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有效防範個人信息泄露的方法,你了解嗎?

有效防範個人信息泄露的方法,你了解嗎?

絡消費時代,個人信息在「裸奔」。使用某些移動應用時,或許後台正在收集你的照片、信息;朋友圈發布幾張照片,可能就出賣了自己的位置;順手連接免費WiFi,也許支付賬號、密碼就被竊取……

典型案例:2016年廣東揭陽惠來一女學生遭電信網路詐騙案件,導致受害人自殺,引起社會廣泛關注。7月19日,廣東省惠來縣高考錄取新生蔡淑妍接到不法分子假冒《奔跑吧,兄弟》欄目組發出的虛假中獎簡訊,蔡淑妍回撥簡訊中的電話號碼,被嫌疑人誘騙點擊登錄釣魚網站,並填入相關個人信息。隨後,嫌疑人又以繳納「保證金」「個人所得稅」等理由誘騙受害人向嫌疑人提供的賬戶匯款,分三次共匯入9800元。

目前,個人信息威脅主要來自兩大方面

一方面,用戶在連接公共場所WiFi或誤入釣魚網站等情況下,造成了自身信息被不法分子獲取。

另一方面,用戶在使用互聯網服務時提交了很多個人信息數據,但由於互聯網公司安全防範不嚴導致數據泄露,甚至也有不法分子盜賣數據導致信息泄露的情況。這些泄露的信息極易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從事違法犯罪行為,成熟的地下黑客產業可以通過個人上網痕迹「勾勒」出現實生活中個人的真實狀態,然後實施有針對性的詐騙。

謹記以下7點,可對防範個人信息泄露

起到很好作用

01

謹防釣魚網站

① 通過網路購買商品時,要仔細查看登錄的網站域名是否正確,謹慎點擊商家從即時通訊工具上發送的支付鏈接

② 謹慎對待手機上收到的中獎、積分兌換等信息,切勿輕易點擊簡訊中附帶的不明網址,否則極易誤入釣魚網站,更不要在陌生網站隨意填寫個人資料,造成個人隱私泄露。

02

慎連免費WiFi

目前,因免費WiFi而引發的網銀賬號被盜、個人信息泄露等案件呈逐年上漲趨勢。國內80%的WiFi能在15分鐘內被輕易破解,黑客甚至只需憑藉一些簡單設備,就可盜取WiFi上任何用戶名和密碼。所以,大家 「蹭網」需謹慎,在公共場合使用免費WiFi時,不要登錄沒有密碼的WiFi,盡量不要在公共WiFi下網購或登錄網銀、第三方支付平台,防止重要賬號、密碼泄露,防止手機遭到攻擊和被植入木馬。

03

不在社交平台中隨意透露個人信息

在社交平台中,很多人都喜歡曬自己的生活日常,在朋友圈曬火車票、登機牌,卻忘了將姓名、身份證號等進行馬賽克處理等現象都是比較常見的泄露個人信息的行為。小編在此提醒大家,在網路上分享自己的狀態時一定要小心,不曬包含個人隱私信息的照片,可以通過設置分組來避免不必要的麻煩。在微博、QQ空間、貼吧等公開的社交平台上要儘可能避免透露或標註真實身份信息。

04

慎重參加網路調查、抽獎活動

網路上經常會碰到各種問卷調查、購物抽獎或申請免費試用等活動,這些活動一般都會要求網民填寫詳細聯繫方式和家庭住址等個人信息。大家在參與此類活動前,要選擇信譽可靠的網站,不要貿然填寫個人資料從而導致信息泄露。

05

妥善處理快遞單、車票等

現在,收發快遞已經成為了人們生活的日常,但有不少人收到快遞後,就將快遞單據隨手扔進了垃圾桶。而快遞上一般都記錄著姓名、住址和聯繫方式等,除了快遞單外,機票、車票上也印有購票者的姓名、身份證號等,甚至常人容易忽略的購物小票上也包含了部分姓名、銀行卡號、消費記錄等信息。這些票據隨手扔掉可能會落入不法分子手中,導致個人信息泄露。對於這些已經廢棄的包含個人信息的資料,一定要妥善處理。

06

謹慎開啟定位功能

手機的GPS定位功能可能暴露我們的位置信息。當位置信息積累到一定量,通過分析很容易推斷出用戶的工作地點、工作性質、家庭住址、生活規律等。所以,在不使用必要軟體時應盡量將GPS置於關閉狀態。

07

嚴控手機系統許可權

大數據時代,一些移動應用軟體過度索取消費者許可權的情況近乎「瘋狂」,用戶在授權時應仔細閱讀相關條款,盡量避免將訪問個人隱私的許可權和訪問網路的許可權同時授予可疑程序。同時,定期查看軟體中的相關授權情況,若有違規授權,及時在軟體「隱私」等選項中查找並刪除授權

怎麼保護好隱私,又能享受互聯網便捷服務,是一個長久的課題。除了用戶自身提高個人信息保護水平之外,身份識別卡eID的出現為個人信息安全築起了一道高科技的「防火牆」。那麼,小編就在此給大家介紹一下eID,提高網路信息安全認識水平,增強網路安全防範意識。

近日,公安部首批5萬張新一代身份識別卡在江西共青城免費發放。這種卡叫SIM eID貼膜卡,是為了滿足移動端應用需求而研發的,用戶無需更換SIM卡,只需將其貼附在手機SIM卡上,就可以實現身份驗證。簡單來說,SIMeID貼膜卡是公民在網路上的一個身份標識,與手機SIM卡聯合使用。

那麼,eID 到底是什麼?

eID是以密碼技術為基礎、以智能安全晶元為載體、由「公安部公民網路身份識別系統」簽發給公民的網路電子身份標識,能夠在不泄露身份信息的前提下在線遠程識別身份。

目前,eID 的應用有載入eID的金融IC卡和SIMeID貼膜卡,中國工商銀行已在全國試點發行載入eID的金融IC卡,其他銀行或機構的eID試點發行工作也在陸續展開。

據介紹,當我們使用載有eID的SIM卡進行交易時,網站後台可以在線辨別eID的真偽和有效性,不用再保存用戶的身份信息。也就是說,使用搭載了SIM-eID的智能手機時,不需要在網上提交自己的姓名、身份證號碼等個人信息,就能方便地進行網上交易,這將極大降低信息被盜用的風險,保障公民個人隱私。SIM-eID貼膜卡,可有效防止互聯網傳輸和存儲中的用戶身份信息泄露。

如今,我們的生活已經與互聯網密不可分,面對日益嚴重的個人信息泄露和安全威脅,一方面加強相關法治建設與基礎安全建設至關重要,另一方面,普通用戶並非無能為力,我們要養成良好的互聯網使用習慣,從自身源頭減輕個人信息泄露的風險,避免掉入網路陷阱。

文案:張佩燕

編輯:孫艷、陳必芳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山大學保衛處 的精彩文章:

吸毒一口,掉入虎口

TAG:中山大學保衛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