的建築群形成鮮明的疏密對比;原來的鄰里肌理被住宅群、鄰里組團等層次替代。

這樣的城市設計,讓哈羅新城既有城市形象,又兼具城市容量——在安靜的時候,開闊的公園和緊湊的住區形成極富張力的對比感;熱鬧的時候,也有足夠多的人湧上街頭,形成熙熙攘攘的城市氛圍。這樣的新城還是非常值得一看的,也不枉李大俠在上飛機前專程走上一遭。

伴隨飛機的轟鳴,李大俠暗自揮別英倫之地。雖然只有半月時光,但重煥新顏的倫敦與諸多各具特色的精彩城市一道留在了李大俠的鏡頭之下、腦海之中……

敬請期待

西班牙旅程即將開啟

本文為華高萊斯版權所有,轉載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

↓↓↓長按下方二維碼即可關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華高萊斯 的精彩文章:

薦書:顛覆式創新——不失一事,仍失城池

TAG:華高萊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