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築夢:打贏「書桌上的戰爭」
來源:北部戰區微信公眾號 作者:劉建偉、於興生、趙雷 攝影:趙佳慶
人間四月天,莫負春光好。在第23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讀書」這個話題,又一次縈繞在我們心頭。
毛澤東曾說,人民解放軍應該是一所「大學校」。今天,我們生活在知識爆炸的新時代,「大學校」更彰顯出它的深遠意義。
習主席指出,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青年人正處於學習的黃金時期,應該把學習作為首要任務,作為一種責任、一種精神追求、一種生活方式,樹立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靠本領成就的觀念,讓勤奮學習成為青春遠航的動力,讓增長本領成為青春搏擊的能量。
重視學習、堅持學習、善於學習,是我們黨和人民軍隊的優良傳統和政治優勢。
強軍興軍,時光正好。站在全面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新的歷史起點上,瀋陽聯勤保障中心某通信站黨委深刻感到:一流軍隊由一流軍人組成,一流軍人靠一流素質支撐;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書桌是軍人的另一個「戰場」,知識是軍人的另一種「武器」。
一個重視讀書的民族才有前途,一個重視讀書的軍隊才有未來。在技術發展日新月異的網路時代,我們該如何認識讀書的價值?怎樣安排讀書學習生活?強軍興軍路上,又如何讓書籍助力我們前行的腳步?在這個以讀書命名的節日里,這篇新聞調查或許能為大家提供有益啟示。
北部戰區
讀書育人
讀書築夢:打贏「書桌上的戰爭」
——瀋陽聯勤保障中心某通信站開展群眾性讀書活動新聞調查
業餘時間到圖書室讀書,已成為瀋陽聯勤保障中心某通信站官兵的習慣。
「你有多久沒讀完一本書了?」
這簡單一問,曾經把瀋陽聯勤保障中心某通信站不少官兵問得臉上「火辣辣」。
受領中心「讀書築夢」群眾性讀書活動試點任務後,一項有關官兵閱讀行為的專項調查,讓該通信站領導眉頭緊鎖——
有21%的官兵覺得工作忙,「讀書少」成為一個「光榮的缺點」;有52.5%的官兵「看書只翻皮,閱讀只看題」,感到讀書是「軟指標」,比武能拿名次才是「硬杠杠」……
讀書是在繁忙的工作之外,成本最低、最直接、最簡捷的學習知識的方式。可今天官兵們離書籍遠了,電子化、碎片化、快餐化的閱讀習慣,對傳統閱讀帶來很大的衝擊。不少基層一線帶兵人憂心忡忡:現在的戰士,好像都習慣於在網頁上「跳來跳去」地瀏覽信息,讀書對於他們來說成了「苦差事」。
改革強軍對官兵能力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而閱讀學習則是強筋壯骨、精武強能的重要途徑之一。調查數據和基層一線帶兵人的擔憂,引起了通信站領導的深刻思考:「未來戰場比拼的是智能。讀書學習對於戰鬥力建設的重要性不容忽視。」
一支有學習力的軍隊往往具有極強的戰鬥力——
勝利之師必然是好學之師
一項成功的探索實踐,常常以深刻反思作為開端——
站在向世界一流軍隊進發的歷史新起點上,讀書學習比任何時候都顯得更加迫切。而一些官兵對讀書重要性的認識上不去,無疑是開展群眾性讀書活動最大的「攔路虎」。
「腦子『通竅』,行動才能『通路』。」通信站黨委一班人認識到,讀書求知得先打響「頭腦中的戰爭」,當務之急是要把官兵心中的問號拉直!
