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免疫學專家教你識疫苗

免疫學專家教你識疫苗

免疫學專家教你識疫苗

疫苗是預防傳染病最有效、最經濟的手段,是人類戰勝傳染病的重要武器。然而一段時間以來,對疫苗的錯誤認識造成了社會上相對較多的擔憂,一些家長甚至偏聽偏信,認為可以不給孩子接種疫苗。那麼,疫苗到底是什麼?從免疫學的角度來看,其作用於人體的過程是否存在大的風險?記者就此採訪了北京大學基礎醫學院免疫學系副主任王月丹教授。

免疫學專家教你識疫苗

免疫學專家教你識疫苗

撩開疫苗的神秘面紗

國家推行計劃免疫這麼多年,相信疫苗對絕大多數人來說並不陌生。但偶有問題疫苗出現,人們都忍不住重新發問:「什麼是疫苗?該不該打疫苗?」

王月丹說,疫苗是一種生物製品,是指接種後能使機體產生對特定疾病免疫力的生物製劑的統稱。不同的疫苗製作原理不同。疫苗分為傳統疫苗和新型疫苗兩大類。傳統疫苗包括滅活疫苗和減毒活疫苗。滅活疫苗如流感疫苗,是選用免疫原性強的病原體,經過人工大量培養後,用理化方法滅活而成的。減毒活疫苗是用減毒或無毒力的活病原微生物製成的,就像麻疹減毒活疫苗。而新型疫苗則包括基因工程疫苗、合成肽疫苗、亞單位疫苗、DNA疫苗和治療性疫苗等。

接種疫苗是為了使機體獲得對相應傳染病的免疫力。其原理是通過疫苗接種,建立機體對相應病原體的適應性免疫應答。當人體真的遇到該病原體時,機體能迅速有效地對該病原體產生免疫應答,清除病原體,從而保護宿主的健康。說白了,這其實就是一個病原體感染或者模擬病原體感染的過程,人體由此產生對疫苗的固有免疫和適應性免疫。

接種疫苗可能會產生不良反應。主要來自兩方面的原因:有些疫苗為減毒活疫苗,可能導致輕症感染癥狀;還有疫苗引起的免疫應答效應,暫時性地影響了生理功能,導致局部如接種部位硬結,潰瘍及紅腫熱痛等,以及全身如發熱和全身不適的癥狀。這些不良反應一般可不治自愈,或者對症處理即可。而接種後出現格林巴利綜合征(急性對稱性遲緩性肢體癱瘓)等嚴重不良反應的非常罕見,一般均在百萬分之一左右。

疫苗接種事關重大

疫苗事件近年來時有發生,圍繞著疫苗產生的謠言也是形形色色。王月丹認為,疫苗自出現以來,就不斷伴隨各種事件,例如效果不穩定、預防能力不佳以及引發嚴重不良反應,甚至傳染病流行等,對疫苗的質疑之聲一直沒有中斷過。但疫苗的接種與否,決定了人體對傳染病的抵抗能力,不僅涉及個人的生命與健康,而且關係到民族的興亡和文明的延續。

王月丹說,在人類社會經濟發展過程中,傳染病始終是人類生存和發展面臨的最大風險,有許多人被傳染病奪去了生命,而歷史也曾多次因傳染病的爆發流行而被改寫。例如美洲的印第安人文明就是因為天花和麻疹等傳染病的傳入與流行,而幾乎滅絕的。疫苗的發明是人類文明史上的偉大進步和創舉,它在沒有任何病原學的研究基礎上,發現通過感染毒力相對較弱的病原體及其成分,可以使人體獲得對相應傳染病的抵抗能力,從而保護人體不會發生嚴重的傳染病癥狀,避免發生死亡的風險。

與目前使用的疫苗相比,人類早期使用的疫苗製作粗糙,不良反應多且嚴重,甚至可能是直接來自於病人的痂皮或者膿液,讓人有非常不好的接種體驗。然而,歷史上傳染病的肆虐流行,嚴重威脅了人類的健康和生命。為了預防可怕和致命的傳染病,人們在權衡利弊之後,依然選擇接種疫苗。

在那個時代,可以保住生命,付出一定的健康代價(比如出現輕微發熱和皮疹等輕度感染的癥狀),人們認為是值得的。當然,預防致命的傳染病和付出接種疫苗的健康代價之間,往往是需要平衡與取捨的。當傳染病的威脅現實而嚴重,而疫苗的不良反應相對可以接受時,人們往往非常願意接種疫苗。而傳染病的威脅相對較低,疫苗的不良反應較嚴重或缺陷較明顯時,人們往往會質疑疫苗的接種,甚至反對接種疫苗。

必要的,一針都不能少

疫苗將各類病原微生物用於預防接種,有人提出這就像是給人體注入一種「毒素」。這種說法甚至讓部分不明真相的爸爸媽媽決定不打疫苗,或者能少打就少打。「疫苗有毒」這種說法該如何理解?王月丹說,從疫苗的定義上看,並不能把疫苗等同於「毒素」。

