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咳嗽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咳嗽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生活中,如果說有哪一種病症最令醫生和患者頭痛的,恐怕莫過於咳嗽了。

咳嗽,說嚴重吧,大多數時候都不是危重病症,談不上多嚴重;

說不嚴重吧,但因為「外感六淫,內傷七情,皆可致咳」,又常

常引發肺炎,腎炎等危重病症,令人不得不嚴陣以待。

因咳嗽多與痰濕伴隨,痰濕黏膩不易清除,常常會遷延數周,數月,

甚至是數年都不能解決的也不少見;所以醫生當中常常流傳著:

「內科不治咳,外科不治癬,一治就丟臉」這樣一句調侃的話。

那麼,咳嗽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

在咳嗽這個問題上,祖國傳統醫學比現代西方醫學有著更清醒的認識。現代西方醫學認為咳嗽是身體呼吸道清理異物或者有外物刺激呼吸道產生的聲音,所以現在一提到咳嗽很多人直接想到的是呼吸道的問題;而在中醫里「咳」與「嗽」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諸病源候論.咳嗽哮喘源流》里說:「有聲無痰曰咳,有痰無聲曰嗽。咳者,非無痰也,痰留肺不易出也;嗽者,痰濕下於胃也。」什麼意思呢?用現代的話來講,咳是痰在肺和支氣管中出不來,要通過「咳」把痰咳出來;嗽是痰在食道中下不去,要通過「嗽」把痰嗽到胃裡面去,通過腸胃排走。所以,咳嗽是一個把肺里的痰濕從支氣管排到食道,再從腸胃排出體外的一個過程。

其實,咳嗽本身是肺部清除痰濕的一個過程,因為肺乃貯痰之器,身體的大部分痰會停留在肺這兒,當肺里的痰過多影響到肺的呼吸功能時,身體必然要將痰從肺裡面排出來,否則肺中痰濕過多必然導致肺的呼吸功能減弱,出現動則氣喘,活動量稍微大一點就出現氣喘呼呼的現象,嚴重者則為胸悶氣短乃至哮喘。而且肺主皮毛,其志主悲,肺功能的減弱必然會導致皮膚乾燥,黯淡無光,容易產生悲觀的情緒。林黛玉動不動就悲傷流淚,就在於其有嚴重的肺病。

我曾診治過六十來歲的女性,臉黃無光,胸悶氣短,左腿乏力。

西醫診斷為肺心病兼肌肉萎縮症。

我告訴她這是痰濕引起的氣血不足,讓她每天含化10片薑片化痰,輔以四物湯加桂枝牛膝補氣血。一月多月以後出現感冒癥狀,頭疼流鼻涕、咳嗽痰多,我告訴她不要隨便服藥,就用薑片配鮮竹瀝化痰,減少飲食量,姜水泡腳或者運動多出點汗就可以了。半個月以後,這些癥狀都消失了,再來找我複診時,不胸悶氣短了,左腿也有勁了,臉上也有光澤了。用她的話來說,這一個多月吐了好幾斤的痰,身上感覺輕了好多。

所以,咳嗽只是身體排出肺部痰濕的一個過程,本身是一個好的現象。之所以引起各種問題,不在於咳嗽這個癥狀,而在於我們對咳嗽的處理。統觀現在大多數人咳嗽時的用藥,要麼是阿奇黴素、頭孢、阿莫西林這些對抗細菌的消炎藥為主,要麼是以蒲地藍、藍芩、魚腥草、川貝、枇杷葉這些清熱化痰葯為主,這些見症治症的處理方式往往忽略了身體的排病機能,抑制了身體自我修復的本能,所以造成了咳嗽遷延難愈,甚至是留下了很多後遺症而不自知。

那麼,我們究竟應該怎樣去處理咳嗽呢?醫聖張仲景留下的方法是:「若要痰飲退,不離姜辛味」。什麼意思呢?化痰止咳,常常需要用上三味中藥:乾薑、細辛、五味子。為什麼要用到這三味葯呢?乾薑溫中散寒,化腸胃之痰;細辛溫肺發汗,化肺部之痰;五味子斂氣入腎,引肺胃之氣下行;肺胃之痰隨氣降,咳嗽自解。新咳之人氣血不會太差,用這三味葯為主的小青龍湯即可;久咳之人氣血多弱,當在這三味葯的基礎上合人蔘建中湯,緩補緩排。

而對於大多數出現咳嗽的人來說,多是新咳氣血不會太弱,所以只要清楚咳嗽是怎樣的一個排病過程,只要做好三點完全是可以不需要用藥的。哪三點呢?飲食要減,腸胃要暖,痰要隨汗而解。

飲食要減,就是咳嗽期間必須要減少飲食,維持五分飽就可以了,因為這時候胃中食物過多必然會減少痰濕下降的空間,痰濕下降空間減小了必然導致肺中的痰濕排出速度減慢,延長咳嗽的過程。很多人咳嗽時好時壞,往往就在於不注重飲食控制。

腸胃要暖,就是在咳嗽時要忌吃生冷、水果這些寒涼的東西,因為寒涼之物容易耗損腸胃陽氣,腸胃陽氣減弱,必然運化乏力,不能充分的將腸胃中的食物轉化為身體所需要的氣血;身體得不到氣血的補充則會導致排痰後勁不足。

痰要隨汗而解,是因為痰濕從本質上講,只不過是身體中水液代謝垃圾的停留,適當的多出汗,排出這些水液代謝垃圾,痰濕生成之源自然也就少了。而且肺主皮毛,出汗多了,肺里的痰濕可以通過皮膚汗孔排出,而不一定非要通過支氣管和消化道排出痰濕,這就是痰要隨汗而解的原因。

所以,如果是新咳,不是久咳,且咳嗽不是特別劇烈的話,不必急於服藥。對於成人來說,控制飲食,含化薑片溫中散痰,再在後背抹上姜油,運動或者姜水泡腳,適當多出點汗,讓痰濕隨汗而解就可以了。對於小孩來說,陽氣多偏旺,只要控制著飲食,每天兩三次用擀麵杖擀小腿,引氣血下行,多讓孩子出去活動活動,出點汗,快則三兩天,慢則一周,痰濕隨汗而解,咳嗽就自止了。

一般來說,晚上咳嗽的人問題較重,胃中多有濁氣,夜間一躺下,因重力減少和濁氣上竄共同的作用,痰濕不下降反升,所以多咳,這時在在飲食上尤其要嚴格重視,盡量減少因積食產生的濁氣,否則咳嗽易遷延纏綿。而白天咳嗽的人問題較輕,腸胃濁氣未影響痰濕下降,但還是要適當的控制一下飲食,多活動出汗,讓痰濕隨汗而解。

關注健康,關注「早安,angel!」,每周為大家推送中醫理念指導養生的文章,「調理好自己的身體,遇見最好的自己」!

溫馨提示

文章著作權歸「早安Angel」,轉載文章需標明文章出處。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早安Angel 的精彩文章:

春天裡,給邪氣以去路

TAG:早安Ange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