「時代就像呼嘯的列車,是擋不住的。」那天,通信站禮堂座無虛席,全站官兵專註地聆聽主任趙洪偉「讀書要與時間拼腳力」的授課輔導。
「與時代變遷加速關聯,知識更新也在不斷加速。」趙洪偉開門見山:據統計,18世紀,知識更新速度為80至90年;19世紀末20世紀初,知識更新速度為30年;近半個多世紀以來,知識更新速度為5至10年……
數字總是能給人帶來最直觀的衝擊力。趙洪偉拖動滑鼠點出這樣一組數據:有專家聲稱,人類今天掌握的全部知識,到21世紀中葉,真正有用的可能只剩下1%。
台上講得絲絲入扣,台下聽者興緻盎然。「不與知識同步就會被知識淘汰,不與時代同步就會被時代拋棄。」課後討論,四連上等兵寶光說:「過去總覺得當兵學不學習、讀不讀書無關緊要,聽了這一課我才如夢方醒。」
「一支有學習力的軍隊往往具有極強的戰鬥力,勝利之師必然是好學之師。」在通信站「讀書築夢」群眾性讀書活動中,一段紅軍軍史被反覆提及——
長征時,紅軍將士「認字就在背包上,寫字就在大地上,課堂就在大路上,桌子就在膝蓋上」。多年後,一位老紅軍感慨地說:「為了擺脫敵人追擊,那麼多好不容易繳獲來的輜重裝備都丟了,唯有識字板沒有丟。」
遠遠回望歷史縱深處,許多片斷和場景會讓人從歲月滄桑中得到深刻感悟。
軍人與讀書、學習與勝利,就這樣奇妙地聯繫在一起。回味這段歷史,一個道理在該站官兵頭腦中日益清晰:不打贏書本上的戰爭,就可能會在未來戰場上輸給對手。
危機感催生緊迫感。學歷不高的四級軍士長宋長青,主動走進信息化知識強訓班,成了一名兵齡最老的學生。他說:「就怕『一覺醒來落伍了』,心中有了這樣的緊迫感,學習就有了動力。」
對軍人來說,天天都是「讀書日」、日日都是「學習節」——
讓讀書成為生活工作中必不可少的「第五元素」
採訪中,一個現象引起了記者注意:在該通信站,不管你是幹部還是戰士,是來自基層還是來自機關,是組織推薦還是毛遂自薦,只要你行,你就可以登台上讀書公開課。
這一舉措,飽含著通信站黨委的良苦用心:他們仿照電視台「讀書會」做法,開設「聆聽經典講述、分享人生智慧」公開課,站里官兵輪流上台談薦經典,不僅讓一人成果變成眾人收穫,也讓大家有了本領恐慌意識。
經典在於挖掘,讀書貴在分享。很多官兵都把能否「登台露一手」作為一種能力較量,視為一種榮耀。為了備戰公開課,圖書室成為官兵光顧最多的地方。
「要過火焰山,須有芭蕉扇。」該通信站還與駐地新華書店建立合作關係,成立「圖書流動站」,每季度更新圖書,從根本上解決了書源供需失衡問題。
「沒想到,戰友們給我準備的生日禮物就是自己計劃要買的書籍!」一連上等兵朱春雪對記者說,前不久她過生日,指導員王薔和戰友給了她這樣一份驚喜。
如今,贈書、獎書已成為該站推進官兵閱讀學習的一項常態化機制之一。「站里自下而上建立『讀書之星』、讀書『狀元、榜眼、探花』評比體系。」排長劉志振告訴記者,站里還每半月組織一次強軍故事會,讓大家沉浸在引人入勝的歷史情境里;每季度舉行一次品書會,讓大家陶醉在心靈浸潤、思想交匯的時空對話里;每半年搞一次讀書成果展評,讓大家擁有碩果累累、信心滿滿的獲得感。
植物的生長規律有一個「群落效應」——只有多樣性的樹木草藤構成的群落,才能生長得茂盛。採訪時,記者聽到一個頗為風趣的比喻:「讀書已經成為繼陽光、空氣、食物和水之後的『第五元素』。」
未來唯一持久的優勢,就是比你的對手更善於學習——
脖子以上」厲兵秣馬,是一場沒有終點的賽跑
在人才創新潛力開發規律中,有一條「培植線」值得關註:知識更新——技術補充——思維變革——觀念更新——潛力開發。
「我們今天講學習,不能簡單地啃書本。建設學習型軍營,就要沿著這個『培植線』,不斷挖掘官兵的創新潛能。」循著這樣一條思路,該通信站開展群眾性讀書活動有了新出路。
中士艾浩就是受益者之一。「讀書築夢」活動中,連隊幹部安排學歷不高的他參加網上理論知識競賽。為了不讓戰友小瞧自己,艾浩研究起了理論書籍,在競賽中他一路過關斬將,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績。
求知善讀實際上是一種覺醒。從那時起,艾浩給自己制定了新目標。除了捧讀一系列專著外,艾浩還積极參加新聞點評,主動參與讀書辯論賽。一年多後,他不僅個人被評為「讀書之星」,還在比武中屢破紀錄,所帶台站也被上級評為「紅旗台站」。
這是該通信站在強軍路上交出的時代答卷:去年,站團委被共青團中央評為「全國五四紅旗團委」,站黨委被中心評為先進團黨委,通信站被評為十佳「讀書之家」,百餘名官兵實現成才夢想……
「『脖子以上』厲兵秣馬,是一場沒有終點的賽跑!」瀋陽聯勤保障中心政委黃天信認為,樹人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取得成效的,需要持之以恆的努力,在所屬部隊持續推廣「讀書築夢」活動,目的是讓讀書成為官兵堅定信念的「加油站」、立身做人的「航標燈」、成長進步的「催化劑」。
今天從昨天走來,今天向明天走去。站在營門回望,聆聽這座鐵血軍營中的朗朗讀書聲,記者彷彿聽到了軍人心聲的迴響……
誰在學習上孜孜以求
打贏的天平就向誰傾斜
采寫這篇稿件,記者想起《三國志·吳志·呂蒙傳》——
吳國將軍呂蒙,十五六歲就躍馬沙場,後來升為中郎將。但他能武少文,給吳主孫權寫信都要請人代筆。孫權耐心勸告他讀點書。於是,他發奮讀書,收益很大。一次,魯肅路過他的防地,他提出五條應付蜀國大將關羽的計策。魯肅聽後驚喜:「我還以為老弟只有武略呢!」
