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海婚姻文化展示館」揭牌 5月向公眾免費開放

「上海婚姻文化展示館」揭牌 5月向公眾免費開放

「上海婚姻文化展示館」揭牌 5月向公眾免費開放( 2018年4月24日 08 : 00 )來源:解放日報

「上海婚姻文化展示館」揭牌

從新中國成立初期到新世紀,結婚證有啥變化?隨著時代發展和變遷,結婚禮俗又有什麼不同?由市民政局與普陀區政府共同建設的「上海婚姻文化展示館」昨天揭牌。這是全國首家省級婚姻文化展示館,將從5月1日起正式向公眾免費開放。

婚姻是社會生活的永恆主題,同一個城市,不同的時代,婚姻文化不盡相同。上海婚姻文化展示館擇取「婚姻登記管理制度」「婚姻習俗」和「家訓家風」三個板塊,以清末民初上海婚俗為導引,以新中國成立後的婚姻文化發展為主體,採用文字、圖紙、照片、實物和多媒體演示等多種形式,把各個歷史時期的結婚照、結婚證、陪嫁物品、結婚禮俗等一一陳列以及場景再現,生動翔實地介紹了上海婚姻文化的歷史變遷,展示了上海婚姻登記管理的發展歷程、婚姻習俗的時代變遷、「忠孝禮善和」的上海故事,體現了海派婚姻文化的傳承,見證了民間婚姻風俗的發展脈絡。

記者在展館看見,這裡展出了很多不同時代的結婚物品,比如民國時期的結婚紀念牌,刻著「同心永愛」四個大字,代表著祝福;上世紀60年代結婚證上印著毛主席語錄;「三五」牌座鐘,是上世紀50年代以後結婚標配之一。

而從上世紀50年代至今,新人的結婚證都有哪些變化?展示館還展出了不同年代的結婚照,上世紀50年代流行黑白結婚照,結婚證很像獎狀;上世紀60年代的結婚照上,新人們流行中山裝和齊耳式短髮;到了70年代,婚紗加西服的結婚照逐漸流行起來;上世紀80、90年代結婚的新人會去影樓拍一張歐式風格的結婚照;進入新世紀,新人們除了證件照片,也會拍攝不同個性的婚紗照。

從清末民初到新世紀的婚姻習俗變化,展示館圖文並茂進行展覽。上海解放後,隨著《婚姻法》頒布實施,包辦婚姻逐漸被自主婚姻代替,長期存在的早婚現象逐步消除,「排八字」「送彩禮」等已很少見,婚事簡辦已成為風尚。

上世紀60、70年代,上海男女的結婚形式發生變化:有的在婚姻登記機關登記後,就在單位舉行婚禮,單位領導宣讀結婚證書,新郎、新娘談一下戀愛經過,再助興做做遊戲,親友們吃些喜糖,婚禮就結束。當年找個木匠給婚房訂做大木床、大衣櫃和桌子、椅子等木製傢具,用老一輩的話說,要湊夠「72條腿」或「36條腿」。上世紀70年代經典的結婚嫁妝就是「三轉一響」,即手錶、自行車、縫紉機,外加收音機,手錶要「上海」牌,縫紉機要「蜜蜂」牌或「西湖」牌,自行車要「飛鴿」牌或「永久」牌。進入上世紀80、90年代,城鄉居民生活水平普遍提高,上海人的結婚習俗也發生變化,結婚必備大件升級為電視、冰箱、洗衣機「三大件」。

進入21世紀,新人們追求個性、時尚、浪漫,婚禮成為時尚前沿,集體婚禮、植樹婚禮、旅行結婚等新式婚禮為婚俗改革提供樣板。 【收藏】【列印本頁】【關閉窗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上海人民政府 的精彩文章:

正值觀賞晚櫻好時節 長假三天顧村公園迎客18.5萬人次
興業銀行上海分行巨資支持新興產業發展

TAG:上海人民政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