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她是中國最美先生,飽受苦難卻仍能笑傲人間

她是中國最美先生,飽受苦難卻仍能笑傲人間

中國人,古來便有「以詩會友」的傳統,時至今日依然如此。22日,一場在天津南開大學舉辦的詩會,就吸引了許多人的目光。

但這次詩會最矚目的還是已經95歲高齡的葉嘉瑩先生。

葉嘉瑩其人

如果不是一場《朗讀者》上的驚艷,大概人們對葉嘉瑩的關注遠不如當下。

葉嘉瑩,1924年出生於北京,1945年畢業於輔仁大學,1969年遷居加拿大溫哥華,受聘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1991年獲授「加拿大皇家學會院士」,成為該學會有史以來唯一中國古典文學院士。現任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唯一外籍館員)、南開大學文學院中華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

這樣的履歷漂亮得令人震驚。

1978年暮春,葉嘉瑩申請回國教書。此時,她已定居溫哥華近10年,早被聘為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1979年,她的申請得到批准,回到天津南開大學中文系執教。

此後的二十餘年,她的身影出現在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數十所高校,免費教授中華古典詩詞。

2002年,葉嘉瑩獲得了在華長期居留證。2015年10月17日,南開大學為葉嘉瑩修建的「迦陵學舍」正式啟用,葉先生正式定居於南開園。

從1979年回國教書至今,葉嘉瑩在中國已近四十年。她在南開更是每年都進行講座,向青年學子普及中國古典詩詞,在後學者心田種下「詩」的種子。

2016年3月25日,葉嘉瑩獲得「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2018年4月14日,她剛剛被評為中國改革開放40年對中國影響最大的40位外國專家之一。

一生坎坷,始終心繫祖國

葉嘉瑩先生一生極為坎坷。

95載歲月如流,這其中她少年北京失恃,青壯年在台灣身陷囹圄,晚年大女兒車禍罹難,多年來越洋奔波……嘗盡人生百味。

少年時代,葉嘉瑩經歷了國讎與家難的雙重變故。1948年,她隨丈夫渡海赴台,卻趕上台灣當局施行白色恐怖政策,丈夫因思想問題入獄,她和幼女也一度被拘,政治風暴讓她無以為家。出獄後,只能攜女寄居丈夫親戚家。親戚屋子很小,葉嘉瑩和女兒沒有床,只能等到所有人都睡後再睡在地上,午休時孩子會哭,葉嘉瑩抱著女兒到外面的樹下睡覺。「轉蓬辭故土,離亂斷鄉根。已嘆身無托,翻驚禍有門。」葉嘉瑩多年後還時常吟起這首1950年寫的《轉蓬》。

幾年後,丈夫出獄,卻因長期囚禁性情扭曲,動輒暴怒。為了老父和兩個讀書的女兒,她辛苦教書維持整個家庭,極盡忍耐,以平靜示人。

後來,因為丈夫希望離開台灣,葉嘉瑩接受了去哈佛大學交流的邀請,卻由於簽證原因未能成行,只得去了加拿大哥倫比亞大學。為了給學生上課,她不得不重新學習英語,每天查單詞到凌晨。當時台灣大學不會再接受她,又回不去大陸,只能硬著頭皮用英語講課。

豈料,生活剛剛安頓下來,1976年,大女兒和女婿雙雙在車禍中遇難。葉嘉瑩十分悲痛,她沒有想到,在歷盡悲苦之後的餘生,竟然還會遭遇如此致命的一擊。

「平生幾度有顏開,風雨一世逼人來。遲暮天公仍罰我,不令歡笑但余哀。」她在《哭女詩》中感嘆萬千。

身在海外,葉嘉瑩常常夢見老家北京。「我進去以後院子還在那裡,我也夢見我的同學到我老師那裡,就住在後海附近的位置……」言及思鄉往事,葉嘉瑩將每一個夢中的細節都記得清清楚楚。

「我從來沒有忘記過祖國,無論是在什麼地方。」葉嘉瑩介紹,不能回到祖國的時候,就講杜甫的詩,「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南斗望京華」。「我當年每每念到這個詩,感覺就像回到了自己的國家,中國的語言文字真是有特殊的美好的效果和力量。」

懷著歸鄉的渴望,葉嘉瑩把強烈的鄉愁都寫進了詩詞里。她在哈佛校園內感嘆「秋深客夢遙」「天涯人慾老」「從去國,倍思家」。

1971年遊歷歐洲,欣賞山光水色之餘,仍眷戀未能重返的故土:「早知客寄非長策,歸去何方有故廬?」

「我回到祖國是1974年。」葉嘉瑩終償夙願,她寫下長達268句的《祖國行》長歌,開筆即云:「卅年離家幾萬里,思鄉情在無時已,一朝天外賦歸來,眼流涕淚心狂喜。」

談及回國的情景,葉嘉瑩顯得有點激動,「當時飛機落地了之後,看到北京就流淚。」

她甚至有點「妒忌」現在的年輕人:「你們是生在多麼好的年代,真是太幸福了,太美好了,你們沒有這種戰亂流離的感覺,所以你們不會珍惜,也不會理解,我是看到故鄉的燈火就流淚。」

望一燈燃百千燈

1978年暮春,葉嘉瑩放棄了加拿大不列顛哥倫比亞大學終身教授的職位申請回國教書。1979年,她回到了天津南開大學中文系執教。

此後,無論是在南開大學、復旦大學還是南京大學常能見到她為詩詞奔波不停的身影。

葉嘉瑩2002年獲得了在華長期居留證。2015年10月17日,南開大學為葉嘉瑩修建的「迦陵學舍」正式啟用,葉先生正式定居於南開園。

從回國教書至今,葉嘉瑩在中國的教書育人生涯近四十年。她在南開更是每年都進行講座,向青年學子普及中國古典詩詞,在後學者心田種下「詩」的種子。

嘗盡了人生百味,但她卻一直堅持著自己的人生態度——「入世已拼愁似海,逃禪不借隱為名」。這兩句話是葉嘉瑩在年少時作的詩,定居南開後,變成了迦陵學舍門前的一副對聯。

她說,「想要在人世之間做一點事情,就要拼盡全力,會經歷很多痛苦、悲哀,生活在塵世之中就要擔負起這塵世的責任,但是無論這塵世如何萬紫千紅,如何繁華喧擾,都要保持內心的平靜。」

而葉嘉瑩的這份平靜一直持續至今,俗事不掛懷,詩詞常在心。雖年事已高,她仍然堅持在各地講座講學。每次講課,葉嘉瑩必定堅持站立。講起古典詩詞,這位素衣華髮的老人便煥發出不一樣的青春。

她常說,「我們中國的古典詩詞有這麼多美好的東西,我有責任把它傳承到下一代,如果我不能把這些美好的東西傳給下一代,我上對不起古人,下對不起來者。」

2016年,葉嘉瑩做出一個驚人的決定——她決定將身後所有積蓄、藏書、書畫,全部捐給南開,衷心希望南開學子能有所成就,有所建樹。

「我之所以90多歲還在講詩詞,是因為我覺得既然認識了中國傳統的文化,這麼多美好有意義、有價值的東西,就應該讓下一代的人能夠領會、接受。」

「我的心頭還有一點火,我願意把這火繼續傳下去。」在南開大學2017年舉行「葉氏駝庵獎學金」頒獎典禮上,葉嘉瑩曾這樣深情講述對後學者的期望:「一燈燃百千燈,冥者皆明,明終不盡。」(張道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軍地協同:醫療救援直升機緊急轉運患病軍人
醫生從來不買這3種菜,也不會讓家人買!尤其是最後一種!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