「文能提筆安天下,武能上馬定乾坤。」呂蒙讀書的故事給我們頗多啟示。
習主席在新一屆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體學習時明確指出,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在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求全黨來一次大學習。這個偉大號召,既有深厚的歷史底蘊,又有現實的緊迫要求,更有深邃的戰略考量。黨的十八大以來,習主席多次在公開場合強調讀書修身的重要性。
當今時代,學習能力就是生存能力。學界流行的「知識折舊律」顯示:一年不學習,你所擁有的知識就會折舊80%。早在70多年前,毛主席就告誡全黨:「我們隊伍里有一種恐慌,不是經濟恐慌,也不是政治恐慌,而是本領恐慌。」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的「八個本領」中,學習本領排在第一。
美國未來學家托夫勒有句名言:「知識貧乏的軍隊能在第一次浪潮戰爭的白刃肉搏中英勇作戰,在第二次浪潮中也能打敗敵人,但在第三次浪潮中,他們將像沒有文化的工人無法從事第三次浪潮工業生產一樣,不知何去何從。」
當以武器裝備為主導的硬實力達到一定水平後,軍隊和軍人的文化素質等軟實力就成了硬實力的黏合劑和倍增器。這背後,就是通過讀書學習去增長知識,掌握現代戰爭技能,加速戰鬥力生成。所以,對軍人來說,信息化戰爭首先從書桌上打響,學習力也是戰鬥力,知識優勢也是制勝優勢。
戰爭的「臉」一直悄悄在改變。從根本上講,我軍過去之所以要用「小米加步槍」對抗敵人的飛機與大炮,是家底太薄、「器」不如人。歷史走到今天,我們的「鋼」多了,各種新裝備讓我們「底氣」更足了。但有一種認識必須更加清醒:決定未來戰爭勝負的關鍵因素還是人。我們在學習進步,對手也沒有在偷懶睡覺。時下,各國軍人都在「翻書」,誰在學習上孜孜以求,打贏的天平就向誰傾斜!
學習,是為了更好地出發。黨的十九大報告確立了全面推進軍隊四個方面現代化和「把人民軍隊全面建成世界一流軍隊」的奮鬥目標。良好的學習態度和成效,則是推進強軍事業的強力引擎之一。
勝利總是偏愛「學習型」軍隊。新的時代、新的挑戰,每一名有靈魂、有本事、有血性、有品德的新時代革命軍人,自然會爭分奪秒學習,不斷提高自己的讀書層次,提高與強軍興軍相適應的能力素質,勇於挑起重擔,不負使命重託。
《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中這樣寫道:「近平很喜歡讀書,也喜歡寫東西」。年輕的習近平留給陝北梁家河村老鄉們的印象之一就是「愛讀書」。多年以後,已是國家主席的習近平依然提倡和鼓勵大家讀書。
在習近平的大量講話或文章中,都有關於讀書的論述。在第23個世界讀書日到來之際,讓我們一起分享習主席的讀書心得。
習近平談讀書
一物不知,深以為恥,便求知若渴。上山放羊,我揣著書,把羊拴到山坡上,就開始看書。鋤地到田頭,開始休息一會兒時,我就拿出新華字典記一個字的多種含義,一點一滴積累。我並不覺得農村7年時光被荒廢了,很多知識的基礎是那時候打下來的。現在條件這麼好,大家更要把學習、把自身的本領搞好。
——2013年5月五四青年節參加主題團日活動時的講話
學習是立身做人的永恆主題,也是報國為民的重要基礎。夢想從學習開始,事業從實踐起步。當今世界,知識信息快速更新,學習稍有懈怠,就會落伍。有人說,每個人的世界都是一個圓,學習是半徑,半徑越大,擁有的世界就越廣闊。
——2013年10月在歐美同學會成立100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
現在,我經常能做到的是讀書,讀書已成了我的一種生活方式。讀書可以讓人保持思想活力,讓人得到智慧啟發,讓人滋養浩然之氣。
——2014年2月接受俄羅斯電視台專訪時的講話
讀法國近現代史特別是法國大革命史的書籍,讓我豐富了對人類社會政治演進規律的思考。讀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狄德羅、聖西門、傅立葉、薩特等人的著作,讓我加深了對思想進步對人類社會進步作用的認識。讀蒙田、拉封丹、莫里哀、司湯達、巴爾扎克、雨果、大仲馬、喬治·桑、福樓拜、小仲馬、莫泊桑、羅曼·羅蘭等人的著作,讓我增加了對人類生活中悲歡離合的感觸。
——2014年3月在巴黎出席中法建交50周年紀念大會時的講話
「為學之道,必本于思。」「不深思則不能造於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
——2016年5月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
要堅持學而信、學而思、學而行,把學習成果轉化為不可撼動的理想信念,轉化為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用理想之光照亮奮鬥之路,用信仰之力開創美好未來。
——2016年10月在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曹可軒整理)
※走進「戰神搖籃」,領略強軍文化的精神魅力
※戰士們的生活,有苦有樂,有聲也有色
TAG:解放軍報融媒體 |