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古塔發現地宮 打開一看滿是奇珍異寶
法門寺地處寶雞市扶風縣法門鎮。始建於東漢末年恆靈年間,約有1700多年歷史,有「關中塔廟始祖」之稱,周魏以前稱作「阿育王寺」,隋文帝時改稱「成實道場」,唐高祖時改名「法門寺」。
法門寺地宮是迄今所見最大的塔下地宮。地宮中出土了釋迦牟尼佛指骨舍利 、銅浮屠 、八重寶函 、銀花雙輪十二環錫杖等佛教至高寶物。
法門寺珍寶館擁有出土於法門寺地宮 的兩千多件大唐國寶重器,為世界寺廟之最。
景區由法門寺、珍寶館、法門寺佛文化景區三部分組成,分別由寺院、文物局、開發公司管理,門票120元,也算是中國特色。
法門寺因舍利而置塔,木塔4層,塔下設有地宮,地宮中存放著用紫檀香木做成的棺槨,內以金瓶盛放佛祖指骨舍利。
木塔名叫「真身舍利寶塔」,因塔而建寺,原名阿育王寺。釋迦牟尼佛滅度後,遺體火化結成舍利。
公元前三世紀,阿育王統一印度後,將佛的舍利分成八萬四千份,分送世界各國建塔供奉。中國有十九處,法門寺為第五處。
法門寺供奉佛骨舍利的木塔在戰火紛繁的十六國和南北朝混戰時期屢遭破壞,致使該寺舍利塔成為廢墟。
公元558年,岐州牧拓跋育修復阿育王寺和舍利塔。並於首次開塔瞻禮舍利,法門寺由此中國四大佛教勝地之一。
隋文帝開皇三年(公元583年)改稱「成實道場」,舍利塔隨謂"成實道場合利塔"。
仁壽二年(602年)右內史李敏二次開塔瞻禮。
隋義寧二年(公元618年),法門寺不幸遭遇火焚,一片衝天火光後,僅剩塔基殘垣。
1976年法門寺塔塔身向西南嚴重傾倒、裂縫與垮塌,至1981年只殘餘半個塔身孤零零地危立於殘破磚石台基之上。
1987年4月3日,法門寺佛塔施工現場,人們意外地發現了一個洞口。手電筒光划過洞內密室,裡面文物清晰可見。那些令人困擾又讓人興緻勃勃的謎,在持續發掘中,以出人意料的方式和人們重新見面。
如今我們看到的法門寺是1988年重建的,塔完全按照明代十三級八角形塔樣式修建,磚塔也被改為了鋼筋混凝土結構。
TAG:微視西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