採摘狩獵,行走數萬步,睡到自然醒!五千年前的日子,你吼得住嗎
蘭州五千年前的史前文化遺址
五千年前蘭州是什麼樣子?這是一個許多人想知道,但又無法了解的問題。從上個世紀初期至今蘭州境內境內發現大量的新石器時代的文化遺址。這些古遺址出土了一大批先民遺留的生產生活用具和古動物化石,從而推斷出蘭州先民的大致生活狀況,揭開蘭州地區五六千年前的自然和社會狀況。
在五千年左右時,蘭州植被條件相當好,氣候溫和濕潤,南北兩山處處是潺潺的流水。今天已經乾涸的阿干河等河流水勢洶湧,其它的小溝小岔更是流水咕咕。
今天蘭州城區周邊上的王保保城、青白石、沙井驛、十里店、徐家灣、大沙坪、西固城、土門墩、蔣家坪、彭家坪、牟家灣、西果園、青崗岔、龔家灣、蘭工坪、四墩坪、華林坪、中山林、雁兒灣等地都有原始先民生活遺迹。
考古學家曾經在七里河黃峪溝陸家村發掘出了一個面積達十萬平方米左右,距今約5000年的史前文化遺址。這是一個屬於馬家窯文化類型的遺址,出土了石刀、石斧、石鏟、石紡輪等石器類生產工具;大量骨質類生產生活工具,如骨針、骨錐、骨耳環、骨指環等。同時,還出土了夾砂粗質紅泥陶片、彩陶碎片,以及窯址、灰坑、灶址等。在人們居住地上還發現了羊、牛、豬、雞、鹿等動物的骨骼。所有這些都給我們提供了猜想蘭州先民們生活狀況的依據。
通過發掘蘭州的古遺迹,人們能夠看到當時社會的大體狀況。從遺址出土的聚落遺迹來看,原始居民們選擇了面臨黃河而又背風的地方作為居住地。氏族的聚落內,各種房屋的排列依然整齊有序,先民們已經有了原始的規劃意識。
那時,男女基本平等。人們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屋中,由於房屋比較低矮需要貓著腰才能進屋,屋中間有一個灶;靠牆的地方放置著各種彩陶做成的器皿,有些用來盛水,有些則用來盛裝收穫的穀物,還有些則是特殊用途的器物。蘭州先民們正處在貧富分化的轉折時期。蘭州城關區白道溝坪發現的馬家窯文化馬廠類型的大型窯場遺址,證明先民們有著比較高超的陶器製做技術。當時人們能非常嫻熟製作出各種彩陶,這給原始先民的生活提供了極大幫助。這些彩陶就被稱之為「馬家窯」文化類型的彩陶。
這時,生活在蘭州地區的原始先民們,已由狩獵階段進入馴養家畜家禽的農業生產階段,最終形成以畜牧業和農業為主的部落。
清晨,原始先民們按照性別、年齡進行分工,然後就開始了一天的工作。一部分人帶著石刀、石斧、石錛、陶刀等工具在集體的公共的土地里,進行農業種植生產。而另外一部分人則在黃河邊捕魚,還有些人則在叢林中圍捕各種小動物,以作為生活的補充;還有些原始先民則在居住地飼養家畜。
儘管人們努力奮鬥,每天辛勤地勞作,採用各種方法尋找食物,但由於工作效率低下,仍免不了要挨餓。人們衣著非常簡陋,夏天穿著用麻布製成的衣服,冬天則用骨針縫製獸皮製作成簡單的冬裝。
大自然的風雲雨雪、蘭州地區的山川形勢,給先民生活製造了諸多困難,也為他們提供了一個廣闊的展示機會的同時也考驗著先民們的生存能力。那時,社會生產力非常低下再加上食物有限,原始先民的死亡率非常高,許多人20多歲就去世了。研究表明30、40歲的原始人已經是非常難得的高壽了。
伴隨著社會進步,先民也在艱難中向前邁進。人們用非常簡陋生產工具,同大自然進行抗爭,但是力量非常弱小,因而他們就往往把自己的希望寄托在一些神話上。為了應付突如其來的災難,為了能夠延續生命。人們只能結成以血緣為紐帶的集團。這種氏族公社的原始社會組織,使原始先民能夠藉助集體的力量,在這塊土地上生活下去。
那時四處泛濫的洪水,經常沖毀人們的聚落。先民們在同大自然作鬥爭的過程中,希望能夠出現一位神奇的治水英雄,採用人們意想不到的方法,輕而易舉地戰勝洪水,或者他本身具備有超自然的力量,能夠劈山鑿石,讓洪水順著人們意願流淌。在這樣的情況下,蘭州土地誕生了許多神話傳說,其中之一就是大禹治水的傳說。
參考資料
《蘭州文物志》《蘭州歷史文化叢書 》
王文元(蘭州老王)原創作品,未經授權,嚴禁轉載,違者必究!
歡迎朋友們轉發分享。
※詩仙死因至今無解!唐朝大詩人李白一生有三大謎團,你知道幾個?
※大鑒賞家,第一次收藏20兩黃金,購一幅蘇州片假畫,他該怎麼辦
TAG:隴史薈王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