雖然疫苗來自於病原體,但我們需要的是其可以用於預防病原體感染的能力,而不是導致感染損傷(也就是所謂的毒力)的特性。相反,在疫苗的製作和生產中,人們會通過各種方式,在保留疫苗免疫預防能力的基礎上,降低或者徹底滅活其對人體的毒力,這就是傳統疫苗(包括減毒活疫苗和滅活疫苗)的免疫學基礎。當然,就目前的疫苗研髮狀況來看,一些品種的疫苗還很難做到完全避免出現病原體的毒力,但是,與公眾廣泛使用的各種藥物相比,目前疫苗的安全性是最高的,其對人體的損傷風險是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的。

王月丹強調,害怕產生疫苗接種相關的嚴重不良反應,少打疫苗或者不打必要的疫苗,是非常不正確的,後果也是很嚴重和危險的。因為與疫苗的不良反應相比,發生傳染病的損傷和危害更加嚴重。因此,人們需要科學使用疫苗,必要的疫苗必須接種,一針都不能少。

那麼,到底該如何認識「問題疫苗」?王月丹表示,「問題疫苗」即品質不能得到保證的疫苗,也就是不按照我國有關規範規定生產、儲存、運輸和使用的疫苗,存在使用風險和安全隱患。其對人們的危害主要是失效問題。疫苗失效就不能獲得該疫苗預期的保護性免疫,需要補種。

安全顧慮如何消除

非法經營疫苗只是個別的個人行為,我國對於疫苗的生產經營和使用有嚴格的管理措施。因此,我國的疫苗絕大多數都是安全有效的,老百姓可以放心選擇使用,尤其不需要對疫苗本身直接的毒性和危害有過度的擔心。

傳染病在人類之間傳播需要有三個要素——傳染源、傳播途徑和易感人群。這三個環節對於病原體的傳播是缺一不可的。在日常生活中,人們也是通過這三個方面入手,對傳染病進行預防的。其中,疫苗接種主要是從保護易感人群的角度,使病原體不能感染易感者,不再形成新的傳染源,從而中斷傳染病的傳播鏈條。因此,對人群進行普遍的疫苗接種,可以減少易感者,能夠形成群體性的「免疫屏障」,提升社會整體的預防傳染病能力。

王月丹認為,只要是針對現實存在的潛在傳染病感染風險的疫苗,以及疫苗接種的方式,並無不妥和不良影響。當前,消除人們對於疫苗接種的安全性顧慮,必須從三個方面入手:通過科技研發,不斷改進疫苗的性質(安全性、有效性和舒適性);嚴格生產和儲存的質量控制,保證疫苗的安全有效;全面評估接種者的免疫狀況,按照接種規範,科學使用疫苗,減少疫苗接種相關的健康風險和隱患。在此基礎上,加強與疫苗接種者及其家屬的溝通,統一思想認識,明確科學接種疫苗的必要性和可靠性,達成全民科學接種疫苗的社會共識和健康行為規範。

將來要提高接種舒適度

大家可以注意到,接種疫苗是有一定的順序安排的。王月丹介紹說,制定這樣的順序是有科學基礎的,主要是根據疫苗預防傳染病的感染特點、人體免疫系統發育規律、疫苗免疫效果產生時間及其間隔,同時兼顧兒童的學習生活安排,綜合考慮制定的。例如,卡介苗主要預防嬰幼兒出現粟粒性結核感染,而這種感染在新生兒期即可發生。因此出生後,醫院就會即刻給孩子接種卡介苗,錯過這時機,孩子就有發生嚴重結核菌感染的風險了。

一般來說,兒童的免疫力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不斷發育和完善,所以,當出現漏種時,應該及時補種,只要在補種前沒有發生相關傳染病的感染,一般來說,補種也是安全有效的。但在補種之前,兒童對於該疫苗能夠預防的傳染病會有易感的空白期,存在感染風險。所以,我們還是建議大家盡量按照接種證的順序和時間進行一類疫苗的接種。

看到孩子那麼小卻要頻繁地接種疫苗,扎針之後的哭鬧讓父母們心疼,於是有人提出,為什麼不能一次接種多種疫苗?多種疫苗同時接種安全嗎?王月丹的回答是,一次接種多種疫苗是可行的,在現實中也是存在的,例如百白破疫苗就是由白喉類毒素、百日咳疫苗和破傷風類毒素等三種疫苗組成的。從理論的角度和實際應用情況來看,這些疫苗聯合使用也都安全有效。當然,聯合疫苗接種也要考慮疫苗免疫的相互影響和相互配伍的要求。所以,與單一品種的疫苗相比,聯合疫苗的研發難度更高,生產工藝更複雜,成本更高,價格也更貴。

不過,提高疫苗接種的舒適度,也是將來的一個方向。未來,無痛注射或者無針注射可能會成為疫苗接種的主要方式,以大大減少接種者的痛苦,提高疫苗接種的便利性、舒適感和接受度。

文:余運西

編輯:余運西

校對:閔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眾健康雜誌 的精彩文章:

春季食補,可選姜棗養生粥
女人,要愛自己

TAG:大眾健康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